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鳴
劉奶奶住在后院那個動遷樓里,有時領著條狗在附近溜達。 老的少的都喊她劉奶奶,我認識她那年,問她高壽了,她癟著嘴回答:八十了!手還打個“八”的手勢。過幾年問她多大歲數(shù),她還是告訴人家:八十了!還是那個手勢。大伙兒誰也不知道老太太到底多大了。
劉奶奶的狗兒喚作板凳,是條京巴,白色的,有點臟兮兮,短腿敦實,的確像個板凳。也老的不大愛動彈了,不管啥時候問老太太板凳多大了,老太太都說:八歲了。也是打著“八”那個手勢,大伙兒都笑:板凳也是個仙兒,沒歲數(shù)了。
夏天晚上,板凳走前面,老太太右手拄著拐棍走后面,左手牽著繩子。到了老小食雜店門口,老太太就坐在臺階上歇著,板凳也坐下。
那狗身上穿件小馬甲,上面縫個兜子,老太太從那兜子里掏出煙紙,開始卷煙,臉上的褶子都快貼上煙紙了。老小拿著根雪糕出來,老太太點上煙,遞給他一個鋼镚,老小就把雪糕擱在地上。板凳嘴爪齊用,扒掉包紙慢慢舔著吃。老小樂了:這娘倆都會享受呀。老太太癟著嘴樂:你要是不給買,她就不走呀。
有次我問:奶奶,板凳從哪里倒騰的?老太太說,我撿的,撿紙殼前兒撿的,一晃多少年了。板凳老聽話了,是不是?那狗也坐那里聽著。邊上人說:老太太心善,所以才活了這么大歲數(shù)。
開春的時候,老太太出來曬太陽,還是板凳走在前面,老太太身后卻多了一條狗,細看,是條黃毛小串,瘦小枯干,哆哆嗦嗦的,眼睛不敢直視人,可憐見的模樣。老太太說:不知道誰給扔鍋爐房跟前了,也是條命,我就領回家了,板凳一開始都不讓進門,咬得厲害,我訓了好久才順過勁來。老太太說著,板凳在邊上不耐煩地看著。
老太太抬臉看我說:小伙子你是讀書人,給她起個名兒吧。我想了想,您說她愛曬太陽,就叫小光吧。
夏天再見到小光,還是跟在老太太后面走,已經(jīng)壯了許多,眼里也有了些自信。老太太也給她買根雪糕,板凳大喇喇趴在老太太腳邊吃,小光卻叼著離開遠遠地舔。大伙都樂:小光像個后娘養(yǎng)的。
秋天晚上,老太太出來遛彎,卻只見了板凳在前面走,不見了小光。大伙兒問:小光呢,劉奶奶坐下,邊卷煙邊說:這個敗家玩意兒,不知道跑出去在哪里配了崽回來,懷了幾個月,沒生下來,死了!大伙兒呆了半晌,老小說:這小光,談了段愛情,卻送了命!板凳抬頭看,一臉不屑。老太太站起來,弓著腰說:走了,要是板凳準成!
看著老太太的背影,我問老小,老人自己住呀?老小說:聽說也有兒有女的,可就是一個人住。
秋天的日頭照下來,把老太太的影子拉得老長。老太太就踩著板凳的影子慢慢走遠了。
老楊和貓
我們這樓自成一院,兩個單元,二十八戶人家。雇了老楊做門衛(wèi),兼些雜務。院子不大,兩棵碗口粗的暴馬丁香占了小半個院子。
老楊中等身材,頭發(fā)少胡子卻多,都亂蓬蓬的;牙齒掉了不少,他也不鑲,成天癟著嘴。他剛來那年不到五十八歲,干過電鍍,有害工種,提前退休了。
老楊勤懇能干,脾氣也好,干活總是一溜小跑,成天樂呵呵的。大伙都挺待見他。
有一陣樓下車庫里總是鬧耗子,老焦好事,倒騰了兩只小貓回來,老楊非常喜愛,就養(yǎng)在門衛(wèi)室里。兩只貓一公一母,分別喚作大黃與小白,大黃體大蠻橫,眼露兇光;小白眉目清秀,身態(tài)妖嬈。
老楊節(jié)儉,吃飯隨意,對倆貓卻是上心,每天都給弄兩頓飯,大多是各家所贈,或是飯店的折籮,老楊存好,早晚各開一餐給黃白。大黃吃食野蠻,總是霸著那個銅盆獨享,小白靠近,他就齜牙唬叫。小白則趴在遠處看,待他飽食走開,才過去吃。
沒幾個月,小白就有了孕。大伙兒問老楊誰干的,老楊笑指大黃說還能有誰。小白一胎生了四個貓崽,紅了兩眼趴在老楊的床上,老楊騰了床給她做產(chǎn)房,自己睡地上了。我進去看貓,見那銅盆擱在地上,老楊正在拌食。我問:這幾日咋沒見大黃呢,老楊嘆口氣說:這貨自打小白下崽那天就竄跑了!
幾只貓崽送人兩只,老楊留了兩只。一只毛色酷似大黃,大伙兒喚她作小黃;一只渾身斑點,喚作小花,都是母貓。小白對女兒慈愛,每次吃飯,都是站在邊上看著小黃小花吃完,才過去吃。一日,五樓老張養(yǎng)的狗兒小梗不知深淺,溜過來扒銅盆,小白趕過去閃電一抓,小梗臉上鮮血淋漓,險些失了一只眼。大伙兒驚呼:這個小白原來這么兇呀!
沒幾個月,小白又有了身孕,特別顯懷。據(jù)老楊說,始作俑者是一只浪跡江湖的大黑貓。小白每日大喇喇拽著肚子溜達,終于禍從天降,一急行的轎車經(jīng)過,把小白碾碎在院子門口。等老楊抱著小花趕到,只見小黃呆立其母尸身前。老楊收了小白,就葬在丁香樹下。
小黃自此變得警覺異常,任何人都不能靠近她。吃食時老楊都得離開遠遠的。小花卻越長越像小白的模樣,伶俐清秀,老楊也最喜愛她,常常抱在懷里。
有一晚,已經(jīng)過了十點,老楊敲我的門,說小花吐得厲害,眼看就要死了。我下去看,小花上吐下瀉的,估計吃了什么不潔的東西。我說:我給你拿一粒黃連素,你給磨粉灌下去,死活看她造化吧。第二天早晨,老楊見了我,癟著嘴樂:碰正了,小花又活轉(zhuǎn)了。
后院老盧頭,是個烤地瓜的,一到冬天晚上,就把那輛爐子車存在老楊這兒。有天老盧出來得晚,臨到中午了,急慌慌地騎著車去公園門口烤地瓜。到了地兒,一回身,見小花趴在車上呢,想抓她,小花“嗖”地跳下車,竄沒了。
小花就這么丟了。
身邊就剩下小黃的老楊從此神經(jīng)兮兮的。他有時念叨:這小花咋這么笨,那么幾步道兒都找不回來嗎?有人笑著說:也許她想去看看世界呢。
搬家半年后,一日去醫(yī)大探視朋友,順路去那院子看看。進了院子,一個神色木然的中年婦人坐在門衛(wèi)室,我問:老楊在不?她說:他走了,不在這兒干了。我看了看院內(nèi),那丁香茂盛異常,開得正好。那個銅盆卻還躺在那個角落里,已經(jīng)滿是塵垢。
回家路上,妻問:你說小黃是跟老楊走了嗎?我笑了,也許也去看世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