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雨薇
(句容市人民醫(yī)院綜合科,江蘇 鎮(zhèn)江 212400)
臨床上,白內障屬于比較常見的眼科疾病,在中毒、代謝異常、免疫以及老化異常的作用下,引發(fā)患者晶狀體代謝紊亂,改變眼部晶狀體蛋白質性質,使其眼部出現(xiàn)渾濁現(xiàn)象,從而使患者視力不斷降低。對于白內障癥狀,比較常見的治療方式是手術治療,超聲乳化術作為應用廣泛的手術治療方式,在手術操作中需利用超聲波完成,但術后干眼癥會直接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與預后效果[1]。本課題針對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后采取綜合護理干預對干眼癥的效果進行評價探究,報道如下。
本次實驗是我院2018年4月~2019年5月就診的82例白內障患者,將其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各41例白內障患者,觀察組,包括男21例,女20例;年齡54~79歲,平均(63.27±1.56)歲;對照組,包括男22例,女19例;年齡53~80歲,平均(64.87±2.05)歲,比較兩組基礎資料,不存在顯著差異,應比較其他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①常規(guī)護理應用于例對照組患者。包括觀察病情、預防干眼癥、謹遵醫(yī)囑。②綜合護理應用于觀察組患者。給予心理護理。術前,護理人員應與患者維持良好的護患關系,為其介紹術后常見并發(fā)癥以及相關操作,進一步提升患者認知能力,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人文關懷與情感支持,告知患者只有通過良好的治療,才能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控制干眼癥發(fā)展。給予生活干預與飲食指導。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按照科學理念,調整作息時間,少熬夜,保證充足的睡眠。護理人員還應指導患者多開展戶外活動,增加體育鍛煉,多食用一些清淡食物。指導患者注重用眼衛(wèi)生。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不要用眼睛直視強光,外出時佩戴太陽鏡或者戴好防護風沙眼鏡,冬天時,可通過加舒適器調節(jié)室內溫度,還應告知患者控制電腦使用時間,每間隔30分鐘,休息1次。在看電視時,屏幕要在眼水平線上,并保持合理距離。第四,進行用藥指導,術后,應按照醫(yī)生囑咐,給予玻璃酸鈉、聚乙烯醇等眼藥水,防止有淚液分泌不足情況出現(xiàn),還應告知患者要自主增減藥物,調整藥物或者更換藥物,正確使用滴眼藥,在使用中應注意力度,防止溢出藥物[2]。
對比兩組研究對象術后1月、3月干眼癥發(fā)生情況。
主要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3.0測評本次實驗數據,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檢驗值為t,用(%)表示患者術后1月、3月干眼癥發(fā)生情況,x2為檢驗值,數據比較,檢驗結果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比兩組研究對象術后1月、3月干眼癥發(fā)生情況,對照組術后1個月干眼癥發(fā)生率為41.46%,術后3個月干眼癥發(fā)生率為34.15%,觀察組術后1個月干眼癥發(fā)生率為19.51%,術后3個月干眼癥發(fā)生率為9.76%,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
表1 對比兩組研究對象術后1月、3月干眼癥發(fā)生情況[n(%)]
白內障疾病的主要發(fā)病群體為中老年群體,近幾年,人們的生活習慣與作息時間也發(fā)生了明顯改變,正在逐年增高白內障的發(fā)病率,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3]。白內障超聲乳化術作為應用比較廣泛的治療手段,雖然具備良好的治療效果,但也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使患者在術后發(fā)生干眼癥現(xiàn)象,無法獲取良好的治療效果,需要通過良好的護理干預加以改善。綜合護理具有一定的科學性,通過給予患者心理護理、生活干預、飲食指導、用眼衛(wèi)生以及用藥指導,使患者能夠正確認識白內障疾病,養(yǎng)成良好的用眼習慣,獲取良好的治療效果,進一步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4]。研究結果表明,對照組術后1個月干眼癥發(fā)生率為41.46%,術后3個月干眼癥發(fā)生率為34.15%,觀察組術后1個月干眼癥發(fā)生率為19.51%,術后3個月干眼癥發(fā)生率為9.76%,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總而言之,給予白內障超聲乳化術的患者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減少患者術后干眼癥,確保手術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獲取良好的預后效果,具有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