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嬋,張國華,鄺景云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 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神經(jīng)系統(tǒng)變性疾病。有研究報道,全球的帕金森病病人大約有600萬例,而我國帕金森病病人大約有200萬例,占全球帕金森病病人比例的1/3[1]。該病隨著年齡的增加和病程的延長呈漸進性加重,對病人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及社會適應等方面都帶來不利影響,容易使病人產(chǎn)生心理及情緒障礙[2]。這些負性情緒影響病人的生活質(zhì)量及疾病治療。因此,其心理健康狀況需要重點關注。心理韌性(resilience)作為一種可以使個體在危險環(huán)境中保持良好身心狀態(tài)的能力,在病人適應、應對疾病的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3]。目前,國內(nèi)較少見到有關帕金森病病人心理韌性的報道,然而隨著中國社會老齡化問題的加劇,我國的帕金森病患病率也越來越高,該類人群的心理問題更需要引起重視。因此,本研究通過調(diào)查帕金森病病人心理韌性的現(xiàn)狀和影響因素,為促進其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提供理論依據(jù)。
采取便利抽樣法抽取 2018 年 3 月—2019年 3 月在廣東省某三級甲等醫(yī)院住院治療的帕金森病病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2016 年中華醫(yī)學會帕金森病診斷標準;年齡≥60歲;意識清楚,能配合研究者。排除標準:合并其他惡性疾病(如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等);既往有精神病、精神病類史、認知障礙病史者;經(jīng)研究者解釋后拒絕合作。
1.2.1 研究工具
①一般資料問卷:由研究者自行編制,內(nèi)容包括社會人口學資料 (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婚姻狀況、家庭關系等)和疾病相關資料(病程、病情嚴重程度)。②中文版心理韌性量表 (the Chinese version of Resilience Scale,C-RS)[4]:由Wagnild和Young于2003年研制,黃維肖漢化,量表共 25 個條目,包含5個維度,分別為鎮(zhèn)靜(6個條目)、自信(6個條目)、自在(5個條目)、堅持(4個條目)及有意義的生命體驗(4個條目);采用 Likert 7級評分,從1(完全不同意)~7分(完全同意),總分為25~175分,得分越高表明心理韌性越好;以原作者制定的評分標準,總分<125分為低水平的心理韌性,125~145分為中等水平的心理韌性,>145分為高水平的心理韌性。本研究中該量表的 Cronbach′s α 系數(shù)為 0.873。
1.2.2 資料收集
向病人解釋說明研究目的、意義之后,獲取知情同意,由調(diào)查人員采用統(tǒng)一的指導語向其說明問卷填寫的方法與注意事項,并要求病人獨立完成問卷,不能獨立完成者,由研究者詢問后代為填寫,問卷完成后當場收回。共發(fā)放問卷 129 份,剔除無效問卷9份,有效回收 120份,有效回收率為 93.02%。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共納入120例帕金森病病人,年齡46~79(56.37±7.17)歲; 男54例(45.0%),女66例(55.0%);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29例(24.2%),初中32例(26.7%),高中或中專41例(34.2%),??萍耙陨?8例(15.0%);婚姻狀況:已婚或有固定伴侶92例(76.7%),其他28例(23.3%);家庭關系:差9例(7.5%),一般19例(15.8%),好92例(76.7%);家庭人均月收入:<1 000元31例(25.8%),1 000~3 000元46例(38.3%),>3 000元43例(35.8%);病程:<1年26例(21.7%),1~5年63例(52.5%),>5年31例(25.8%);病情嚴重程度:根據(jù)帕金森病Hoehn-Yahr(H-Y)分級量表病情分級,輕度39例(32.5%),中度56(46.7%),重度25例(20.8%)。
本組病人心理韌性總分為 (124.25±21.23)分;鎮(zhèn)靜維度得分為 (30.03±6.27)分,自信維度得分為 (30.76±6.07)分,自在維度得分為 (25.55±5.27)分,堅持維度得分為 (19.66±4.89)分,有意義的生活體驗維度得分為 (18.25±4.46)分。詳見表1。
表1 帕金森病病人心理韌性得分情況 (n=120) 單位:分
項目 條目總分(x±s)條目均分(x±s)鎮(zhèn)靜 630.03±6.275.01±1.04自信 630.76±6.075.12±1.01自在 525.55±5.275.11±1.05堅持 419.66±4.894.91±1.22有意義的生活體驗418.25±4.464.56±1.11心理韌性總分 25 124.25±21.234.97±0.84
2.3.1 單因素分析
不同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家庭關系、病程、病情嚴重程度的帕金森病病人心理韌性水平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性別狀況、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帕金森病病人心理韌性水平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變量例數(shù)心理韌性得分(分)統(tǒng)計值P年齡 40~49歲39112.37±20.66 50~59歲41118.66±19.39F=11.5690.000 60~69歲27123.78±21.89 70~79歲13133.98±19.66性別 男54125.92±20.88t=0.5460.580 女66123.38±21.45文化程度 小學及以下29117.69±21.66 初中32121.46±18.39F=8.3650.000 高中及中專41126.98±20.89 ??萍耙陨?8131.98±19.66婚姻狀況 已婚或有固定伴侶92134.33±22.61t=9.9810.000 其他28112.54±18.98家庭關系 差9111.42±19.32 一般19124.98±21.81F=22.6810.000 好92130.98±19.66家庭人均月收入 <1 000元31123.68±21.44 1 000~3 000元46124.32±21.03F=0.5550.646 >3 000元43125.22±20.83病程 <1年26117.72±18.92 1~5年63123.68±20.87F=8.3260.000 >5年31129.98±19.96病情嚴重程度 輕度39133.02±20.43 中度56123.38±19.81F=39.9850.000 重度25112.18±21.96
2.3.2 多因素分析
以心理韌性得分為應變量,以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 6個變量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文化程度、家庭關系、病情嚴重程度最終進入回歸方程。見表3。
表3 帕金森病病人心理韌性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帕金森病病人的心理韌性處于較低水平,低于其他疾病病人的心理韌性水平[5-6]。分析原因可能與疾病本身的特質(zhì)有關,帕金森病是一種慢性神經(jīng)系統(tǒng)變性疾病,具有進行性加重特點,隨著病情的進展會影響病人的生理功能和社會交往,給病人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和不確定感;此外,疾病的長期治療需要花費較大的人力、物力及財力,且病人自身勞動力會受到疾病影響,自身獨立生活能力下降,需要依靠親友的幫助才能維持正常的功能。這些都會導致病人心理韌性下降,產(chǎn)生悲觀、失望、自卑等情緒。
因此,護士應加強對帕金森病病人心理韌性水平的關注,尋找針對性的干預措施,提高帕金森病病人的心理韌性水平。
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文化程度是帕金森病病人心理韌性水平的重要因素,文化程度越高,心理韌性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病人,其對事物的認知和生活的體驗更為透徹,接受生活的各種事件能力也就越強。當個體得知患病這一事實后,會通過各種渠道正確認識這一疾病,建立良好的應對疾病的心態(tài),并采取合理的措施應對疾病,更好地適應疾??;且文化程度較高的個體易獲取各種知識和資訊,且較易利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來解決疾病所帶來的問題。文化程度較低的病人獲取信息的途徑較少,影響到其對事物的正確認識及有效應對[7]。因此,臨床護士在進行健康教育時應根據(jù)病人的文化程度和具體的信息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帕金森病相關知識,尤其對文化程度較低的病人,采用合適的溝通技巧,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準確傳達疾病信息,減輕其對疾病的適應難度,促進心理韌性水平的提高。
本研究結果還發(fā)現(xiàn),家庭關系影響帕金森病病人心理韌性水平,家庭關系和睦的帕金森病病人心理韌性水平較高。帕金森病病人因疾病原因,致使社會活動受限,因此,家庭支持是帕金森病病人社會支持的主要來源,家庭關系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他們從家人方面獲取的社會支持程度。家庭關系越好的病人就會得到更多的家屬支持。帕金森病是不可治愈性疾病,病人需要強大的信念和意志力來解決疾病所帶來的不良后果,然而隨著病程的延長或病情的加重,病人會出現(xiàn)松懈和頹廢的心理,此時家屬支持就會給病人帶來巨大的精神支撐,提高其心理韌性水平,幫助病人重塑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8]。這提示護士在進行疾病健康宣教時,鼓勵家屬參與到病人的疾病管理中,促進帕金森病病人家庭和諧關系的建立,提高其社會支持度,從而提高心理韌性水平。
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疾病嚴重程度影響帕金森病病人心理韌性水平,病情程度越重,心理韌性水平越低。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帕金森病病人病情越重,受疾病的困擾程度越重,從而加劇疾病帶來的負面影響并加大其應對疾病的難度,使病人容易產(chǎn)生自我評價降低、退縮、逃避等不良心理反應,影響其應對疾病信心;另一方面,隨著病情程度的加重,病人在攜病生存中感受到的自信、自尊減少,對生命有意義的體驗感降低,導致心理挫敗感嚴重,負性心理加深,最終導致心理韌性水平降低[9]。這提示護士在病人疾病治療過程中,應加強宣教積極配合治療的重要性及帕金森治療的有效措施,延緩病情的進展,同時加強病人的心理干預,讓病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增加其應對疾病的信心,提高心理韌性水平。
綜上所述,帕金森病病人心理韌性處于較低水平,文化程度、家庭關系和病情嚴重程度是其重要影響因素。因此,臨床護士應在日常工作中重點關注病情程度較重病人心理韌性的情況,加強病情較重病人的心理健康指導;同時,可采取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指導措施,促進病人家庭關系的和諧發(fā)展,努力調(diào)動其社會資源,優(yōu)化社會支持系統(tǒng);此外,根據(jù)病人的文化程度,通過多種途徑,有針對性地實施健康教育,滿足病人的信息需求,提高心理韌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