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紀
溥儀是大清末代皇帝,在他成為新中國的公民之后,發(fā)生了不少趣事:申報戶口時無法落到從小長大的家——紫禁城,最后戶籍落到了住在西城區(qū)前井胡同6號的五妹處;婚姻狀況一欄填的是“離異”;上班第一個月領到60元工資欣喜若狂,但很快就花得干干凈凈;游覽故宮竟還要買票,弄得“皇帝”一頭霧水;他指著一張照片說:“這個掛錯了,他不是光緒,是醇親王載灃。”專家怒懟“不懂裝懂”,他說“那是我爹!”
上戶口填寫五妹的住址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出生在醇王府。3歲時本該無憂無慮的他,被慈禧太后接入皇宮,從此和生母分離。溥儀是醇親王載灃的兒子,本沒有機會坐上龍椅,但是太后選擇了他。從此,開始了溥儀跌宕起伏的悲喜人生。
1909年溥儀登基后,端坐在太和殿里根本不懂得皇帝的真正含義,只是看著密密麻麻的人群向自己下跪。溥儀的皇帝當了3年就退位了,剛開始生活沒有太大變化。小小年紀的他依然需要學習各種知識,成年結婚之后,每天要干的也只是在紫禁城的高墻內玩耍。
不過溥儀的幸福日子沒持續(xù)多久,1924年10月22日夜,馮玉祥倒戈,吳佩孚垮臺,溥儀被趕出了北京城。日本人在東北成立了偽滿洲國,把他弄去做了個傀儡皇帝。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溥儀作為戰(zhàn)犯在沈陽被蘇軍逮捕,押往蘇聯(lián)。1950年7月被押送回國,先后關在哈爾濱、撫順戰(zhàn)犯管理所。經過10年的改造學習,于1959年12月4日,溥儀被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宣布特赦。從此,這位末代皇帝結束了高墻內的生活,成了一名普通公民。
回到北京后,溥儀首先要做的就是上戶口。當時戶口是與糧油關系以及各種副食品票證聯(lián)系在一起的,沒戶口就無法生活。在上戶口的時候,工作人員一聽他的名字,非常震驚。戶籍登記人員問到家庭住址的時候,溥儀回答自己的家不就是紫禁城嘛!工作人員說,那里可不是隨便能夠填的,后來經過商討只好填寫了溥儀五妹韞馨和五妹夫萬嘉煕家的地址——西城區(qū)前井胡同6號。
溥儀的親友大多住在那一帶,族弟溥儉和五妹同院,距離不過200米的南官場口則住著他的幾位族侄。繞過后什剎海再走四五分鐘就到了六妹住的四合巷4號,四妹住在鼓樓,二妹住在景山東街,離得都不遠。
還有一個就是婚姻狀況,也令工作人員頗感頭疼。雖然貴為皇帝,但婉容皇后已去逝,當時溥儀最喜歡的妻子譚玉齡也被日本人害死,剩下的幾個妃子走的走了,離婚的離婚了,比如1956年底溥儀還在獄中時,他的第四任妻子“福貴人”李玉琴和他辦理了離婚手續(xù)。因此,時年53歲的溥儀,實際上是光棍一條。辦事人員根據(jù)情況,只好在婚姻狀況欄里寫了“離異”。
最令人為難的一欄,就是他的文化程度。愛新覺羅·溥儀接受的是精英教育,英語流利程度絕對夠得上四六級,因不好界定,工作人員只能寫了一個初中。
接下來,成為普通百姓的溥儀,50多歲了頭一次體驗一個人隨便逛大街,在商店買東西,坐公共汽車、電車,隨便到親戚家串門,到朋友家訪問,這一切對他來說,太新鮮了!
第一次領到60元工資
溥儀雖然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但毛澤東曾多次邀請他去吃飯,算是對溥儀身份轉變的一種認可,祝賀他能夠拋棄過去的一些雜念,投入到新生活之中。
溥儀安定下來后,成為北京植物園的工作人員。植物園建立于1955年,位于香山公園和玉泉山之間,環(huán)境靜幽如世外桃源,今天人們游覽香山,植物園仍是必去景點。
1960年2月19日,溥儀正式上班。最初他只負責澆水和搞衛(wèi)生。他雖然養(yǎng)尊處優(yōu)了幾十年,但對待工作十分認真,非常喜歡養(yǎng)花種草。
工作不久,溥儀轉到扦插繁殖溫室,學會了播種、移栽幼苗、上盆、換盆和松土等技術,能夠熟練完成四季海棠的移栽。后來,他還學會了為一品紅、一品白、一品粉、倒掛金鐘等花卉剪枝,為盤子花、金點一葉蘭、金邊萬年青、仙客來換盆,為龍牙花嫁接等。
這些工作盡管不算復雜,但從沒干過活的溥儀學起來,還是經常付出“血的代價”,用刀削插條時難免傷手。溥儀還很注意自己的勞動表現(xiàn),生怕讓人覺得他搞特殊,堅持輕傷不下火線,口頭禪是“都怪我太笨了”。
溥儀剛參加工作時感覺很新鮮,干勁十足。他憑著自己雙手的勞動,拿到第一個月的60元工資。那時候的60元,可是一筆巨款,足夠一個家庭生活好幾個月。這60元該如何花呢?溥儀獨身一人,除了吃飯和穿衣之外,幾乎沒有什么花銷。他左思右想,決定給自己做一床新被子。溥儀用的被褥行李都是從戰(zhàn)犯管理所帶來的,天長日久已經非常破舊,賺到工資后,他買了布面和棉花,請同事幫忙做了床被子。他抱著被子笑呵呵的,高興得不得了,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用勞動所得,為自己購置生活用品。
溥儀還用剩下的工資買了一些高檔點心和糖果。當時高檔點心和糖果價格昂貴,沒當過家不知柴米貴的溥儀把它們當成零食吃。溥儀回憶,他特別高興,甚至失眠都好了不少。但問題又來了,由于花錢大手大腳,工資很快就不夠用了。
在植物園工作時,溥儀非常想成為一名專業(yè)園丁。他有一個本子,貼滿了他親手收集的各色植物標本,下面詳細標注著科屬、產地、性質和特征。勞動之余,他反復閱讀植物學書籍,寫了幾十頁心得。在這里一年多,養(yǎng)成了他晚年主要的業(yè)余愛好——種草養(yǎng)花。
當時有一些外國元首和政府要員訪華,一聽說末代皇帝溥儀都被改造過來了,都想見一見。一次,周恩來向一位外國元首介紹溥儀時說:“這位便是過去中國的宣統(tǒng)皇帝!”溥儀馬上站起來大聲回答道:“今日光榮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溥儀!”周恩來和在場的許多人都為他熱烈鼓掌。還有一次,溥儀應邀到國際俱樂部參加歡送埃德加·斯諾的酒會。斯諾笑著對他說:“你是皇帝,我給你磕頭。”類似的玩笑話,溥儀在各種場合聽過多次。
重游故宮忍不住“糾錯”
溥儀在植物園工作一年后,被調到全國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任文史專員,工資由原來的60元漲到100元,撰稿另有稿費。后來,溥儀還碰到了自己所愛的人——護士李淑賢,兩人最終結了婚。自從有了妻子管錢,溥儀再也不用發(fā)愁這些錢應該怎么花了。
當時的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副主任申伯純,對每一位文史專員都很關照。為了讓溥儀的業(yè)余生活豐富一些,申伯純讓沈醉、杜聿明等幾個尚沒有家眷在京的專員,多陪溥儀出去玩玩。大家也很樂意邀溥儀一塊出去游覽,聽他講北京名勝古跡的典故。沈醉和杜聿明尤其想去故宮玩。溥儀說,他住紫禁城那么多年,就是閉上眼睛走,也知道是到了什么地方。
1961年國慶節(jié),溥儀和沈醉、杜聿明等去游故宮。來到故宮門口,有人遞給溥儀一張門票。溥儀驚訝地說:“到這里來,我還得買門票?”大家不由一愣,馬上體諒到他的心情。在溥儀看來故宮是他生于斯、長于斯的家。沈醉見狀,立即解釋說:“現(xiàn)在故宮對外開放,所有來的人都得買門票,拿這筆收入作管理、維修故宮之用?!变邇x聽了半晌沒說話,最后默默和大家一起走了進去。
走進金鑾殿的時候,溥儀眼睛盯著龍椅,隨后,他小心翼翼的再次坐上了龍椅。這時有人想給他拍張照片,被他拒絕了。被問到原因時,溥儀說了七個字:這龍椅并不好坐。他坐在龍椅上,伸手從椅子下面取出一個精致的小玩意。大家都看傻了,沒想到龍椅下面還可藏物。溥儀笑著說,這是他小時候特意收藏起來的。
溥儀邊游覽邊回憶童年的事情,他很快發(fā)現(xiàn)故宮很多擺設都是錯誤的。比如原來西暖閣一面用來緊急逃生的暗門被堵住了,那可是皇帝的專用通道。另外,光緒皇帝寢宮里的那柄寶劍也掛錯了位置。溥儀說這柄寶劍之所以能夠掛在光緒的寢宮里,因為那是被大喇嘛開過光,可以鎮(zhèn)宅辟邪的,必須掛在對門的墻上才有作用,現(xiàn)在掛在側壁,明顯錯了。
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光緒寢宮中張掛的居然不是光緒本人的照片。溥儀指著照片,向值班的人員反映情況。工作人員第一次碰到有人說“照片掛錯了”。他們一再強調沒有錯,還請來專家解釋。
專家說:“我們是專業(yè)的,研究快30年了,不可能出錯,你別在這里不懂裝懂了。”溥儀笑著回答:“掛在床頭相片上的人是醇親王,那是我親爹,你覺得我會弄錯嗎?”話音剛落,在場的專家愣住了,氣氛非常尷尬。
溥儀指出照片中的頂戴也不符合光緒皇帝身份,經他這樣一說專家們才發(fā)現(xiàn)錯誤。因為當時是開放日,游客眾多,聚集過來看熱鬧的人越來越多,這樣一來溥儀也就不能繼續(xù)游覽了,不過他指出的幾處錯誤后來很快得到改正。
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不知是害怕觸景傷情還是其他原因,此后,溥儀再也沒有去過故宮。他的自傳《我的前半生》在1964年出版。1967年,溥儀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葬于八寶山。1995年,尚在世的李淑賢,把溥儀的骨灰挪去清西陵旁邊的華龍皇家陵園。
(責任編輯:劉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