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立文
在我國新疆塔城地區(qū)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小麥種植屬于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對冬小麥的栽培管理,為了提高其產(chǎn)量一定要做好對滴灌栽培技術的應用。因此,文章將主要結合工作經(jīng)驗,對冬小麥滴灌栽培技術各個環(huán)節(jié)應用中的幾個問題展開詳細分析。
一、播前土地準備
1、水源。冬小麥的滴灌栽培一定要保證充足的水源,根據(jù)實際情況去設置配套的滴灌設施系統(tǒng)。同時,要結合供水能力對小麥作物進行合理布局,既要確保肥水得到及時供應,也要有效縮短肥水供應周期。
2、土地。對栽培土地的選擇需要確保肥力在中等以上且地勢平整,有助于滴灌系統(tǒng)的作用發(fā)揮。新疆塔城地區(qū)在冬小麥種植土地適宜方面表現(xiàn)良好,基本上地塊均能滿足冬小麥的生長要求,當然肥力也有貧瘠、中等、較好之分,所以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做好選擇。
3、深耕施肥。在土地選定之后,先要進行秸稈還田和深耕作業(yè),深度為26~28cm,同時做好平整,避免出現(xiàn)隨翻地、隨播種的情況。對于肥力在中等以上的土地,一般畝產(chǎn)在450~500kg,一般需要施加標肥130kg。
二、做好播種工作
1、布置管帶。1機6管與1管4行的播種方式主要適用于瘠薄地和鹽堿地;1機5管和1管5行的播種方式主要適用于一般麥田;1機4管和1管6行的播種方式主要適用于砂性較強的土壤。鋪管行距與交接行距為20cm,其余則按照15cm的行距播種,結合塔城裕民縣實際情況來看,一般進頭水前鋪設滴灌帶,時間基本在4月中旬,管帶布置方式為1管3行。
2、播種日期。結合新疆塔城地區(qū)的實際情況來看,冬小麥基本在9月中旬播種,到第二年的3月底開始返青,期間做好滴水出苗管理,保證小麥長出5~6片葉,存活2~3個蘗。
3、培育壯苗。冬小麥滴灌栽培有著較高的出苗率,為確保群體結構的良好性,需要對播種量嚴格控制。在9月中旬播種和滴水出苗的田地中,一般大田畝播量20~25kg,后期播的能播到30kg。需要確保基本苗每畝約為28萬~30萬株,春季最高莖蘗數(shù)不得大于每畝115萬株,收獲穗數(shù)把控在每畝42萬~48萬株,實現(xiàn)畝產(chǎn)量450~600kg。
4、精準播種。麥田需要保證平整,不僅要在前期做好機車調試,在播種過后還要鎮(zhèn)壓土壤。播種與滴水出苗實踐不得超過3天,冬小麥種子也需要選用藥劑進行包衣和浸種,播種深度控制在3~3.5cm左右,行間寬窄度要統(tǒng)一規(guī)范,在管帶處盡量淺埋,有利于滴水且保證管帶周邊出苗速度與其他地方保持一致。
三、麥田滴水
1、滴灌帶型式選擇。冬小麥滴灌栽培的流量應當控制在每分鐘1.8~2.1mL,如果要提升到每分鐘2.1~2.3mL則要加大支管壓力或是采取支管輪灌的方式。由于滴頭流量過大極易導致出苗不不整齊的情況,還會浪費用水量與用電量,所以需要極力避免。
2、滴水時間與用量。開始播種冬小麥之前是灌好底墑水,對冬小麥的滴灌栽培一定要對土壤底墑合理利用,確保土壤上下層能夠形成水互動,有效展開調節(jié)。在播種過后要滴出苗水,保證滴足且滴勻,出苗水通常每畝需要滴水80~90m3。在生育期滴灌通常需要滴水7~8次,每次滴水量為每畝30~40m3。而冬小麥的全生育期滴水量達到每畝350~420m3。冬小麥滴水的關鍵期在于返青期、拔節(jié)期與孕穗期,所以從返青期開始要每隔10~15天進行1次滴水。
3、滴灌首部冬季前維修。在冬季之前停水之后要對管道內的積水及時排出,一般時間在10月底到11月初,也就是冬前滴灌結束后,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降溫將管道凍住,否則會耽誤來年春季頭水的滴灌時間。
四、滴肥時間與用量
1、種肥與出苗水同時滴出。要想實現(xiàn)高產(chǎn),則需要培育壯苗,在未施種肥的麥田進行播種,在滴出苗水的同時也需要一同滴出種肥,能夠促進壯苗培育,通常每畝滴施尿素3~4kg、磷酸二氫鉀1~2kg。除非麥苗過小、過弱,一般在越冬之前不會再滴肥,更有助于麥苗越冬,避免來年春季返青時小麥出現(xiàn)過多的無效分蘗。
2、氮肥后移。在冬小麥返青之后,如上述所言除了弱小麥田要滴施尿素與磷酸二氫鉀之外,無需額外滴肥,目的在于控制春季出現(xiàn)太多無效分蘗。所以,從拔節(jié)期起始便要增加追肥的數(shù)量,堅持“少量多次”的原則,穩(wěn)步保障麥苗的健康生長。到了小麥關鍵期則要保證1水1肥,每次每畝滴施酵素3~4kg、磷酸二氫鉀1~2kg。小麥全生育期每畝滴施尿素26~28kg和磷酸二氫鉀7~9kg,最后一次滴水無需滴施氮肥。
3、滴肥程序。冬小麥生育期在滴水施肥的過程中,首先要先滴清水,等清水滲透到土壤20cm以下之后在進行滴肥,更有助于肥料的肥力擴散,避免出現(xiàn)小麥肥水不勻而導致生長不齊的情況,也就是常見的“高低行”現(xiàn)象。待滴肥完成后還要滴一段時間的清水,目的是為了對毛管進行清洗,避免肥料將滴頭堵住。
五、化控與病蟲害防治
冬小麥的滴灌栽培因為田間群體大,所以通風偏弱,除了要做好廢水管理工作之外,化學調控也必不可少。具體來講,在拔節(jié)期需要化控1次,旺苗麥田需要化控2次,主要對小麥基部第1、2節(jié)間的生產(chǎn)進行控制。一般麥田可采取噴施矮壯素的做法。
冬小麥應用滴灌栽培技術會因為種植和管理方式的變化而影響田間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所以病蟲害的發(fā)生規(guī)律也會有所改變,一般可用0.0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稀釋500~1000倍液對赤霉病進行防治;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噴霧對蚜蟲進行防治。
六、適時收獲
冬小麥到了黃熟期之后要及時收割、脫粒,后續(xù)晾曬、秸稈收集工作做好后,要對滴灌帶及時收回,進行犁地整地工作,準備種植其他農(nóng)作物。
(作者單位:834800 新疆塔城地區(qū)裕民縣哈拉布啦鄉(xiāng)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