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萍
(德宏師范高等??茖W校人文學院,云南 芒市 678400)
緬甸北部生活著大量華人華僑,大多是從云南保山、德宏一帶移居緬甸的,俗稱滇籍華人。他們對祖國懷有深厚的感情,通過興辦華文教育,使中華語言文化得以在緬甸延續(xù)和傳承。南坎華僑學校是緬北地區(qū)規(guī)模較大的一所華文學校,設有幼稚園、小學部、初中部,目前有在校學生2000余人。為了更好地掌握當?shù)厝A裔學生的語言使用狀況,筆者抽取了小學部29人、初中部190人共219人參與問卷調(diào)查,調(diào)查對象基本情況為:男生77人,占35.16%;女生142人,占64.84%;漢族164人,占74.89%,傣族34人,占15.53%;傈僳族11人,占5.02%,其余少數(shù)學生為緬族、景頗族;年齡介于13-18歲之間。南坎屬于緬甸撣邦管轄,境內(nèi)主體民族為傣族,為了生活、學習需要,這里的華裔學生多數(shù)為漢—傣雙語人或漢—傣—緬三語人。其中,漢語又可細分為普通話和方言,普通話是中國的國家通用語言,方言主要是北方方言西南官話。
語言習得可分為自然習得和后天習得,自然習得指在生長環(huán)境中自然而然地學會某種語言,后天習得指通過學習有目的地習得某種語言。根據(jù)習得順序,我們可以把所掌握的語言分為第一語言、第二語言、第三語言等。
調(diào)查顯示,大部分華裔學生的第一語言為漢語方言,占比68.95%;其次為傣語,占比14.16%。南坎地區(qū)華人華僑比較注重中華語言文化的保持與傳承,在家庭內(nèi)部和華人華僑群體中穩(wěn)定使用漢語方言。另外,華人華僑為了在緬甸取得合法身份,普遍與當?shù)卮鲎逋ɑ?,因此一成左右的華裔學生第一語言為傣語。在語言的自然習得過程中,66.67%的華裔學生表示受母親的影響較大,母親在孩子語言習得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19.63%的學生主要受父親影響。父母的語言能力和語言態(tài)度對孩子的語言習得有著重要影響。
語言習得有多種途徑,包括家庭影響、學校教育、社會交際、大眾傳媒等。調(diào)查結果顯示,華裔學生不同語言的習得途徑存在差異,例如:普通話和緬語、英語主要通過學校教育習得,漢語方言主要通過家庭影響習得,傣語主要通過社會交往習得(見表1)。
我們將調(diào)查對象的語言能力分為四個等級:熟練、一般、略懂、不會。“熟練”是指聽說能力俱佳,能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自如?!耙话恪敝妇邆湟欢ǖ穆犝f能力,但不能運用自如?!奥远敝妇哂胁糠纸浑H能力,能聽懂簡單的會話?!安粫敝嘎犝f能力極低或完全不懂,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使用。根據(jù)這樣的等級劃分,我們發(fā)現(xiàn)華裔學生漢語方言熟練程度最高,69.86%的學生能熟練運用漢語方言進行交際,普通話、緬語、傣語能達到熟練程度的人比較少??傮w來看,南坎華裔學生漢語熟練程度最高,緬語次之,英語熟練程度最低(見表2)。
表1 南坎華僑學校學生使用語言調(diào)查
戴慶廈先生認為語言能力的認定應區(qū)分交際能力和表達能力,交際能力主要指能否使用這種語言進行日常的交際,能交際的說明已經(jīng)具備基本的語感和基本的語言能力,一般限于聽和說。表達能力是指語言表達的強弱,包括聽、說、讀、寫各個方面,反映一個人掌握語言水平的高低。為此,我們把漢語、緬語、傣語、英語作為語言能力考查對象,分別調(diào)查華裔學生的聽、說、讀、寫四種表達能力,便于對不同語言的各項能力進行比較。
調(diào)查結果顯示,華裔學生的漢語聽力水平最高,60.27%的學生完全能聽懂,33.79%的學生基本能聽懂。緬語和傣語完全能聽懂的學生比較少,聽力水平處于基本能聽懂或只能聽懂一些日常用語,僅能應付基本交際。英語聽力水平最低,一半以上的華裔學生完全聽不懂英語,這一方面和英語缺乏語用環(huán)境有關,另一方面和華文學校中小學不開設英文課有關(見表3)。
表2 南坎華僑學校學生語言能力調(diào)查
表3 南坎華僑學校學生語言聽力水平調(diào)查
華裔學生的漢語口語水平最高,50.68%的學生能用漢語與他人熟練交談,緬語僅能應付基本的日常交際,17.81%的人能用傣語熟練交談,這些學生來自漢-傣結合家庭,一半以上的學生傣語只會說日常用語或不會說,英語口語水平極低,61.19%的學生不會說(見表4)。
表4 南坎華僑學校學生各語言口語水平調(diào)查
相較之下,四種語言的閱讀水平為漢語>緬語>傣語>英語。漢語閱讀水平最高,68.04%的華裔學生能用漢語讀書看報,緬語能讀書看報的只占26.03%,能看簡單文章和只懂部分字詞的各占30.14%,傣語完全看不懂的占75.34%,對于華裔學生來說,傣語與升學就業(yè)關系不大,僅用來與當?shù)卮鲎褰浑H,因此很少有人專門學習傣文(見表5)。
表5 南坎華僑學校學生使用各語言閱讀水平調(diào)查
與聽力水平、口語水平、閱讀水平比較來看,寫作水平總體偏低,能用漢語寫任何文章的只有24.2%,能用緬語熟練寫作的也只占13.24%,大部分學生只能用漢語寫一些簡單文章,完全不會用英語和傣語寫作的學生有七八成。當然,這與調(diào)查對象目前僅為初中生不無關系(見表6)。
總體來看,緬北華裔學生的聽說能力強于讀寫能力,交際能力大于表達能力。華人華僑家庭內(nèi)部和族群內(nèi)部普遍使用漢語方言進行交際,華裔學生從小耳濡目染,聽力水平和口語水平較高,但是閱讀水平和寫作水平較低,這是今后華文教育應重點關注的領域。
表6 南坎華僑學校學生使用各語言寫作水平調(diào)查
根據(jù)交際對象、交際目的的不同,我們可以把語言使用分為不同場合,如:家庭語言使用、社區(qū)語言使用、傳媒語言使用、集市語言使用、政府語言使用等。
在家庭內(nèi)部,華裔學生與長輩和同輩交流時,主要使用漢語方言,可見漢語方言在家庭內(nèi)部的語言活力較強,短期內(nèi)不會出現(xiàn)活力衰退現(xiàn)象。值得注意的是在跟媽媽說話時,有21.46%的華裔學生選擇使用傣語,這是華人華僑普遍與當?shù)卮鲎逋ɑ榈囊粋€有力例證。另外,在和兄弟姐妹說話時,22.83%的人選擇使用普通話,這說明隨著華文教育的普及,普通話在華裔學生中的使用頻率逐漸提高。
在社區(qū)語言使用中,無論是日常交流,還是生產(chǎn)勞動、婚喪嫁娶,漢語方言的使用頻率居高不下。華人華僑習慣于抱團居住,在緬北地區(qū)形成“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形式,在集中居住的社區(qū)內(nèi),漢語方言能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滿足民族認同感和親近感。因此,漢語方言在緬北華人社區(qū)內(nèi)的語言活力也相當強,在家庭內(nèi)部和社區(qū)內(nèi)部擊敗緬語和傣語,成為強勢語言。
在傳媒語言的使用上,緬北地區(qū)華人華僑比較喜歡收看中國電視節(jié)目,華裔學生作為年輕一代,尤其喜歡使用中國開發(fā)的微信、QQ、抖音、快手等社交軟件,在語言選擇上,華裔學生更多傾向于使用普通話,這一方面源于普通話是這些大眾傳媒的語言載體,一方面也反映出華裔學生對普通話的喜愛程度。
在集市上,華裔學生的語言使用則會視具體情況而異。南坎地區(qū)的集市上人員比較混雜,主要有當?shù)氐拇鲎濉⑸絽^(qū)的德昂族、中國商人、緬族等,因此華裔學生到集市上一般先要確定對方身份,然后選擇使用什么語言跟對方交易。調(diào)查顯示,68.49%的人會選擇漢語方言,46.12%的學生會使用緬語,32.42%的人會使用傣語,31.05%的人會使用普通話,對這一結果進一步分析,我們認為之所以近七成的華裔學生會選擇在集市上使用漢語方言,主要還是源于華裔學生對自身族群的認同,在可以選擇交易對象的前提下,大部分華裔學生還是會選擇跟自己語言相通的華人進行交易。另外,在不會其他少數(shù)民族語言的情況下,緬語是除漢語方言之外的首要選擇,因為緬語畢竟是緬甸的國語,是大部分生活在緬甸國土上的人必須掌握的語言。
在政府、醫(yī)院等場合的語言使用上,華裔學生包括緬北地區(qū)的華人華僑已經(jīng)沒有選擇的余地,在這些正式場合,必須使用緬語,如果自身不會說緬語,那就要找翻譯,通過翻譯這樣的中介進行交流溝通。因此,緬語在正式場合成為強勢語言,漢語和其他少數(shù)民族語言淪為弱勢語言。
陳松岑(1999)把語言態(tài)度分為情感和理智兩方面。情感指的是個體在說起或聽到某種語言時的情緒反應和感受,它通常是不自覺的、下意識的反應。理智指的是說話人和聽話人對特定語言的使用價值和社會地位的理性評價。情感受說話人或聽話人從小到大的語言環(huán)境、文化傳統(tǒng)甚至個人特殊經(jīng)歷的影響。理智受社會輿論、語言功能、社會地位的影響。
我們從好聽程度、親切程度、有用程度、重要程度幾個方面考察緬北華裔學生對幾種語言的態(tài)度,結果顯示:從好聽程度來看,47.95%的緬北華裔學生覺得普通話非常好聽;覺得英語非常好聽的占36.07%;覺得緬語非常好聽的只占11.24%。各種語言好聽程度的排序是普通話>英語>漢語方言>傣語>緬語。從親切程度看,漢語方言>普通話>傣語>緬語>英語,華裔學生普遍覺得漢語方言最為親切。從有用程度看,89.95%的華裔學生認為普通話很有用,對各種語言有用程度的態(tài)度是普通話>緬語>英語>漢語方言>傣語。從重要程度來看,91.78%的華裔學生認為普通話很重要,超過對緬語重要程度的認可,各語言重要程度的排序是普通話>緬語>英語>漢語方言>傣語。
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緬北華裔學生的語言態(tài)度非常明確,覺得好聽度最高的是普通話,親切度最高的是漢語方言,有用度和重要度最高的均是普通話。如果說好聽度、親切度是語言態(tài)度中的情感部分,只是直觀的、表面的、個人的感性體驗,那么有用度、重要度則是語言態(tài)度中的理智部分,是他們經(jīng)過思考和權衡后的深層理性認識。由此可見,無論是情感體驗還是理智認識,華裔學生對漢語的認同度都相當高,說明中國對緬北華裔學生來說具有非常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這非常有利于中華語言文化在緬北華裔學生中的傳承和發(fā)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