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新刑事訴訟法 未成年人 特別程序 制度完善
作者簡介:馬雷,江蘇警官學院。
中圖分類號:D9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3.246
對于未成年人的違法行為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未成年人刑事訴訟制度主要指的是我國針對年齡沒有達到18周歲、違反國家法律法規(guī)要求人員的訴訟制度。相比較于成年人,未成年人由于心理層面和生理層面缺乏一定的全面性,無法按照刑事訴訟制度與成年人統(tǒng)一進行訴訟。因此,結合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點,以防止未成年人犯罪、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為目標,制定未成年人刑事訴訟制度,并結合實際對其進行修改以及完善,得到一套針對未成年人的新刑事訴訟制度。新刑事訴訟制度不僅為未成年人制定了專門的訴訟程序,而且,還將傳統(tǒng)未成年人刑事訴訟制度缺乏的即時性問題有效解決,從而,優(yōu)化了未成年的刑事訴訟制度的同時,使未成年人的權利義務得到有效保障。
相比較其他刑事案件而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有較強的特殊性,因此,必須對其進行區(qū)別處理對待。根據新刑事訴訟法對未成年人刑事訴訟制度的有效完善措施展開的大量實際調查研究能夠明確了解,在對未成年人案件進行處理時,要明確三個要點:第一,“懲罰為輔、教育為主”原則。加強矯治和教育未成年罪犯的力度,盡量不要對未成年罪犯進行懲罰。第二,使主體訴訟的權利得到有效保障。必須對未成年人具有的訴訟權利根據法律法規(guī)的要求,進行有效的保障。第三,專業(yè)原則。處理刑事案件的司法工作人員能夠充分掌握未成年人身心特點,具備較高的專業(yè)性。
(一)法律援助原則
對于法律援助這一機構而言,是我國社會在發(fā)展到一定程度以后,自然而然出現的一種階段性產物。法律援助由于對執(zhí)法公正、公平具有嚴格的要求,因此,在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義務的領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據對新刑事訴訟法對未成年人刑事訴訟制度的有效完善措施展開的大量實際調查研究能夠明確了解,原有的未成年人刑事訴訟制度而言,只強調對被告人的援助支持,并且,這一援助支持僅局限在審判階段。這樣的制度,不僅嚴重缺乏法律法規(guī)應有的完善性和全面性,而且,也無法使未成年人的權益和義務得到有效保障。因此,為了彌補原有未成年人刑事訴訟制度存在的這些缺陷和問題,國家相關部門結合未成年人的特點以及社會發(fā)展狀態(tài),制定了一套新刑事訴訟法。新刑事訴訟法的出臺,不僅使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原有的范圍進一步擴大,并且強行要求監(jiān)察機關單位、人民法院等必須對涉事的未成年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辯護。與此同時,新刑事訴訟法還將原有法律援助辯護的時間進行了調整,在審判之前進行援助辯護。這樣,能夠保證法律辯護的作用和價值有效發(fā)揮出來,保證不會侵害到未成年人應有的權利和義務。
(二)限制逮捕原則
對于逮捕措施而言,是一種具有較強強制性的行為措施,當對未成年人下達逮捕命令并實施逮捕措施時,未成年嫌疑人必然會在某一個具體的環(huán)境、場所中被羈押,導致未成年人被取保候審的希望變得極其渺茫。根據對新刑事訴訟法對未成年人刑事訴訟制度的有效完善措施展開的大量實際調查研究能夠明確了解,羈押和逮捕在某種程度和場合中具有相同的意義,逮捕行為會對未成年嫌疑人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影響,增加其成為慣犯、重犯的風險。鑒于此,為了使未成年嫌疑人的身心發(fā)展得到保護,在對此類案件進行處理的過程中,必須嚴格、謹慎實施逮捕措施。針對未成年嫌疑人的違法性質以及案件特點,對各方面的因素進行綜合考慮,重點分析實施的各種行為是否會對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造成影響。在具體情況滿足可以不實施逮捕時,盡可能不要對未成年嫌疑人進行逮捕。與此同時,在對未成年人實施逮捕之前,對應的人民法院必須對辯護律師的意見進行充分考慮,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保障未成年嫌疑人的權益和義務。
(三)分案處理原則
對于分案處理原則而言,主要是針對在案件處理過程中,必須按照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區(qū)分處理的原則實施處理措施,在此基礎上,將未成年人與成年人分開審訊、關押、教育、管理。根據對新刑事訴訟法對未成年人刑事訴訟制度的有效完善措施展開的大量實際調查研究能夠明確了解,分案處理原則的實施,能夠保證未成年人不會在成年人的唆使下,犯下更嚴重的錯誤,最大程度降低未成年人受到不良影響的概率。與此同時,分案處理原則的實施,能夠對未成年人的隱私進行合理的保護。在此基礎上,使未成年人在積極的引導和正確的教育下,不會出現再次犯罪的情況,從而,促進未成年人早日改邪歸正,回到正軌。
(四)不公開原則
不公開原則主要指的是,在審理未成年人案件時,與未成年人有關的所有犯罪案件都不能被公開。根據對新刑事訴訟法對未成年人刑事訴訟制度的有效完善措施展開的大量實際調查研究能夠明確了解,不公開原則的實施,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保證未成年人的隱私以及名譽,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對挽救未成年人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不起訴制度
新刑事訴訟法附條件中的不起訴制度,主要對在審判之前的分流案件發(fā)揮作用,針對這些不需要進行起訴的案件,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采用其他措施和手段進行處理。這樣,不僅能夠有效降低審判工作的壓力,還能使具體的審判工作質量得到提升。根據對新刑事訴訟法對未成年人刑事訴訟制度的有效完善措施展開的大量實際調查研究能夠明確了解,在對未成年人刑事訴訟案件進行處理的過程中加入不起訴制度,能夠使未成年人受到非刑法化、非罪犯的處理。這樣,為未成年人今后正常融入社會和群體提供有力的支持。比如,《新刑事訴訟法》中第271條就對附條件不起訴原則的適用范圍進行了明確規(guī)定。在執(zhí)行附條件不起訴原則之前,執(zhí)行單位要對公安機關給予的建議和意見進行嚴格參考。在此基礎上,對存在異議的地方進行再次核實,如果案件的條件超出了《新刑事訴訟法》中第271條對附條件不起訴原則的適用范圍,則對應的檢察院、人民法院等單位要對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作出起訴決定。
(二)社會調查制度
對于社會調查制度而言,主要指的是在涉及到未成年人的形式案件中,辦案單位在對未成年人進行處理時,不僅要對案件具體的情況進行明確檢查,而且,還要對案件相關信息進行詳細了解。在此基礎上,采取對應的措施進行針對性的處理,這樣,才能將刑法具有的個性化、類別化特點充分顯示出來。根據對新刑事訴訟法對未成年人刑事訴訟制度的有效完善措施展開的大量實際調查研究能夠明確了解,在實施社會調查制度的過程中,能夠最大程度減小刑事案件對未成年人身心造成的傷害。比如,《新刑事訴訟法》第268條明文規(guī)定,在處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過程中,必須對未成年人的犯罪動機、成長經歷、家庭環(huán)境、是否有心理疾病等因素進行全面調查和掌握,走訪未成年人的家人、同學、朋友,保證調查的真實性。社會調查制度的實施,雖然是以公安機關單位為主體,但是調查內容涉及的因素眾多,不僅為教育未成年人提供了可靠的依據,而且,對矯治未成年人犯罪行為提供有效的途徑。
(三)記錄封存制度
由于相關機關單位要對未成年人的犯罪記錄進行嚴格保密,在沒有法律規(guī)定要求公開的情況下,任何人員和單位不得擅自查看。因此,建立記錄封存制度,能夠使未成年人的犯罪記錄得到更加妥善的保管和保密。根據對新刑事訴訟法對未成年人刑事訴訟制度的有效完善措施展開的大量實際調查研究能夠明確了解,針對未成年人來講,由于年齡小、認知不健全,導致自身的心理無法健全發(fā)展,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并不是完全的刑事責任人。很多未成年人的犯罪動機都是一時沖動、受到他人慫恿,導致走上歪路、誤入歧途,一旦未成年人貼上犯罪的標簽,罪犯這兩個字會跟隨其一生,周圍的人都會用異樣的眼光看待,導致未成年人未來的就業(yè)、成家、工作受到嚴重的影響。鑒于此,新刑事訴訟法將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加入其中,為未成年人提供有效的保護。與此同時,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的建立,不僅能夠使未成年人具有的犯罪標簽效應得到最大程度的削弱,而且,還能給予未成年人一定的鼓勵,使其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為社會創(chuàng)造更多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充分實現自我價值。
綜上所述,通過以上圍繞新刑事訴訟法對未成年人刑事訴訟制度的有效完善措施展開的系統(tǒng)性分析,我們能夠更加明確的了解,未成年人刑事訴訟制度在新刑事訴訟法的約束和管理下,制度的內容變得更全面、積極、完善,使未成年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得到充分滿足,給予未成年人更多訴訟的權利,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以及義務得到有效保障。在人們法律意識逐漸強化的環(huán)境下,作為我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未成年人必須得到有效的保護。鑒于此,加大深入研究未成年人刑事訴訟制度的力度,對每一個細節(jié)、規(guī)范嚴格斟酌,在此基礎上結合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特點,對未成年人刑事訴訟制度進行不斷完善,為未成年人罪犯洗心革面、重回社會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孫士連.試論新刑事訴訟法對未成年人刑事訴訟制度的完善[J].法制與社會,2016(35):26-27.
[2]苗慧.論新刑事訴訟法對未成年人刑事訴訟制度的完善[J].科技經濟導刊,2016(20):118-119.
[3]王鵬祥.論新《刑事訴訟法》對未成年人刑事訴訟制度的完善[J].公民與法(法學版),2017(8):22-24.
[4]陳光中.刑事訴訟法修改與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程序的創(chuàng)建[J].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8(5):25-28.
[5]王貴明.我國當前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不足和完善[J].人民法治,2019(8):89-91.
[6]盧莎莎.論刑事訴訟中未成年人社會調查制度的完善[J].山東農業(yè)工程學院學報,2019,36(2):94-96.
[7]徐淏馨.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護制度的思考[J].法制博覽,2019(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