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江,葉婷婷,李曉霞
(1.上饒職業(yè)技術學院 思政部,江西 上饒 334109;2.上饒師范學院 教務處,江西 上饒 334001;3.上饒職業(yè)技術學院 成人教育處,江西 上饒 334109)
在持續(xù)多年的招生難背景下,高職院校招生管理工作的意義顯得十分重大,國內高職院校均對招生管理工作予以高度重視,做出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在1997年至2001年的我國職業(yè)教育滑坡階段,[1]以及2002年至2008年的職業(yè)教育重振階段,[2]許多院校先后采用了“攤派式”與“獎勵式”[3]兩種招生管理制度。這一點,本研究的案例學?!狫省S職業(yè)技術學院(以下簡稱“S職院”)體現得尤為明顯——該校在2012年之前長期施行“攤派式”招生管理制度;2012年,“攤派式”制度由于侵害了教師合法權益而遭到該校教師的抵制與抗議,并在8月底被中央電視臺曝光,這項制度隨即被國家及省市教育行政部門叫停;[4]2013年暑期起,隨著該校新領導者的逐步到任,開始實施“獎勵式”招生管理制度。對S職院實施“攤派式”招生管理制度背景下的2009、2010、2011年連續(xù)三年的招生效果數據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數據皆來源于J省教育考試院網站“普通高考”頻道及J省教育網“統(tǒng)計信息欄目”。詳見表1。
表1 S職院2009、2010、2011年高招錄取數據統(tǒng)計
如果計入該校2012年的招生數據:高考志愿上線率0.16%和錄取新生報到率26.75%,則實施“攤派式”制度的最后3年即2010、2011、2012年的平均值分別為:高考志愿平均上線率1.57%;錄取新生平均報到率35.03%,比教育部《高等職業(yè)院校人才培養(yǎng)工作評估指標體系》(教高[2008]5號)中“近3年錄取新生平均報到率達到70%”的評估合格要求低了35個百分點,生源數量十分慘淡。S職院在2010、2011、2012年的生源質量情況,文史類和理工類平均低于J省控制分數線30分。招收的學生高考成績相對較差,生源質量偏低。而圖1表現了S職院在2010、2011、2012年的生源結構情況。
圖1 S職院2010年、2011年、2012年生源結構
如上圖可見,S職院在招生管理制度變革前最后3年的生源結構十分不合理:高考錄取的三年制大專生數量偏少,所占百分比偏低,連四分之一(25%)的比例都不曾達到;生源多是中考錄取的初中畢業(yè)生,且大部分為三年制中專生。這樣的生源結構是有悖于高等學?!爸饕惺崭咧挟厴I(yè)生進行全日制學習”之基本屬性的,也違背了該校自己的辦學章程中明文撰寫的“學院依法開展全日制高職學歷教育,主要招收高中畢業(yè)及同等學力考生進行三年制高職教育,同時少量招收初中畢業(yè)生進行五年制高職教育”之規(guī)定。如今,距離S職院從2013年起進行招生管理制度變革已過去6年的時間,該校的招生效果在實施“獎勵式”制度之后的最早3年(2014、2015、2016)的具體數據如下。
表2 S職院2014、2015、2016年高招錄取數據統(tǒng)計
從表2可以看出,與招生管理制度變革前最后3年相比,S職院無論是高考志愿平均上線率還是錄取新生平均報到率都有了增長。特別是錄取新生平均報到率,從35.03%升至79.24%,提高了44個百分點,達到了教育部70%的評估合格要求。利用SPSS 16.0軟件對該校招生管理制度變革前后各3年的高考志愿平均上線率和錄取新生平均報到率分別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如下。
表3 S職院招生管理制度變革前后高考志愿上線率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
表3的數據分析結果顯示,高考志愿上線率的Sig.(雙側)值均大于0.05,意即變革后與變革前相比,該校高考志愿平均上線率表面上看確有增長,但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增長并不顯著,說明S職院在招生管理制度變革后最早3年仍未能吸引足夠多的上線考生填報該校志愿。
表4 S職院招生管理制度變革前后錄取新生報到率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
表4的數據分析結果顯示,錄取新生報到率的Sig.(雙側)值均小于0.05,表示該校招生管理制度變革后最早3年的錄取新生平均報到率較變革前得到了顯著增加,說明S職院在生源數量上與變革前相比有了長足的進步。
S職院招生管理制度變革后最早3年的高招錄取投檔線依然較低,在上線生源不足的情況下,每年依舊需要政策性降20分征集志愿,顯示出該校對上線考生的吸引力仍然不夠。雖然生源數量有了增長,但生源質量總體上并沒有明顯的改善,仍相對較差。
圖2 S職院2014年、2015年、2016年生源結構
上圖可以看出,S職院在實施新的招生管理制度之后,生源結構開始優(yōu)化,高考生源的數量得到增長。2014級高考新生占當年新生總數的四分之一,2015級高考新生達到三分之一的比例,2016級高考新生超過了新生總數的四成——呈現出逐年提升的趨勢。利用SPSS 16.0對該校招生管理制度變革前后各3年的高考生源占比數據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見表5。
表5 S職院招生管理制度變革前后高考生源占比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
通過觀察表5,發(fā)現Sig.(雙側)值均大于0.05,表示該校招生管理制度變革后最早3年的高考生源占比與變革前相比,表面上看有所增長,但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增長并不顯著,說明該校高考生源的增長情況并不算理想。從圖2中也可以看出,該校中考生源依舊占半數以上比例,仍未形成“高考生為主、中考生為輔”的期望生源結構。
通過對比兩種招生管理制度前后各實施3年的招生效果數據,我們發(fā)現:第一,該校在生源數量上,2014、2015、2016年即招生管理制度變革后的數據要顯著高于2010、2011、2012年即變革前的數據;第二,生源質量的提升不明顯;第三,生源結構有一定的優(yōu)化,但優(yōu)化程度并不顯著。總體而言,S職院的招生效果得到了改善。高職院校領導者的招生管理理念是本校招生工作開展的基礎,領導者具備什么樣的招生管理理念,決定了他們會制定何種招生管理制度。[5]那么,S職院招生效果產生的積極變化,是否就是該校領導者招生管理理念的變化導致的呢?換句話說,學校招生效果發(fā)生變化,與本校領導者招生管理理念發(fā)生變化,這兩者是否一定具有因果關系呢?2013年研究基于J省3所高職學院(含S職院)的領導者之間不同的招生管理理念,對3校的招生效果數據作了比較。作為2013年研究的追蹤研究,本研究在此基礎上根據S職院領導者招生管理理念變化前后各3年的2個時間段,對該校2段招生效果數據進行了一番比較,以求回答上述問題。
本研究根據前實驗研究的思路,采用單組前后測的方法展開。研究的基本假設是高職院校領導者招生管理理念的轉變會引起本校招生效果的變化。自變量是招生管理理念,因變量是學校的生源數量、生源質量、生源結構三種招生效果數據。
本研究邀請S職院參加過2013年研究的100名專職任課教師再次作為問卷調查對象,并發(fā)放問卷100份,回收問卷100份,回收率為100%;100份問卷中的有效問卷亦為100份,有效率為100%。問卷調查結束后,在100名被試中隨機挑選3名教師進行訪談。
本研究的工具為2013年研究中曾經使用過的自編的《高職院校領導者招生管理理念現狀問卷》,該問卷根據X理論—Y理論的框架,包括管理參與、管理重點、管理措施3個一級維度,使用5點積分法,分“很不符合”“不太符合”“不確定”“比較符合”“很符合”5種程度。該問卷在2013年研究中對100名被試均編制了特殊代碼,本研究再次向他們賦予了相同的代碼,保證了每名被試在2013年研究中的問卷調查結果與本研究的問卷調查結果一一對應,符合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的前提條件。
本研究采用美國心理學家麥克雷戈的X理論—Y理論作為理論基礎,分別比較管理參與、管理重點、管理措施三維度在2013年前后即招生管理制度變革前后兩個時間段的不同表現。
本研究作為一項教育實驗,從2013年6月開始,至2017年10月結束,全程共計耗時四年。具體過程如下:第一,本研究直接采用2013年研究取得的問卷調查數據作為前測結果,同時對S職院領導者2013年之前的招生管理理念作出評價;第二,2013年6月,將前測結果與評價反饋給該校經過調整的新領導班子,并與之討論招生管理理念轉變以及招生管理制度變革的計劃;第三,從2013年暑假開始正式實施變革計劃,同時觀察實施“獎勵式”制度之后該校領導者招生管理理念的狀況以及教師參與招生宣傳工作的精神面貌與心理狀態(tài);第四,至2015年6月取得2014年招生效果數據,即變革滿1年的數據,至2016年6月取得2015年即變革滿2年的招生效果數據,至2017年6月取得2016年即變革滿3年的招生效果數據;第五,2017年9月進行后測問卷調查,并對2014、2015、2016三年的招生效果平均數據進行統(tǒng)計與分析;第六,2017年10月完成全部數據處理工作。
變革前,第1題“招生政策的制定或修改只是院領導的事”選“很符合”占94%;第2題“招生政策的制定或修改與教師無關”選“很符合”占90%;第3題“院領導允許教師對招生方案提出異議”選“很不符合”占92%。變革后,第1題選“不太符合”占75%,“很不符合”占4%;第2題選“不太符合”占63%,“很不符合”占22%;第3題選“很符合”占22%,“比較符合”占48%。對管理參與維度3道題的得分進行前后測的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如表6所示。
表6 管理參與維度前后測數據比較
根據表6可以看出,后測數據要顯著高于前測數據:T1=-19.386,p<0.05;T2=-20.432,p<0.05;T3=-16.562,p<0.05。意味著該校普通教師參與招生管理的程度發(fā)生了顯著變化。訪談中,甲老師說:“跟從前相比現在的領導班子挺民主的,不管是招生還是其它各方面工作,都愿意向老師廣泛征求意見?!币依蠋熣f:“現在不但教代會可以委托代表公開提招生上的意見建議提案,平時我們也可以寫意見建議直接遞交給領導,凡是具備可行性的,領導都采納了?!北蠋熣f:“領導鼓勵老師們要積極地在招生上多想一些奇思妙想,多提好的建議,為學院發(fā)展‘把把脈’‘下下藥’,暢開心扉地建言獻策?!蓖ㄟ^問卷調查數據與訪談信息,發(fā)現S職院教師在變革后相對較多地參與了學校的招生管理工作,該?,F任領導班子已將教師看作學院的主人翁,能夠尊重他們參與招生管理的權利,招生決策方面會征求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
變革前,第4題“院領導的招生管理工作重點是督促教師完成招生任務”選“很符合”占53%,“比較符合”占32%;第5題“院領導在招生期間對教師表達關心與慰問”選“很不符合”占46%,“不太符合”占34%;第6題“院領導打算長期實施向教師下達招生任務的制度”選“很符合”占76%;第7題“院領導對學院招生結果負責”選“很不符合”占61%,“不太符合”占36%;第8題“教師不愿招生,院領導就用懲罰作為警告”選“很符合”占95%。變革后,第4題選“很不符合”占28%,“不太符合”占62%;第5題選“很符合”占15%,“比較符合”占57%;第6題選“很不符合”占98%;第7題選“很符合”占34%,“比較符合”占52%;第8題選“很不符合”占50%,“不太符合”占42%。對管理重點維度5道題的得分進行前后測的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如表7所示。
表7 管理重點維度前后測數據比較
續(xù)表
根據表7可以看出,后測數據要顯著高于前測數據:T4=-14.923,p<0.05;T5=-8.429,p<0.05;T6=-39.401,p<0.05;T7=-24.725,p<0.05;T8=-31.165,p<0.05。意味著該校招生管理的重點發(fā)生了顯著變化。訪談中,甲老師說:“前任領導班子認為招生工作是由全體老師負責,那時每個老師都有招生任務,招生不好領導全怪老師不認真招生?,F任班子不是這樣的,每年上半年院領導都要開會分配各自負責的招生區(qū)域,招生結果現在是由班子負責了?!币依蠋熣f:“經過老師們2012年的抗爭,領導現在不會給老師攤派招生任務了,改為只獎不罰的方式,不倒扣工資,所以我們沒有心理壓力了,招生時很輕松,這樣反而能招到生?!北蠋熣f:“從前暑假時前任領導只知道催老師招生,威脅老師招生,經常大耍官僚主義威風,宣稱完不成招生任務就要法隨令行、嚴懲不貸、扣工資云云,搞的人人自危,老師們常年都有在水深火熱中煎熬的感覺!現任領導講話不會那么不中聽了,新班子鼓勵大家成立招生夢之隊,多招生多拿獎金,很會鼓舞士氣,大家聽了精神也振奮,都愿意為學院發(fā)展而盡力招生?!眴柧頂祿c訪談信息說明,S職院現任領導班子認為招生工作是由自己負責,并改變了前任班子催促、威脅教師完成招生任務即施加外部控制與懲罰的態(tài)度,重點轉向充分信任教師,積極鼓勵教師,讓教師發(fā)揮招生主觀能動性,體現自我價值,從而滿足了他們在招生上自我實現的需要。
變革前,第9題“院領導規(guī)定招生多的教師有金錢獎勵”選“很符合”占71%,“比較符合”占20%;第10題“院領導針對未完成招生任務的教師制定了懲罰措施”選“很符合”占96%;第11題“院領導認為懲罰措施越嚴厲,教師就越不敢對招生有懈怠”選“很符合”占92%。變革后,第9題選“很符合”占77%,“比較符合”占18%;第10題選“很不符合”占98%;第11題選“很不符合”占79%,“不太符合”占13%。對管理措施維度3道題的得分進行前后測的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如表8所示。
表8 管理措施維度前后測數據比較
根據表8可以看出,第9題后測數據與前測數據相比并不顯著:T9=-1.828,p>0.05;其余兩題的后測數據均顯著高于前測數據:T10=-84.392,p<0.05;T11=-35.686,p<0.05。意味著S職院在招生管理措施上除了給予教師招生獎金這一點基本沒有變化外,其它管理措施都發(fā)生了很大改變。訪談中,甲老師說:“現在學院依然給老師招生獎金,就算只招來一個生也會給。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嘛!”乙老師說:“以前沒完成招生任務要扣工資,少一個扣800,現在不會了。為了學院的生存,領導要求大家動用一切可以動用的人脈去招生,但不和工資掛鉤?!北蠋熣f:“已經不會罰錢了,現在要罰就罰那些還敢搶生源的、違規(guī)招生的、吃里扒外給別的學校招生的?!眴柧頂祿c訪談信息說明,S職院現任領導班子認為,首先,應繼續(xù)使用經濟獎勵措施來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招生;其次,對教師實施外部控制與懲罰的做法,于實現學校招生目標而言并不適用。
高職院校領導者招生管理理念與學校招生效果之間的確存在因果關系。案例高職學院領導者招生管理理念的轉變會引起本校招生效果一定程度的變化。具體地,會顯著影響生源數量發(fā)生變化;對生源結構變化的影響不顯著;對生源質量則基本無影響。
自2013年實施招生管理制度變革起,案例高職學院現任領導班子一改前任對教師的人性采取“工具人假設”之理念,他們對教師的人性采取了“自我實現人假設”,將教師視為學院的主人翁,對教師參與招生工作的態(tài)度從前任的威逼利誘轉變?yōu)槿缃竦姆e極鼓勵,從而撥亂反正廢止了不合時宜的“攤派式”招生管理制度,學院各方面發(fā)展開始步入良性循環(huán),辦學效能的提高使學校知名度與美譽度得到一定提升,相應吸引了一批高考生主動填報該校。這些向好的趨勢逐步激發(fā)了該校全員努力干好本職工作的責任感與事業(yè)心。因此,案例高職學院生源數量的顯著增長,主要是因為該校領導班子轉變了招生管理理念,實施了只獎不罰的“獎勵式”招生管理制度,給全體教師在精神上“松綁”,使他們能夠以輕松的心態(tài)參與招生宣傳,從而提高招生成功率。
同時需指出,案例高職學院生源質量未有明顯的提升,高招投檔線偏低;生源結構依然不盡合理,高考生源占比增長不顯著——這些非正常現象絕非僅僅依靠轉變該校領導者的招生管理理念就能得到改善。任初明教授的研究表明,高校生源競爭力的影響因素主要有綜合競爭力、區(qū)域位置、知名度與美譽度、招生宣傳。[6]由于案例高職學院前任班子辦學理念觀念落后,領導能力不足,形式主義與官僚主義大行其道①2012年8月底中央電視臺曝光節(jié)目得出“S職院形式主義與官僚主義大行其道”的結論。,學校的辦學長期在低水平徘徊,專業(yè)特色匱乏,優(yōu)秀師資流失,校風學風不正[7]——綜合競爭力低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導致該校的知名度與美譽度至今仍然相對偏低。再加上學校地處地級市,高招方面缺乏與省城高職院校競爭的地域優(yōu)勢。這些因素使得案例高職學院即便招生宣傳因素得到了改進,對高考生的吸引力依舊相對較小。綜上,要提高該校的綜合競爭力以及知名度與美譽度,抵消區(qū)域位置的劣勢,突出招生宣傳上“全民總動員”的優(yōu)勢,除了更新管理理念外,還需優(yōu)化院校內部治理結構,增強治理能力,完善內部治理體系,[8]才能逐步夯實辦學基礎,提煉辦學特色,提高辦學水平。如此方能對高考生形成較強的吸引力,從而顯著提升生源質量,顯著優(yōu)化生源結構。
高職院校領導者在招生管理理念上的進步,能夠對教師參與招生宣傳工作的積極程度產生巨大的正向激勵作用,從而對學校的招生效果產生較為顯著的積極影響。本研究認為,一所招生好的高職院校,其領導者必然能夠對教師參與招生持積極鼓勵的正確態(tài)度,能夠從內心深處真正重視教師的作用、尊重教師的地位與人格,能夠把教師的利益作為學校招生管理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因此,無論現階段還是今后,高職院校領導者招生管理的哲學基礎均應當繼續(xù)建立在Y理論之上,對參與招生的教師之人性始終采取“自我實現人”假設,將“以教師為中心”的科學發(fā)展理念融入招生管理全過程并長期堅持貫徹,為教師在招生宣傳上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實現自身價值提供良好的平臺。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相應也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要有新發(fā)展理念。而新時代發(fā)展的核心要義就是高質量發(fā)展。[9]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高職院校要擴招100萬,面對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非傳統(tǒng)的社會生源帶來的生源數量、生源質量、生源結構等方面的新變化,高職院校不僅需繼續(xù)貫徹“以教師為中心”的科學發(fā)展理念,還應深入貫徹高質量發(fā)展這一新發(fā)展理念,在包括招生管理在內的學校管理各個領域將改革與發(fā)展持續(xù)推進,才能在擴招100萬的新一輪生源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