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妍芳
摘 要 中高年級的學生,情緒起伏大、易沖動。通過觀察實踐,分析了問題產生的原因,即個性特點、家庭影響和高壓環(huán)境,據此提出了多彩活動引導、多樣課程推進和多方交互滲透三個指導策略。以“活動、課程和交互”三個梯度化的嘗試,使學生學會接納情緒、表達情緒、調節(jié)情緒。通過這三方面的指導和實施,學生在情緒管理能力方面有了進一步的提升,能做好情緒的管理者,心理也得到了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 情緒 情緒管理 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635文獻標識碼:A
中高段的孩子越來越有自我意識,遇事情緒起伏不定。如果這些不良的情緒得不到合理的排解和釋放,長期下來,勢必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極大的損害。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對于他們自身的健康成長和人際關系的培養(yǎng)等都有好處。
結合自身的實踐分析,造成學生不會管理自己情緒的原因有個體特點、家庭影響、高壓環(huán)境等。根據實際情況,結合情緒管理的接納、表達和調節(jié)三個過程,提出如下操作策略:
1多彩活動來引導,情緒接納有妙招
中高年級的學生,能識別自己以及他人的情緒,但很多時候卻無法接納情緒。針對他們的年齡特點,采用各種各樣的活動方式,指導學生如何接納情緒。
1.1戲劇表演,體驗情緒
事先收集一些合適的劇本,學生小組合作,討論、排練、演繹,在長時間的打磨中,對劇中人物有了深層的理解與感受,通過表演,身臨其境地感知不同情緒存在的正常性與必要性。
1.2情緒記錄,接受情緒
通過一周內記錄自己的情緒變化,發(fā)現不同時間、不同情境下,自己的情緒是不同的,也是正常的,進而接納自己不同的情緒。也可以去觀察別人的情緒記錄表,發(fā)現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我們要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情緒。
情緒變化記錄表的運用,學生更清晰地認識到,每個人在不同的時刻,都會產生不同的情緒,情緒的產生是正常的。通過記錄,學生對于情緒的接納有了進一步提高。
1.3換位思考,悅納情緒
不能悅納他人情緒的原因便是缺少換位思考。為此,專門開設體驗活動,讓學生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體會他人的情緒,進而悅納他人的情緒。
2多樣課程來推進,情緒表達不苦惱
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我們利用空余時間,把情緒指導課程加進去。
2.1閱讀課程初探秘
書籍亦是調整人類情緒的“良方”。閱讀課程的推進,通過向學生推薦相關的情緒讀本,通過自讀、師生共讀等方式,學生從書本中獲取表達情緒的“良方”。
2.1.1閱讀繪本,開啟表達大門
適合高年級的情緒繪本有《生氣湯》、《討厭黑夜的席奶奶》、《我的情緒小怪獸》等。在繪本閱讀和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情境,開展相應的延伸活動,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嘗試表達自己的情緒。
通過繪本學習,學生對于情緒的類別有了更深層的理解與把握,懂得了所有情緒的出現都是正常的,我們都要正視它們。
2.1.2解析小說,加深表達意識
通過引導學生課后閱讀《特別的女生薩哈拉》、《一百條裙子》等文學作品,課堂上抓典型事件進行討論、分析,對作品中出現的情緒問題進行判斷,加深對情緒的理解,學生便把書中的情境遷移到自己的生活中,進而對自己生活中出現的情緒進行判斷。
2.1.3拓展交流,促進表達進程
學生通過繪本知道有哪些情緒,通過文學作品的閱讀,能判斷書中人物的情緒,之后便在各自的閱讀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識別情緒的能力。在閱讀中對人物的情緒進行簡單分析,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2.2體驗課程習方法
學生要真正學會情緒的表達,必須得有真實情境的體驗。因此,第二階段我開設了體驗課程,讓學生在活動中習得情緒表達的方法。
學生通過體驗性課程,有了自我的親身感受,能更加理解情緒,更懂得當情緒來臨時,我們該怎么去處理,如何合理地表達我們的情緒。
2.3實踐課程表情緒
此外,學生還可通過實踐表達自己的情緒:
2.3.1知心姐姐——傾訴的對象
學生有任何情緒需要傾訴的時候,就來找“知心姐姐”——班主任,通過師生平等對話的方式,學生的情緒得以表達和排解。
2.3.2消氣超市——發(fā)泄的工具
消氣超市提供了沙袋、紙飛機、子母扣等物品,當學生出現不良情緒時,便可自主選擇商品,幫助其渲泄不良情緒。
2.3.3逗你一樂——表達的窗口
我和學生們提前收集了很多幽默的圖片、短視頻等,當出現不開心的情緒時,通過“逗你一樂”,轉移注意力,排解不良情緒。
3多方交互來滲透,情緒調節(jié)多巧妙
小學生情緒管理的引導,通過家庭成員的側面引導和其他成員的共同參與,都能互相融合,共同引導學生的情緒管理。
3.1家庭成員的側面引導
老師通過家長會、家訪等方式,和家長達成一致的教育方向,對家長進行先行輔導,讓家長學會教孩子在家庭這個小集體中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再去引導、感染學生如何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這樣一來,學生在家庭、學校都能有良好的環(huán)境,得到正確的引導。
3.2其他成員的共同參與
學校每一門學科的老師都是相互配合,融合滲透的。語文課、數學課、體育課,對于學生情緒的引導,每位老師都有責任和義務去完成。這樣,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便學會了如何去處理人際關系,如何去化解自己的不良情緒,如何去宣泄自己的情緒等。
通過這三個策略的實施與強化,中高年級的學生除了能認識情緒外,還能接納自己和他人的情緒,懂得了如何表達與調整情緒。班級中,同學之間的溝通更加順暢,班級氛圍也更加和諧。
參考文獻
[1] 陳白鴿.小學生情緒管理能力的調查與干預研究[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7(12):15-19.
[2] 李竹平.如何引導小學生進行積極的情緒管理[J].教育視界,2018(07):33-36.
[3] 張藝.教會學生做情緒的管理者[J].考試周刊,2010(28):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