(鞏義市人民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1200)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綜合征,是心源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健康。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ACS最主要的治療手段之一[1]。經(jīng)PCI治療的ACS患者,推薦使用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雙聯(lián)抗栓治療,但研究發(fā)現(xiàn),部分患者對氯吡格雷反應低下甚至無反應,稱氯吡格雷抵抗,這種情況導致即使接受雙聯(lián)抗血小板治療,仍舊會有部分患者在術后1年內發(fā)生再發(fā)心肌梗死、支架內血栓等臨床終點事件[2]。替格瑞洛作為一種新型的P2Y12受體抑制劑,與氯吡格雷相比具有起效快、療效好、可逆性地抑制血小板功能等優(yōu)點[3]。本研究是替格瑞洛用于PCI術后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治療的療效及對血小板指標的影響,報告如下。
選取2015年3月~2017年6月間于鞏義市人民醫(yī)院行PCI治療的ACS患者15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每組75例,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
納入標準:符合ACS的相關診斷標準[3];患者均在發(fā)病12h內順利完成手術且無手術并發(fā)癥發(fā)生;所有患者均為首次進行PCI治療;所有患者及患者家屬均對研究知情并在相關知情同意書上簽字確認。排除標準:對本研究所選藥物過敏患者;既往有抗血小板藥物應用史的患者;合并嚴重內科疾病的患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礙、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患者。
所有患者入院后給予綜合性常規(guī)治療,如:臥床休息、抗心肌缺血治療、降血脂等。均給予阿司匹林腸溶片(舒泰神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3021814)治療,術前給予600 mg口服,術后給予100 mg口服,1次/d,持續(xù)6個月。對照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術前給予氯吡格雷(賽諾菲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83)300 mg口服,術后給予75 mg口服,1次/d,持續(xù)6個月;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術前給予替格瑞洛(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20)180 mg口服,術后給予90 mg口服,2次/d,持續(xù)6個月。
凝血功能指標:凝血酶原時間、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炎性因子指標和D-二聚體指標:血清C反應蛋白、白介素-6、D-二聚體指標;血小板指標:血小板數(shù)量、平均體積;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和出血事件發(fā)生情況。
表2 兩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標與炎性因子指標、血小板指標對比
注:1)與治療前比較,P<0.05;2)與治療后比較,P<0.05
半年隨訪期間觀察組患者MACE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兩組患者均未出現(xiàn)重度出血,觀察組患者出血7例牙齦出血,占比9.3%,對照組出血5例牙齦出血1例鼻出血,占比8.0%,出血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MACE發(fā)生情況對比 例
目前臨床上主要使用的治療手段是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聯(lián)用,有證據(jù)表明部分患者正常服用氯吡格雷治療起不到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或者抑制功能明顯減弱,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氯吡格雷抵抗[3]。除此之外,氯吡格雷在人體內需要經(jīng)過肝臟CYP450系統(tǒng)代謝,在臨床應用中容易產生滯后現(xiàn)象,影響治療效果[2]。替格瑞洛作為新型的P2Y12受體拮抗劑,與P2Y12受體能夠可逆性結合,停藥后血小板功能能夠迅速恢復,長期使用也不會使血小板水平破壞性下降。同時其不需要經(jīng)過肝臟CYP450系統(tǒng)代謝就能發(fā)揮作用,起效更快,臨床應用更加靈活[3]。
MPAR是反映血小板功能的重要臨床指標,其數(shù)值的降低提示血小板聚集從而形成血栓的風險降低,PT代表凝血酶導致的血漿凝固所需時間,PT越短,發(fā)生血栓的風險越高[4]。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治療6個月后的MPAR、PT、D-D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替格瑞洛預防血栓再形成的效果比氯吡格雷更好,可能與患者個體差異有關,臨床研究表明有15%的患者對氯吡格雷有不同程度的抵抗反應,而替格瑞洛尚未發(fā)現(xiàn)類似抵抗人群,因此其總體療效優(yōu)于氯吡格雷;CRP與IL-6的水平高低與PCI術后再發(fā)支架內血栓有密切關聯(lián),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CRP與IL-6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替格瑞洛與氯吡格雷相比能更有效地預防術后再狹窄,這可能與替格瑞洛自身具有活性,不需要進行肝臟轉化,能夠在用藥后比氯吡格雷更快生效并抑制炎性因子有關;經(jīng)過半年隨訪,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不良事件總發(fā)生率要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替格瑞洛治療可以改善PCI術后ACS患者的預后情況,可能與氯吡格雷抵抗和肝臟轉化的滯后性有關;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小板數(shù)量和體積均恢復至正常水平,兩組患者血小板的平均體積并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在治療6個月后血小板數(shù)量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種藥物均能幫助患者恢復血小板指標至正常水平,但是替格瑞洛的效果明顯高于氯吡格雷,可能與替格瑞洛與P2Y12受體可逆性結合有關,長期使用替格瑞洛并不會導致血小板破壞性下降。
綜上所述,對于PCI術后ACS患者的長期治療,替格瑞洛的療效比氯吡格雷更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更低,血小板指標恢復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