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峰?? 許春紅???儲海燕
【關鍵詞】 ?自我管理行為;社會支持;生活質量;相關性研究
冠心病主要見于中老年肥胖人群,其急危重型稱為急性冠脈綜合征,主要表現(xiàn)為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以及急性心肌梗死[1],但目前發(fā)病逐漸年輕化,因此未能引起患者及醫(yī)務工作者的注意,此類患者通常由于生活壓力未能較好的對自我行為進行管理,因此這類患者不能較好的養(yǎng)成預防疾病發(fā)作的行為,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大幅增加,所以研究影響自我管理的因素尤為重要[1],對于改善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提高生活質量有重要的意義。目前關于此類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因素還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查閱相關文獻,影響的關鍵的因素是社會支持與生活質量。為了研究此種方法的科學性及有效性,本院特選擇合適的研究對象進行本次醫(yī)學研究,現(xiàn)將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 在經(jīng)過患者同意以及醫(yī)院管理委員會的批準,2018年12月到2019年9月在我院進行診斷與介入治療的中青年冠心病患者一共96例,所有患者中有男54例,女42例,患者的年齡在30~60歲,平均(48.6±3.57)歲。他們的病程約在0.5~8年,平均(2.32±0.26)年。所有患者中,合并高血壓患者11名,合并慢性肺病患者5名,合并糖尿病患者9名,納入標準:①在我院就診并長期復查隨訪;②均需要進行抗血小板藥物治療干預者。排除標準:對氯吡格雷等藥物有過敏史,不能遵從醫(yī)囑用藥,有嚴重的心衰等需其他藥物干預。
1.2研究方法 ? 對課題研究組資料收集者進行培訓,培訓合格后,由課題組資料收集者負責所在科室的資料調查,調查對象的選擇嚴格遵守入組和剔除標準,調查前向調查對象說明填表的注意事項,并填寫知情同意書,在問卷調查的過程之中,本次調查采用的冠心病自我管理的量表、社會支持量表(PSSS)、生活質量的量表,統(tǒng)計患者的社會支持、生活質量及自我管理的評分情況,所有患者的調查方式均采取問卷的方式進行調查,嚴格按照相關步驟進行,在患者業(yè)余期間進行相關問卷調查,在統(tǒng)一的地點和時間進行,在相關的人員的指導下進行,所有的軍人按照自身的實際情況如實填寫,保護研究對象的隱私。
1.3觀察指標 ? 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的量表、社會支持量表(PSSS)、生活質量的量表,對所有研究對象的社會支持,應對方式及生活質量進行分析。
1.4統(tǒng)計學方法 ? 數(shù)據(jù)使用SPSS20.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表示形式是(x±s),用t-test,計數(shù)資料選取卡方檢驗。P<0.05時差異在統(tǒng)計學上有意義。
2.1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情況 ? 中青年冠心病患者日常管理的行為得分為25.44±3.55分,情緒的管理得分為12.44±2.55分,疾病醫(yī)學的管理得分為32.33±5.05,自我管理的得分為72.44±8.55分,相比之下,患者的自我管理評分較低。
2.2社會支持、生活質量與適自我管理行為之間的相關分析
根據(jù)結果顯示,社會支持及生活質量的各個維度與自我管理行為的各維度呈正相關,見表1
目前在中青年冠心病患者日常管理工作中對于患者的心理健康缺乏重視,因此需要分析探討影響自我管理行為的相關因素。近幾年國內也開始重視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研究,但研宄的內容和方法尚不完善,因此需要不斷探索其影響因素,改善這類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目前國內的相關文獻中[2],對于自我管理行為的研究大部分是從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角度出發(fā),在醫(yī)學領域中對于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相關研究較少[3],部分研究中患者的自我管理與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社會支持有關,因此需要進一步探討人格特征和情緒智力與沖突處理模式的關系。相關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減輕患者的工作壓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對于當今的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管理工作尤為重要。本次研究中,通過對研究對象調查分析社會支持及生活質量與自我管理的相關性,根據(jù)結果顯示,社會支持及生活質量的各個維度與自我管理行為的各維度呈正相關,說明可以通過加強社會支持及改善生活質量兩種方式對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進行干預。
綜上所述,影響中青年自我管理行為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關鍵的為社會支持及生活質量,因此在這類冠心病管理工作中,應定期了解患者的生活質量,注重社會支持,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本研究可以在醫(yī)學領域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廖曼媛,王明珠,湯群英.冠心病患者冠脈介入術后的生 活質量與自我管理行為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6,23(3):118-120.
[2]馮婷婷,趙全明.青年冠心病的防治[J].慢性病學雜志,2016,18(3):244-247.
[3]常文紅,宋瓊,陳長香.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影 響因素[J].職業(yè)與健康,2016,32(14):1950-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