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卓成,馬生賢,田 榮,張 玲,李思睿,楊曉玲
中介素(IMD)是2004年新發(fā)現(xiàn)的血管活性多肽,屬于降鈣素基因相關肽超家族成員(CGRP)[1],其前體蛋白在體內(nèi)可以酶解為IMD1-47、IMD8-47和IMD1-53等三個活性片段[2]。研究顯示,IMD1-53除了具有舒張血管[3]、降低血壓[4]等作用外,還能抑制泡沫細胞的形成[5]。miRNAs是20~25 nt的具有調(diào)控功能的非編碼RNA,在體內(nèi)參與了多個生物學過程,而miR-34a參與了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6]。但是IMD1-53是否通過miR-34a抑制泡沫細胞的形成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泡沫細胞為研究對象,探討miR-34a在IMD1-53抑制泡沫細胞脂質(zhì)沉積中的作用,為臨床脂代謝紊亂相關疾病的研究提供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IMD1-53購自鳳凰制藥公司,RPMI-1640培養(yǎng)基和胎牛血清購自Gibco公司,DNA 提取試劑盒購自碧云天生物科技公司、RNA 提取試劑盒購自天根生物有限公司,熒光定量PCR 試劑盒購自TaKaRa公司,DNA修飾試劑盒購自美國Zymo公司,TC和TG檢測試劑盒購自南京建成公司。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公司合成。
1.2 細胞培養(yǎng):參考文獻方法培養(yǎng)THP-1細胞[7],先用佛波酯(終濃度為100 nM)刺激24 h 使之分化為巨噬細胞,再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終濃度50 mg/L)刺激24 h 使之變成泡沫細胞。將誘導成功的泡沫細胞隨機分為對照組、IMD1-53干預組(終濃度為1 μM),繼續(xù)培養(yǎng)24 h,用于后續(xù)實驗。
1.3 熒光定量PCR檢測泡沫細胞miR-34的mRNA水平:用Trizol試劑按操作說明方法提取細胞總RNA,紫外分光光度計檢測總RNA的A260和A280。按照miRNA逆轉錄試劑盒說明書制備cDNA,首先向miRNA加Poly尾進行修飾,然后合成miRNA cDNA第一鏈。合成的cDNA用于下游PCR擴增條件:95 ℃ 5 min啟動,94 ℃ 15 s,55 ℃ 30 s,70 ℃ 30 s進行40個循環(huán)。表達量用內(nèi)參U6進行校正,結果用2-△△CT法分析。
1.4 甲基化特異性PCR檢測miR-34a啟動子甲基化: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提取細胞DNA,并對基因組DNA進行甲基化處理。由于DNA甲基化常發(fā)生于基因啟動子區(qū)CpG島中的胞嘧啶,因此,在UCSC(http://www.genome.ucsc.edu/cgi-bin/hgGateway)網(wǎng)站中尋找miR-34a基因啟動子區(qū)序列,使用甲基化引物設計軟件(htty://www.urogene.org/methprimer)設計miR-34a的引物,包括甲基化引物和未甲基化引物。序列如下:甲基化引物,上游:5’- GGGATTAGGTTTTGAACGC-3’,下游:5’-CCTAAAAACAAAAAACGCGT-3’;未甲基化引物,上游:5’-AAAGGGATTAGGTTTTGAATGT-3’,下游:5’-TCCTAAAAACAAAAAACACATAC-3’。擴增產(chǎn)物用DNA瓊脂糖凝膠電泳,凝膠掃描觀察分析結果。
1.5 細胞內(nèi)膽固醇含量測定:用刮刀刮取培養(yǎng)的細胞,制成細胞懸液,PBS洗滌3次,超聲裂解1 min,考馬斯亮藍G-250對樣品中的蛋白進行定量,1 000 r/min離心10 min,棄去上清液;收集細胞沉淀,超聲破碎細胞后在96孔板空白孔、校準孔、樣本孔中分別加入蒸餾水、校準品、樣本與工作液,酶標儀測定吸光度值,再用對應公式計算細胞內(nèi)膽固醇含量(TC)和甘油三酯含量(TG)。
2.1 IMD1-53抑制泡沫細胞脂質(zhì)聚集:泡沫細胞經(jīng)IMD1-53處理后,泡沫細胞內(nèi)TC和TG的含量分別降低36.4%和37.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IMD1-53對泡沫細胞內(nèi)TC和TG的影響
2.2 IMD1-53對泡沫細胞miR-34a mRNA和甲基化的影響:與正常對照組相比,IMD1-53組泡沫細胞內(nèi)miR-34a的表達減少了62.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用甲基化PCR檢測泡沫細胞啟動子區(qū)的甲基化水平,結果顯示與正常對照組相比,IMD1-53處理泡沫細胞后,miR-34a啟動子區(qū)甲基化水平升高了1.05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IMD1-53對泡沫細胞miR-34a mRNA和甲基化的影響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的泡沫細胞絕大部分來自于血液單核細胞,當發(fā)生炎癥時,單核細胞向炎癥部位浸潤并伸出偽足變成巨噬細胞,進一步吞噬ox-LDL以及過量的膽固醇生成脂滴,最終觸發(fā)泡沫細胞的形成[8]。因此,減少泡沫細胞內(nèi)脂質(zhì)沉積能夠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
IMD又稱為腎上腺髓質(zhì)素2,是降鈣素相關基因肽超家族的新成員,具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穩(wěn)定血管內(nèi)皮屏障等作用,是一種強的內(nèi)源性的心血管保護因子,具有潛在的臨床應用前景[3-4]。本研究結果顯示,泡沫細胞用IMD1-53干預后,細胞內(nèi)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明顯降低,表明IMD1-53能夠抑制泡沫細胞內(nèi)的脂質(zhì)沉積,與文獻報道一致[5]。但IMD1-53是通過哪些機制影響泡沫內(nèi)脂質(zhì)沉積尚不清楚。
miRNAs是一類由內(nèi)源性基因編碼的小分子非編碼RNA,可通過誘導mRNA的降解、翻譯抑制或其它形式抑制靶基因的表達,在調(diào)控生物體的生長、發(fā)育及分化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研究顯示,miR-34a在乳腺癌中主要作用為抑制癌細胞生長、增殖及遷移[9],其還可與c-myc結合,降低c-myc的蛋白表達水平,從而抑制肺癌[10-11]。另外,miR-34a可通過調(diào)控靶基因Notch1參與乳腺癌細胞凋亡[12]。由此可見,miR-34a在許多疾病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另有研究報道,抑制miR-34a的表達,可減少心肌細胞凋亡[13-14],因此,miR-34a可能是心血管疾病治療的重要靶點。本研究結果顯示,用IMD1-53處理泡沫細胞后,miR-34a表達降低,提示IMD1-53抑制泡沫細胞內(nèi)的脂質(zhì)沉積與下調(diào)miR-34a的表達有關。DNA甲基化是表觀遺傳學的重要內(nèi)容,能夠逆向調(diào)控基因的表達[15],常常發(fā)生于基因啟動子區(qū)的CpG島[16]。我們用生物信息學分析了miR-34a啟動子區(qū)的甲基化情況,發(fā)現(xiàn)在其啟動子上游約350~580 bp附近有一個CpG島,提示miR-34a的表達可能受到甲基化調(diào)控。進一步用甲基化特異性PCR檢測miR-34a啟動子甲基化水平,發(fā)現(xiàn)IMD1-53干預泡沫細胞后,miR-34a啟動子區(qū)甲基化水平明顯增加,提示miR-34a啟動子高甲基化可能是IMD1-53延緩脂質(zhì)沉積的重要機制。
綜上所述,IMD1-53可抑制THP-1單核源性泡沫細胞miR-34a的表達,延緩泡沫細胞的形成,miR-34a啟動子區(qū)甲基化在IMD1-53延緩泡沫細胞脂質(zhì)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但IMD1-53是如何影響miR-34a啟動子區(qū)甲基化的機制,還需要進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