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扎雅泰,趙晨光,李慧瑛,劉俊良
(內蒙古阿拉善盟林業(yè)治沙研究所,內蒙古 阿拉善 750306)
公益林作為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維護和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持生態(tài)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1]。為了準確適時地掌握公益林資源的數量、質量、空間分布及其利用狀況,更加有效地指導相關部門加強公益林的建設與保護,對公益林進行觀測和評價等工作是十分必要的[2]。國內學者溫偉慶利用地理信息系統(tǒng)技術平臺,建立了生態(tài)公益林監(jiān)測評價指標體系, 將生態(tài)公益林建設監(jiān)測評價結果分4個等級,對評價監(jiān)測結果應用GIS進行可視驗證[3]。馮俐麗等針對河南省生態(tài)公益林現狀,通過樣地設置、野外調查技術及數據處理進行了分析探討,為公益林的研究提供基礎資料[4]。朱洪坤等提出了改變傳統(tǒng)監(jiān)測模式,利用3S技術對傳統(tǒng)林業(yè)監(jiān)測手段實行革新[5]。對重點生態(tài)公益林監(jiān)測地理信息系統(tǒng)的主要功能、標準、規(guī)范及組織管理等進行了研究。
阿拉善共有國家級公益林213 849.19 hm2,其中阿拉善左旗76 536.6 hm2,占全盟的35.79%。阿拉善左旗以灌叢地和灌木林地為主,分別占73.15%、26.85%。隨著社會經濟加速發(fā)展,以及人口的不斷增加,阿拉善左旗生態(tài)環(huán)境壓力日益突出,如何科學合理地對公益林生態(tài)效益進行監(jiān)測與評價,保護和建設生態(tài)公益林,已經成為關系到阿拉善左旗生態(tài)安全的客觀需要。
研究區(qū)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項目區(qū)系荒漠干旱地區(qū),日照時間長,光能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溫為7.5 ℃左右,最冷月為1月,平均最低氣溫-11.6 ℃,最熱月為7月,平均最高氣溫達34 ℃。年均降水量110~130 mm。年均相對濕度在40%~42%之間,年均蒸發(fā)量2 943 mm,蒸發(fā)量約為降水量的24倍,蒸發(fā)主要集中在春夏季的4—8月,占全年蒸發(fā)量的70%。年平均風速2.9~3.2 ms-1,極端最大年平均風速小于20 ms-1。極端平均最大風速出現的時間與多風季節(jié)基本一致,一般在3—5月,風向多為西北風或西風,其次是東南風。阿拉善左旗植被稀疏,植物種類少,群落結構簡單,生物量低。植被覆蓋度1%~20%,以旱生、超旱生的棉刺、沙冬青、梭梭和白刺灌叢和灌木林為主形成荒漠特有的植被景觀。主要集中分布于中部吉蘭泰高原,南北散落分布。
設置固定樣地,按照小班布設20 m×100 m樣地38個,每個樣地劃分為20 m× 20 m樣方5個。按優(yōu)勢種劃分為:梭梭(Haloxylonammodendron)12個,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9個,白刺(Nitrariatangutorum)6個,棉刺(Potaniniamongolica)5個,霸王(Zygophyllumxanthoxylum)2個,沙拐棗(Elaeagnusangustifolia)、蒙古扁桃(Prunusmongolica)、花棒(Hedysarumscoparium)和檸條(Caraganakorshinskii)各1個。
采用測高器、圍尺、皮卷尺、測繩等常規(guī)測量工具分別測定各林分的樹高、胸徑、冠幅和郁閉度等因子調查統(tǒng)計各類公益林面積、蓋度、蓄積、生物量、生長量等。
與2010年相比,2013年阿拉善左旗國家級各樹種公益林高度、地徑、蓋度和生物量均有增加(圖1)。
由圖1可知,高度除了白刺和霸王外,均呈增加趨勢,尤其是梭梭增加最大,為25.42 cm,檸條、沙拐棗、蒙古扁桃、花棒增加范圍在7~10 cm,沙冬青和綿刺變化不大,僅分別增加2.96 cm和1.28 cm,均值無顯著性差異;地徑除了霸王外,其余各樹種均呈增加趨勢,原因是調查前一些地徑較大的植株枯死,這與霸王的高度減少基本一致。地徑生長較快的也是梭梭和蒙古扁桃,分別增加0.74 cm和0.72 cm,檸條增加0.51 cm,花棒、沙拐棗和沙冬青增加在0.1~0.2 cm之間,白刺和綿刺不足0.1 cm;蓋度方面,霸王和花棒均呈減少趨勢,尤其是花棒的蓋度減小最大,為1.96%,個體數由調查前的31株減少為目前的24株,其余各樹種均呈增加趨勢,其中:白刺增加最大,為5.84%,沙冬青和檸條次之,分別為3.55%和2.12%,蒙古扁桃增加1.22%,綿刺和沙拐棗增加不足1%;生物量方面,綿刺和沙拐棗生物量相對較小,呈減少趨勢,但減少最多的是霸王,減少了8.15 gm-2,其余各種均呈增加趨勢,其中:檸條生物量增加最為迅速,為43.79 gm-2。另外,梭梭和沙冬青生物量的增加也相對較大,分別為11.97 gm-2和14.31 gm-2,蒙古扁桃為8.29 gm-2,白刺和花棒相對較低,分別為1.79 gm-2和3.35 gm-2。
3.2.1 豐富度指數 阿拉善左旗物種豐富度指數隨緯度變化見圖2(a)所示。由圖可見:Gleason指數全距為0.334~1.502,隨緯度的升高呈波狀逐漸減少的趨勢, Margalef指數范圍0~1.871,其變化趨勢與Gleason指數變化趨勢趨同。馬斌等人(2008)對阿拉善左旗的研究表明:隨緯度的增加,草本植物豐富度存在下降趨勢,但灌木豐富度則出現上升趨勢。但是在38~39.2 N 之間的荒漠化草原區(qū)域,出現一個灌木和草本物種多樣性都很低的異常區(qū)域。本研究結果與上述情況較為一致,低值異常區(qū)域仍然存在。同時與額濟納旗的研究結果相比較,這種緯度地帶性規(guī)律更加明顯,這與水分和熱量的梯度分布密切關聯[6]。
阿拉善左旗物種豐富度指數隨經度變化見圖2(b)。由圖可見:Gleason指數和Margalef指數變化趨同,均隨經度的增加,由西向東呈減少趨勢。馬斌等人(2008)對阿拉善左旗的研究表明:草本植物的豐富度隨經度增加,由西向東呈增長趨勢,而灌木的豐富度則有降低的趨勢。本研究結果雖然未對灌木和草本進行區(qū)分處理,但與上述情況較為一致。同時與額濟納旗的研究結果相比較,這種經度地帶性規(guī)律也較明顯[6]。
(a) (b)
圖2阿拉善左旗植物豐富度指數隨緯度(a)和經度(b)變化情況
3.2.2 多樣性指數 阿拉善左旗國家級公益林優(yōu)勢種為梭梭、白刺、霸王、沙冬青、蒙古扁桃、棉刺、紅砂等。根據Sato Y,Kumagat T等人的計算方法[7],按重要值將其群落劃分為7個類型并計算多樣性指數(表1)。阿拉善左旗不同類型植物群落的物種多樣性指數較低,且存在較大差異。Shannon-Weiner多樣性指數(H′)在0.067 3~0.482 2之間變化,以梭梭群落最高(0.482 2),白刺(0.453 2)、棉刺(0.403 9)、沙冬青(0.425 4)、紅砂(0.231 9)、霸王(0.126 3)等群落較高,蒙古扁桃(0.067 3)群落最低。
表1 阿拉善左旗不同群落類型的多樣性指數
注:數據為多個樣地的平均值
由于物種多樣性水平低的蒙古扁桃、霸王群落出現的物種數少,優(yōu)勢物種對群落多樣性指標貢獻率相對較大,優(yōu)勢度較高,分別為0.999 9和0.999 5。由表1可見,阿拉善左旗群落物種的Simpson指數(D)在0.712 7~0.999 9之間變化,由大到小的順序依次是:蒙古扁桃>霸王>紅砂>棉刺>沙冬青>白刺>梭梭。與其他不同自然地理計算得到的群落多樣性指數相比,阿拉善左旗植物群落Shannon-Weiner多樣性指數(H′)在0.067~0.482之間變化。說明,本區(qū)的群落物種多樣性也存在類似的特征。
3.2.3 均勻度指數 均勻度指數反映了群落物種分布的均勻程度。物種組成越單一的群落,優(yōu)勢物種呈片狀分布,均勻度越低。根據Shannon-Weiner多樣性指數(H′)計算的不同類型群落Pielou均勻度指數(J′)如表2所示。
表2 阿拉善左旗不同群落類型的Pielou均勻度指數
注:數據為多個樣地的平均值
整體來看,阿拉善左旗不同類型植物群落的Pielou均勻度指數(J′)較低,且存在較大差異,其值在0.048 5~0.468 3之間變化,以梭梭群落最高(0.468 3),白刺(0.307 1)、棉刺(0.250 9)、沙冬青(0.246 9)、紅砂(0.122 2)、霸王(0.072 0)等群落較高,蒙古扁桃群落最低(0.048 5)。與其他不同自然地理計算得到的群落的多樣性指數相比,阿拉善左旗植物群落Pielou均勻度指數(J′)在0.048 5~0.468 3之間變化,說明本區(qū)的群落物種均勻度也存在類似的特征。
隨林齡增加阿拉善左旗國家級公益林典型植物群落高度、地徑、蓋度和生物量均有增加。除了白刺和霸王外,高度均表現為增加趨勢,梭梭增加最大,檸條、沙拐棗、蒙古扁桃、花棒增加范圍在7~10 cm,沙冬青和綿刺僅分別增加2.96 cm和1.28 cm。地徑除了霸王外,其余各樹種均呈增加趨勢,增長較快的是梭梭和蒙古扁桃,檸條次之,花棒、沙拐棗和沙冬青增加在0.1~0.2 cm之間,白刺和綿刺不足0.1 cm。蓋度方面,霸王和花棒均呈減少趨勢,尤其是花棒的蓋度減小最大,其余各樹種均呈增加趨勢,白刺增加5.84%,沙冬青和檸條次之,分別為3.55%和2.12%,蒙古扁桃增加1.22%,綿刺和沙拐棗增加不足1%。生物量方面,霸王、綿刺和沙拐棗生物量呈減少趨勢,其中霸王減少8.15 gm-2,檸條生物量增加最為迅速,為43.79 gm-2,梭梭和沙冬青分別增加11.94 gm-2和14.31 gm-2,蒙古扁桃為8.29 gm-2,白刺和花棒相對較低,分別為1.79 gm-2和3.35 gm-2。
阿拉善左旗物種豐富度Gleason指數在0.334~1.502之間變化, Margalef指數在0~1.871之間變化; Shannon-Weiner多樣性指數在0.067 3~0.482 2之間變化,由大到小的順序依次是:梭梭(0.482 2)>白刺(0.453 2)>棉刺(0.403 9)>沙冬青(0.425 4)>紅砂(0.231 9)>霸王(0.126 3)>蒙古扁桃(0.067 3);Simpson優(yōu)勢度指數(D)在0.712 7~0.999 9之間變化,由大到小的順序依次是:蒙古扁桃>霸王>紅砂>棉刺>沙冬青>白刺>梭梭。Pielou均勻度指數在0.048 5~0.468 3之間變化,以梭梭群落最高(0.468 3),白刺(0.307 1)、棉刺(0.250 9)、沙冬青(0.246 9)、紅砂(0.122 2)、霸王(0.072 0)等群落較高,蒙古扁桃群落最低(0.048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