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思宏
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倡的衛(wèi)生習慣,也已成為全國人民的共識。然而,還有一個細節(jié)往往被忽略,那就是大家一起吃飯時在餐桌上備上公筷公勺。
中國人的飲食方式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fā)展進程。很長時間以來,圍桌共食已成為普遍習慣,也是一種文化符號。而筷子是傳統(tǒng)飲食文化的另一個重要符號,逢年過節(jié)親朋好友聚會,許多人都習慣以彼此夾菜的方式表達情感。由于受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使用“公筷公勺”往往被認為是一種餐桌上的“歧視”,是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相互嫌臟的一種表現。圍桌共食中來回“穿梭”著筷子,這種場景雖然傳遞著情誼,但卻極大增加了病菌傳播的風險。調查發(fā)現,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很多感染者是通過聚餐或密切接觸感染,感染人群往往是整個家庭、整個家族或聚集朋友群。共餐、合餐等傳統(tǒng)進餐飲食習慣是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重要推手。
早在2003年非典暴發(fā)期間,鐘南山院士就呼吁過使用公筷,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后,鐘南山院士再次強調使用公筷及家庭衛(wèi)生消毒的重要性?!肮?、分餐的確是好的衛(wèi)生習慣,可是在外面聚餐就很難做到。就算有人提出來使用公筷,感覺也不會理我,甚至說,你這人咋這么多事!希望推廣開來以后大家都有了這個意識,再提分餐公筷就好接受了?!?網友蔚藍色說道。
市民李先生家里兄弟姐妹多,今年過年時,共有11口人聚一起吃飯。因為他父親有點感冒,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于是他建議大家使用“公筷公勺”。剛開始時,家人有點不適應,有時候吃著吃著就忘了使用“公筷”,但幾天下來,大家很快就習慣了。由于李先生的父親平時戴了口罩,加上吃飯時使用了公筷,家里人都沒有被傳染上感冒。
此外,“分餐制”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一些酒店和素食店推出的自助餐就挺好的,大家喜歡吃什么都夾在自己盤子里,每人一份,既干凈又衛(wèi)生?!痹卺t(yī)院工作的胡女士坦言:“由于是醫(yī)務工作者,所以之前對飲食安全就更關注些,現在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我以后在外面吃飯會建議大家都用公筷公勺,最好是分餐?!?h3>使用公筷切斷病毒傳播
傳統(tǒng)的“共食制”既不衛(wèi)生,也不文明。一盤菜、一鍋湯,大家筷子一伸進去,你來我往,雖然熱鬧,卻也把細菌和病毒傳給了別人。幽門螺旋桿菌、流感病毒、乙肝病毒、手足口病等,都能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交叉感染。研究表明,家庭中如有乙肝病毒攜帶者,合餐導致的感染率高達42%,而分餐的感染率只有17%。
“使用公筷公勺最大的好處是能減少污染和交叉感染、減少病從口入。”九江第一人民醫(yī)院消化內一科主任龔錦文介紹,眼下仍不能放松新冠肺炎的防控,使用公筷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病毒通過消化道傳播,使這一傳播途徑的風險降到最低?!岸植椭票裙旯赘?,不僅避免了用餐的交叉污染,還能避免人與人接觸的相互污染?!?/p>
多一雙公筷、一個公勺,多一份放心安心。在此,我們呼吁每個市民:公筷、公勺用起來,分餐進食搞起來,這些文明細節(jié)將為廣大市民的健康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每一位市民都可以從自己做起,通過每個人的努力,讓“公筷意識”深入人心,讓“分餐進食”成為文明標配,養(yǎng)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徹底打贏這場抗疫阻擊戰(zhàn)。
(摘自《潯陽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