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秀麗
(吉林省長春市中心醫(yī)院 消化內科,吉林 長春 130000)
消化性潰瘍是比較常見的一種胃腸道慢性疾病,存在反復發(fā)作特點,對患者正常生活有較大影響。就臨床表現來看,消化性潰瘍病程中經常會合并出血,導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現嘔血、黑便等癥狀,出血嚴重者甚至會引發(fā)失血性休克,危及到患者的生命[1]。消化性潰瘍合并出血十分危險,必須要及時采取措施積極治療,臨床上以藥物治療為主[2]。為確定最新研制的抑酸性藥物泮托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合并出血的臨床效果,本次以我院收治的患者為對象,分別給予不同的藥物治療方案,比較確認各自的臨床療效,現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從我院2018 年1 月至2019 年2 月收治的90例消化性潰瘍合并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采取不同治療方案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中有患者45 例。對照組中男25 例,女20 例;年齡21-67 歲,平均(32.67±2.46)歲;觀察組中男18 例,女27 例;年齡24-69 歲,平均(44.68±2.12)歲。所有患者對本次研究均知情且同意,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符合消化性潰瘍合并出血診斷標準,存在嘔血、頭暈、黑便、乏力等癥狀,以及確認無腹部手術史。排除標準:消化性潰瘍合并穿孔患者與幽門梗阻患者,以及存在嚴重心、腎、肝功能障礙患者。比較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入院的患者全部安排其高質量休息,做好治療前期的準備工作。要求所有患者給藥治療前禁食1-2 d,部分潰瘍癥狀嚴重的患者,則需要連續(xù)禁食4 d。禁食后院方要及時對患者進行配血,且為患者補充血容量與相關營養(yǎng)元素。然后對照組給予奧美拉唑治療,每次20 mg(10 mg/粒),每天2 次。觀察組給予泮托拉唑治療,由40 mg 泮托拉唑與100 mL 的生理鹽水配合,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控制好滴注速度,保持在15-45 min 內完成滴注,每日進行2 次注射。兩組患者均保持3-5 周的治療時間。在治療過程中額外搭配其他的止血以及抑酸藥物,給藥治療中要密切觀察患者情況,記錄患者血壓、血容量以及嘔血狀態(tài),確保能夠在第一時間發(fā)現患者血容量不足的情況,對患者進行補血。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對兩組患者給予不同的藥物治療,觀察臨床癥狀是否得到改善。出血并發(fā)癥治療的最低要求即停止嘔血,對患者大便顏色進行觀察和記錄,顏色正常以及順暢成形則表示治療有效。另外,還需要對患者做大便檢驗,結果為弱陽性或陰性則表示情況穩(wěn)定。同時需要對患者血壓、血紅蛋白以及血細胞情況做好監(jiān)測。消化性潰瘍治療效果評定可分為治愈、顯效、有效與無效四個維度,治愈即患者治療后潰瘍癥狀消失,給藥后72 h 內無出血;顯效即患者治療后潰瘍癥狀明顯改善,可縮小一半以上,給藥后72 h 內無出血;有效即患者治療后潰瘍癥狀明顯改善,潰瘍面積縮小30%-49%,持續(xù)用藥的情況下潰瘍癥狀會繼續(xù)縮小,給藥后72 h 的物出血;無效即患者治療后潰瘍面積縮小不足30%,給藥后72 h 觀測出血情況確認有出血。治療總有效率=(治愈+有效+顯效)/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文章數據用SPSS 19.0 軟件處理,以χ 2 檢驗,若P<0.05,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兩組患者分別給予不同藥物治療,比較兩組治療總有效率。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 所示。
表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n(%)]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兩組患者分別給予不同藥物治療,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 所示。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
消化性潰瘍屬于慢性消化道疾病,多見于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發(fā)病機理為黏膜保護和攻擊黏膜因素失衡[3-4]。就臨床資料來看,消化性潰瘍可合并出血、穿孔等并發(fā)癥,以消化性潰瘍合并出血較為多見,患者多表現為嘔血、黑便等癥狀,情況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患者出現失血性休克,以及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臨床研究認為胃酸分泌水平過高,以及幽門螺桿菌感染和潰瘍部位基底部血管暴露等問題,造成基底部血管在胃酸溶解消化作用下造成上消化道出血。胃液酸堿度對消化性潰瘍程度有直接影響,并且關系到血小板聚集與血液凝固系統(tǒng)的狀態(tài),可促進纖維蛋白的有效溶解[5-6]。如果胃液pH 值>6,則可以進一步發(fā)揮出血小板的凝血功能,同時pH 值會抑制蛋白酶的活性,提高已形成血痂的穩(wěn)定性,由此達到抑制胃酸分泌的效果,降低胃內酸性,更利于消化性胃潰瘍合并出血患者的有效止血。
注射用泮托拉唑為一種質子泵抑制劑,穩(wěn)定酸性與靶位有效性較強,對患者給藥治療后,能夠針對黏膜細胞壁產生有效的聚集作用,并快速的轉化成高活性的環(huán)狀亞磺酸酰胺,以陽性離子狀態(tài)存在[7]。并且,其還具有非常強的抑酸性,可以分解出環(huán)狀亞磺酸酰胺陽性離子與黏膜細胞壁上的H+-K+-ATP 酶進行有效結合,同時結合狀態(tài)下不可逆轉,繼而能夠快速且有效的對消化系統(tǒng)中酸性物質的分泌產生抑制作用。泮托拉唑可對胃黏膜壁細胞進行選擇性作用,抑制壁細胞上的質子泵避免氫離子進入到胃腔內部,阻斷胃酸的持續(xù)分泌,降低胃內酸性,因此可選擇泮托拉唑對消化性潰瘍合并出血患者進行給藥治療。本次研究結果可確定,觀察組與對照組的用藥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為93.33%和88.89%,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8.89%與28.89%,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合所述,泮托咪唑用于治療消化性潰瘍合并出血臨床效果顯著,止血效率高于奧美拉唑治療方案,止血時間更短,并且患者用藥后發(fā)生不良反應的可能性更低,具有安全性高的優(yōu)點,可以進一步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在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同時,減輕其住院花費的壓力,可獲得患者及家屬更高滿意度,值得進一步在臨床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