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m me》 張倩 (2019 中國美術學院畢業(yè)創(chuàng)作銅獎、2019 開元藝術獎學金銀獎)
作品簡介:自我的認知受到客觀世界中各種因素的影響,常常會將經過修飾的“自我”當成真正的自我,忽略真實的自我。所以我將一些小尺寸的圖像雜糅成一張大范圍的圖像,迫使觀看者要在集中注意力,忽略外界的影響近距離的條件下看清作品內容,強調對自我的感覺的感受。
《誤·理》 王樂萌 (2019 中國美術學院畢業(yè)創(chuàng)作銀獎)
作品簡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一面,由這不同的部分組成了我們矛盾的人生。被外部世界所曲解、再構成的扭曲的我們自身,每一個都是無法被他人理解的孤島。被掃描之后,我們三維的身體變成了二維,這是一種程度的“誤解”,將這些平面的片面組成整體,這又是一段“誤解”。使用雨傘薄膜覆蓋后再掃描,表達杭州的水系元素,以及掃描儀的“凝視”特征,是誤解后不可見的隔離。最后,采取定格拍攝的方式在現實中逐步拼貼,添加杭州水系及本地元素,如同時間的河流在“我”身上留下痕跡,但也不可避免的剝落覆蓋,最后回歸本我。
《共生》 阮夢怡 (2019 中國美術學院畢業(yè)創(chuàng)作銅獎)
作品簡介:生命的生長從不受限制,而生命的思維與形態(tài)卻在欲望的驅使下無意識地受到了控制。
《漣漪》 張雪薇 (2019 崇麗藝術獎學金)
作品簡介:這組作品起源于一次對硫酸銅結晶實驗的意外發(fā)現,它不定性,難把控,但又能像顏料一樣能附著,在老師的建議下我將它和我所拍攝的圖像結合,將結晶和圖像一起定格在膠片上。無論是結晶還是照片,兩者都在互尋回音和依靠,在制作每一幅畫面時,我總是持著要圓滿沒有缺憾的想法,但往往就像生活般不可把控,出現難以預料的種種,我只能順著問題一點點調節(jié),并且沉浸在這種不可百分百控制的狀態(tài)中。
《縈》 朱雨雯 (2019 開元藝術獎學金銀獎)
作品簡介:很多時候我觀看世界的方式變得很含蓄,在攝影這種直接記錄性質的媒介下記錄的畫面變得不那么直接性。對于攝影直接性的圖像闡述變得不再傳統(tǒng),而是帶有我自己情感世界的表達方式。我的畢業(yè)創(chuàng)作圍繞著這一系列的景象進行。我對于風景的表達和理解是事物表象以外的。窗外的景象在窗戶表面的影響下變得虛幻迷離,其中有的窗戶上真實的清晰的附加的景象卻不是真實世界的景物,但就好像是一種寄托。畫面的一些朦朧的效果繪畫出我要的質感氛圍,這樣的景象讓我產生了無限的思索,美好而又帶有些許的憂傷,這一系列的圖像很多都是我行途過程中的偶遇,有些一閃而過,或許不再相見,但這些與我內心產生共鳴的景象卻縈繞于我。窗戶上的圖像與外部世界的景象構成了我想要的情緒的表達。曖昧、迷離、留戀等等的情緒在圖像微妙展示出來,亦或是對于過往的記憶的抽象描繪。
《出逃的影子》系列 王嘉嘉 (2019 中國美術學院畢業(yè)創(chuàng)作銀獎)
作品簡介:我嘗試用物影的方法來研究影子的世界,如果對二維的定義是長與寬,而影子在我們的世界中是完全無法用物質來定義的東西,畢竟它沒有厚度,只有長寬,那影子的世界會不會是另外的二維世界的可視狀態(tài)呢?為此我開始對影子的形態(tài)進行了大量的觀察拍攝。并用這種我所觀察到的影子進行詩性的影像創(chuàng)作。作品涉及女性對自身容貌、生理、身體的憧憬、疼痛和克制。即便充盈著焦慮與擔憂,但誰又能否認這不是我們對未來滿懷展望的一種期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