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阿強
(宣城市人民醫(yī)院婦產(chǎn)科,安徽 宣城 242000)
子宮肌瘤是一種發(fā)病率較高的婦科疾病。30~50歲的女性是此病的主要發(fā)病群體。對此病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是治愈其病情的主要手段。臨床研究表明,對子宮肌瘤患者進行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雖然可將其肌瘤組織一次性全部剔除,但易損傷其膀胱或輸尿管,從而可導致其術后出現(xiàn)一些并發(fā)癥[1]。為了進一步保障子宮肌瘤患者手術的安全性,減輕其手術創(chuàng)傷,應為其選擇一種更為安全的手術方式。近年來,臨床上采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治療此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手術的效果和安全性得到了醫(yī)生和患者的一致認可[2]。本文以宣城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94例子宮肌瘤患者作為研究病例,探討對其實施LM的效果。
將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期間宣城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94例子宮肌瘤患者納入本研究。其病情均符合子宮肌瘤的診斷標準,均具有進行開腹手術或微創(chuàng)手術的指征,且其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其中,排除有盆腔手術史、瘤體過大或盆腔發(fā)生嚴重粘連的患者。將這些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LM組(n=47)與OM組(n=47)。LM組患者的年齡為25~59歲,平均年齡為(34.12±4.08)歲;其中,存在陰道異常出血、下腹墜脹感和白帶增多癥狀的患者分別有4例、18例和27例。OM組患者的年齡為24~57歲,平均年齡為(34.37±3.95)歲;其中,存在陰道異常出血、下腹墜脹感和白帶增多癥狀的患者分別有5例、16例和25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
用LM對LM組患者進行治療,方法是:術前對患者進行超聲檢查,明確其子宮肌瘤的數(shù)目、大小及位置。術中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協(xié)助其取頭高足低的膀胱截石位(使其頭部高于足部15°~30°),并對其肩部進行固定。在其臍緣下做一個1 cm左右的小切口,用氣腹針進行穿刺,建立人工氣腹。撤出氣腹針,插入10 mm的Trocar,并經(jīng)Trocar置入腹腔鏡。在患者恥骨聯(lián)合上2 cm處與左側下腹部各做一個1 cm左右的穿刺孔,插入10 mm的Trocar,并置入手術器械。在其右側腹部的麥氏點處做一個0.5 cm左右的穿刺孔,插入5 mm的Trocar,并置入手術器械。在腹腔鏡下探查患者腹腔和宮腔內(nèi)的情況,找到肌瘤組織。在瘤體邊緣注入垂體后葉素。切開肌瘤的包膜,將肌瘤切除并粉碎,然后將其取出。對手術創(chuàng)面進行電凝止血,用生理鹽水(溫度為37℃~38℃)沖洗其腹腔。吸凈沖洗液,解除氣腹,退出腹腔鏡、手術器械及Trocar,縫合手術切口。用OM對OM組患者進行治療,方法是:術前對患者進行超聲檢查,明確其子宮肌瘤的數(shù)目、大小及位置。術中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協(xié)助其取頭高足低的膀胱截石位(使其頭部高于足部15°~30°),并對其肩部進行固定。在其臍部與恥骨聯(lián)合之間做一個7~10 cm的切口,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暴露腹直肌,對腹直肌進行鈍性分離。切開腹膜,打開腹腔,探查患者腹腔和宮腔內(nèi)的情況。牽出其子宮和附件,找到肌瘤組織,將肌瘤剝離并切除。用生理鹽水(溫度為37℃~38℃)沖洗其腹腔,吸凈沖洗液,退出手術器械,縫合手術切口。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的效果(用是否一次性將子宮肌瘤全部剔除評估其手術效果)、術畢至排氣的時間、術畢至下床活動的時間、術后住院的時間及其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用SPSS 19.0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均一次性將子宮肌瘤全部剔除。
LM組患者術畢至排氣的時間、術畢至下床活動的時間和術后住院的時間均短于OM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的時間及住院的時間( )
表1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的時間及住院的時間( )
組別 例數(shù) 術畢至排氣的時間(h)術畢至下床活動的時間(h) 術后住院的時間(d)LM 組 47 20.81±3.71 18.14±3.58 4.37±0.95 OM組 47 28.15±2.63 35.26±4.91 6.45±1.32 t值 5.314 6.022 4.805 P值 <0.05 <0.05 <0.05
LM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低于OM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子宮肌瘤是婦科的常見病。進行手術是臨床上治療此病的主要方法。王銘濤等[3]指出,對子宮肌瘤患者進行開腹手術可有效地切除其肌瘤組織,減輕其臨床癥狀,但同時也會對其腹腔內(nèi)的臟器造成干擾,易導致其術后出現(xiàn)一些并發(fā)癥。因此,在對子宮肌瘤患者進行手術時,應為其選擇一種微創(chuàng)、安全及有效的手術方式,以減輕其手術創(chuàng)傷,降低其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縮短其術后康復的時間。作為一種微創(chuàng)手術,LM近年來在治療子宮肌瘤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4]。對子宮肌瘤患者進行LM時,可在腹腔鏡下對其腹腔和宮腔進行全方位的探查,明確其子宮肌瘤的具體情況,且在腹腔鏡下進行手術操作的精準度更高,在切除肌瘤組織的同時能避免損傷周圍的血管、神經(jīng),可減輕對患者腹腔內(nèi)各臟器造成的干擾和刺激。另外,在進行LM時通過為患者建立人工氣腹可使其腹腔形成一個封閉的環(huán)境,能避免外界細菌、塵埃等侵入其腹腔,進而可顯著降低其術后腹腔感染的發(fā)生率[5]。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子宮肌瘤患者進行LM可將其子宮肌瘤一次性全部剔除,且能降低其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縮短其術后康復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