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
一、選擇地塊
選擇土地平整、地力肥沃、含氮少的沙土或沙壤土最佳,并要求不與施用過大量氨肥的葉菜類和茄果類作物輪作,與葫蘆科作物應有5年以上的輪作間隔,地塊應交通便利,棚最好臨近排水渠。禁止建在低洼、易澇、鹽堿的地塊,棚周圍應無大型建筑物或樹木等。地塊選好后,對高低不平的地方一定要整平。
二、建棚準備(以建跨度6.7米,長度40米的南北向中棚為例)
1、竹竿準備:選用質(zhì)地堅硬、皮厚、不易崩裂、堅久耐用、竹稍與竹尾粗細均勻的竹竿,是建大棚的較佳材料。(1)拱竿:6米長76根。(2)拉竿:9米長18根。拉桿規(guī)格無要求,但相互綁縛以后,三趟每趟長度應達到40米。(3)門頭竿及支撐竿2米長4根,2.5米長16根,3米長8根,4米長6根。
2、鐵絲的準備:用12號鐵絲,用于竹竿間的綁縛。
3、綁繩的準備:60厘米長、120厘米長各120根以上。
4、制作方法:(1)拱竿,粗頭1.8米處折彎55度角左右。(2)拉竿,位于兩端的6根在綁縛位置打孔,孔距竹竿頭兒3-5厘米(見圖1)。(3)立竿,一端綁縛位置打孔,孔距竹竿頭兒3-5厘米。(4)門頭竿,兩端綁縛位置打孔,孔距竹竿頭兒3-5厘米。
5、及注意事項:(1)拱桿:拱桿應用光滑無刺的竹竿,如果竹竿有刺應用電鋸或砍刀刮凈。(2)拉桿:拉桿不用精挑細選,不需進行修理,但是如果要在拉桿上橫向掛天幕,即第二層棚膜,就要把拉桿打磨光滑,防治掛膜。(3)所有需打孔的竿:打孔位置最好趕在竹竿骨節(jié)的位置(竹骨節(jié)下)。
三、劃地,立拱竿,綁縛,建棚
1、劃線。在整平的土地上,按東西向距離1.0米、6.7米、1.3米、6.7米、1.3米……6.7米、1.0米找點,根據(jù)對應點南北向劃線40米長,并按0.55米、0.55米、1.10米、1.10米……1.10米、0.55米、0.55米找點(見圖2)。
2、立拱桿。在找好點的位置用電鉆豎向打孔45厘米左右深度,將拱竿插入孔中。兩人將大棚東西兩側(cè)對應拱竿壓住,拱竿頂端交叉1.2以上米,另外兩人用60厘米長綁繩綁縛交叉好的拱竿2-4道,固定結(jié)實,且保證有兩個綁縛竹節(jié)兒(見圖3)。搭建時先搭建中棚兩端的拱桿,搭好后在腰部分別拉一直線,對照此直線在搭建中間的拱桿,搭建好后看棚架拱桿兩邊是否順直、平整,差距過大的做出矯正處理,
3、頂桿和拉桿。(1)頂桿立在棚跨度的中間處,長度方向立8根,頂端與拱桿用12號鐵絲穿孔綁成丁字狀。(2)拉竿綁縛三趟,分別綁縛在拱桿兩側(cè)1/4處和中間。注意拉桿南北兩端為竹竿根部,并與拱桿用12號鐵絲穿孔綁成丁字狀(見圖4)。
4、棚頭。棚頭的制作(見圖5),用4根立桿支撐拱桿,并在中間的兩根立桿上,南北向與其成45°制作支撐桿。注意綁縛處均制作成丁字狀,不要有棱角。
四、棚膜的制作
1、大棚膜。棚膜按照大棚的縱向制作,無放風口。要求為寬度9米,長度41米,厚度0.08毫米的聚乙烯大棚膜。
2、棚頭膜。棚膜按照棚頭的形狀裁剪(見圖5),但尺寸上要求大于棚頭尺寸40厘米以上,在棚膜的外弧邊緣,用繩子燙上一趟筋。
五、扣棚
1、扣棚膜。在扣棚之前,要準備好鐵絲、竹竿(12米左右),在定植前20天扣棚。扣棚必須選擇無風的晴天。在棚架四周挖寬20厘米、深20厘米的溝,準備埋膜。扣棚時要集中5-10人,先將棚膜的一端,用6米的竹竿卷好,注意要卷在棚膜寬度的正中,兩側(cè)各留1.5米,卷好后與棚架一端拱桿綁縛牢固,另一頭同樣的方法將棚膜繃緊與棚架另一端拱桿綁縛牢固,大棚兩側(cè)的棚膜埋入溝中,用土壓好。
2、掛棚頭膜。首先在大棚兩端的第一、二拱桿之間上一趟壓膜線,用于掛棚頭膜使用;其次在棚頭膜的外弧筋上制作掛鉤,要求間隔不大于1米;然后直接把棚頭膜掛在壓膜線上,把棚頭膜拉平,下邊緣直接埋于事先挖好的溝內(nèi)壓牢固。
3、要求。大棚扣膜后要緊、平、嚴,緊即棚膜扣上后不松,防止有風上下?lián)浯?平即棚膜無褶皺,透光好,下雨雪后不存水;嚴即棚室不露風,提高保溫效果,特別是門口處應特別注意。
(作者單位:065800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