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靜
摘? 要? 基于大眾對美食的心理需求,吃播最初以其能夠替代性滿足人們對美食的渴望,通過直播互動緩解人們內心孤獨等原因在國內流行起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涌入吃播行業(yè),為爭奪流量經濟,主播專注迎合用戶的獵奇心和窺私欲,開始使用各種新奇的手段使吃播開始向低俗化方向發(fā)展。文章從用戶心理的角度出發(fā),分析用戶的主觀能動性催生的一系列吃播亂象,并對其規(guī)范措施提出一些發(fā)展建議。
關鍵詞? 吃播;用戶心理;獵奇心理
1? 吃播概述
吃播是“吃飯直播”的簡稱,主播通過攝像設備將自己吃飯的過程展示給網友觀看。吃播分為直播和錄播兩種,內容偏向生活化,并不需要太多專業(yè)知識,并且隨著各大新媒體平臺的崛起,用戶可以自由發(fā)布自己想分享的吃播視頻,因此吃播具有門檻低、平民化和種類多三大特點。
2? 從用戶心理分析吃播盛行的原因
吃播能夠在短短幾年內風靡全球,是因為受眾在觀看吃播的同時,身心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釋放與滿足。以下是從心理角度歸納出用戶喜歡吃播的心理因素。
2.1? 對美食的心理需求
民以食為天,美味健康的食物是所有人的生理需求,而吃播正好迎合了這一大眾需求。主播展示的食物一般都是能夠引起大眾共鳴,或是大家想吃但吃不到的美食。通過吃播,大眾可以看到全世界各地的美食形態(tài),從主播的描述中也能了解食物的味道,這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大眾對美食的渴望。
2.2? 獵奇心理和窺私欲的滿足
大眾往往對自己感興趣但接觸不到的東西產生強烈好奇,當好奇心得到滿足時,大眾就會產生極大的幸福感,對美食來說同樣如此。一方面,吃東西本身是一件很隱私的事,通過直播,大眾可以公開看見主播吃飯的真實畫面,這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窺私欲的本性。另一方面,打著“大胃王”口號的美女吃播,每一次都以夸張大份的美食勾起大眾的好奇心——怎么能吃下這么多?吃這么多為什么長不胖?盡管觀眾都知道結果,但還是一次又一次在獵奇心的驅使下樂此不疲的觀看著。
2.3? 替代性滿足心理
弗洛伊德的“替代性滿足”理論強調人們會尋找一個代替性對象來滿足自己的欲望,人在本能上總是渴望獲得最接近自己的替代性滿足,吃播就完成了這一訴求。調查顯示,20到39歲的女性是吃播的一大受眾群體,在現代“以瘦為美”的道德標準下,女性可以不用真正吃下食物,就可以獲得由視覺和聽覺刺激帶來的飽腹感,從而填補對食物的渴望。對于正常受眾來說,主播們品嘗著他們無法嘗試的食物并向受眾描述食物的形態(tài)和味道,受眾就能擁有自己也吃過這種美食的幻想。總之,吃播能將觀眾對于食物身體本能的渴望轉換成精神的需求,而主播就是起著這種代替性轉化的作用。
2.4? 陪伴式緩解孤獨心理
中國吃播的主要受眾大多是年輕化的工作人群,他們忙碌完一天的工作,身心俱疲的同時又會迎來深深的孤獨感,他們渴望有人陪伴,而吃播這種“陪伴式飯局”就成了他們緩解孤獨的一種方式。主播在直播的過程中,會一邊吃一邊和粉絲互動聊天,粉絲通過評論和發(fā)彈幕的方式參與直播互動,他們通過這樣的方式排遣自己內心的壓力和孤獨感。
3? 用戶的主觀能動性催生的吃播亂象
人們使用媒介是為了滿足個人的需求和愿望,卡茨的“使用與滿足”理論強調受眾是主動的,受眾對媒介的使用是有選擇的,其目的是為了得到需求的滿足,對于吃播行業(yè)也是如此。吃播正是滿足了大眾以上的心理訴求,才會有巨大的發(fā)展空間。對于吃播自媒體而言,抓住用戶心理,生產用戶想看的優(yōu)質內容,發(fā)掘粉絲經濟走流量變現道路是生存的根本。
用戶需求決定了吃播的內容生產方向。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涌入吃播行業(yè),為吸引用戶眼球賺取流量經濟,很多主播過分強化用戶的主觀能動性,想盡一切辦法迎合用戶的獵奇心理,由此催生的一系列吃播亂象,使吃播開始朝向獵奇化和低俗化方向發(fā)展。
3.1? 獵奇心理——食材無辣不歡,手段無奇不爽
隨著吃播熱的發(fā)酵,很多主播發(fā)現用戶更喜歡觀看一些新奇和刺激的食材。甚至一些用戶更是點名讓主播挑戰(zhàn)火雞面、象拔蚌、仙人掌等一些常人不敢吃的食物。吃播的主播們也順應這股潮流,開始尋求更加癲狂的吸睛方式。生吞、一口悶、爆頭等獵奇吃法開始流行起來,毫無疑問,這些生猛的吃法和猙獰的表情已經完全脫離了大眾審美范疇,獵奇變態(tài)的食物也無法讓人體會到美食給人帶來的幸福感。
3.2? 審丑文化——角色低人一等,扮丑獻媚搏眼球
存在即合理,這些流行低俗視頻的背后是日益助長的大眾“審丑”文化。當人們對于外表光鮮靚麗的主播審美疲勞時,那些敢于“扮丑”和“低人一等”的角色反而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用戶在觀看他們夸張狼狽的吃飯丑相時,會不由自主心生“優(yōu)越感”。他們一邊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指責評論,一邊又樂此不疲地為主播貢獻點擊量。最終,“扮丑獻媚”的吃播成功賺取了用戶的流量,觀看視頻的用戶不斷地提高“自我優(yōu)越感”,最終心滿意足地關掉設備,投入現實的生活中。
3.3? 吃播現狀——以假吃謀生,靠催吐存活
就在人們好奇主播為什么長不胖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假吃”視頻被曝光,甚至有網友上傳大胃王的剪輯教學視頻。而那些真吃的主播們,關掉錄像設備后,就會跑向廁所,以各種手段催吐。為此,很多吃播的嗓子被摳壞,只能用變聲器直播。長此以往不僅會傷害他們的喉嚨和食道,更嚴重還會誘發(fā)癌癥。如今的吃播早已不是人們想象中的“一邊享受美食一邊賺錢”的美好職業(yè),而是“以吃謀生,以吐存活”。
4? 規(guī)范措施及發(fā)展建議
4.1? 用戶要提高媒介素養(yǎng),注重現實交流
有了什么樣的受眾,就會有相應的內容產生。隨著新媒體的發(fā)展,用戶的主觀能動性進一步增強,吃播的內容生產大多都是為了迎合用戶的需求。因此要想規(guī)范吃播亂象,用戶自己要懂得反思,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對于低俗的內容要嚴格抵制,做到不看不傳并及時舉報,不斷提高自己的媒介素養(yǎng),倡導優(yōu)質內容。另一方面,用戶要注重現實交流,選擇合適的方法排遣內心的孤獨感,不要將自己的情感過度寄托于網絡。畢竟人是社會群居動物,再多的虛擬陪伴也比不上現實親朋好友的關心來的真切。
4.2? 平臺提高審核標準,倡導優(yōu)質內容
平臺作為大眾傳播媒介,要積極發(fā)揮好“把關人”的作用,杜絕粗俗劣質的內容。其一,要建立健全監(jiān)管體系,通過后臺大數據算法將檢測出來低質量的內容進行標記,不予流量推薦,對于一些打“擦邊球”的視頻要予以禁播,凈化平臺環(huán)境。其二,要提高吃播的準入門檻,對主播進行綜合素質考核,進行實名制認證,實行追責制度。其三,要加強宣傳工作,制定吃播的基本規(guī)范,倡導正確健康的飲食觀。最后,平臺應建立獎勵機制,對于優(yōu)質內容予以更多分成,鼓勵內容生產者積極創(chuàng)新,同時還可以吸引更多優(yōu)秀的自媒體入駐,實現合作共贏。
4.3? 主播強化生產角色,堅持內容為王
作為內容生產者,主播不應過于強化受眾的主觀能動性,只著眼于滿足受眾的需求,而忽視自身作為大眾傳播主體具有內容生產的決定性作用,況且吃播最初能被大眾認可的原因就在于其內容能夠滿足用戶對于美食的渴望,通過互動陪伴,排遣群體性孤獨和壓力,而美食作為生活必需品,本身就帶有治愈功能,因此,主播應該堅持優(yōu)質的內容生產,找準自己的定位,走原創(chuàng)道路。
綜上,吃播最初以其能夠替代性滿足人們對于美食的渴望,通過直播互動緩解人們內心孤獨等原因在國內迅速走紅。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涌入吃播行業(yè),為爭奪流量經濟,主播們開始著眼于滿足受眾的窺私欲和好奇心理,開始以各種獵奇的手段嘗試變態(tài)的食材,形成一系列的吃播亂象。而要想規(guī)范吃播的環(huán)境,還需要用戶、平臺和主播三方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李欣,劉建.大眾文化視野下對審丑異化的梳理與探析——以網絡“吃播丑象”為例[J].美與時代(下),2019(8):47-49.
[2]武夢環(huán).傳播學視域下探析“吃播熱”現象的原因[J].西部廣播電視,2019(21):62-63.
[3]劉楚君.吃播熱現象的孤獨與狂歡——以“大胃王密子君”為例[J].傳播力研究,2019,3(22):27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