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忠可 潘蘭慧
摘? 要:德國“雙元制”職業(yè)教育模式本土化的中德諾浩,被認為是解決我國職業(yè)教育落后面貌的好方案。“雙元制”模式是德國職業(yè)教育的核心,被看作是當今世界職業(yè)教育的典范,中德諾浩公司將其引進本土化后與全國眾多職業(yè)院校合作推廣。該文總結與回顧該項目多年來的開展和實踐,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對進一步搞好該項目具有一定意義。
關鍵詞:中德諾浩? 雙元制? 職教? 問題? 解決
中圖分類號:G420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2(c)-0101-02
德國“雙元制”職業(yè)教育模式本土化的中德諾浩,被認為是解決我國職業(yè)教育落后面貌的好方案。筆者所在學校于2013年9月引入該項目,對于處于祖國西部落后地區(qū)的學校來說,是一件大事。六年的發(fā)展到今,卻讓人尋味:了解該項目運行情況的人士從之前極力推薦自己親友、熟人的孩子就讀,至今多不愿再薦。為何出現(xiàn)如此堪尬一幕?中德諾浩項目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1? 學生過低的文化基礎影響該項目的質量
現(xiàn)在的中職招生,普遍只能招到初中學習成績差而無法上普通高中甚至無法完成初中學業(yè)的學生,文化基礎差,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強,自覺和自律能力缺欠。內在的因素會嚴重影響中德諾浩項目的教學效果。中德諾浩項目培養(yǎng)學生看資料、查手冊、做計劃、寫總結,要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理解能力,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比傳統(tǒng)職業(yè)教育模式高,這些對他們來說有難度。
2? 過招生,存在著是要辦學質量還是要辦學規(guī)模的矛盾
作為廣西職業(yè)院校中最早與中德諾浩公司合作的項目,該校在該項目創(chuàng)辦之初便存在要招生數量還是要教學質量的矛盾。2013年6月,該校與中德諾浩公司達成合作辦學協(xié)議,協(xié)議約定該校每年招收中德諾浩5個班,學生共150人,其中技術工程120人,服務工程30人。按照當時本校的師資和設備等辦學條件,最多辦3個班共60人(其中技術工程兩個班40人,服務工程一個班20人)比較合適,但雙方協(xié)議的招生人數已經遠超此數。況且,實際上幾年來的招生人數還不只是協(xié)議人數,如2015年達到203人,2016年達到178人,每年的招生人數都超過學校的辦學能力。
過招生帶來的后果是:(1)“小班”不再“小”。按規(guī)定,中德諾浩班級人數最多不超過30人。但由于過招生,“小班化”一直被不斷突破,教學班級人數不斷增長,“小班”不再“小”,多時甚至達到40人,如原本的傳統(tǒng)教學無多大區(qū)別。(2)實訓條件變差。中德諾浩項目對實訓條件要求很高,不僅要有較大的理實一體教室,實訓工具和設備也要具備足夠的數量。雖然在中德諾浩公司的指導下進行了教室和實訓室的改造,但由于學校資金問題,沒有辦法按中德諾浩的實訓室建設標準來配置專業(yè)技能教室設備。在實訓過程中,一個班級學生通常需要分成3小組,每小組7~8人,如果班級學生人數增多,小組人數達十二三個。工具及實訓設備的學生占有率低了,教學效果也打了折扣。(3)教師缺乏,生師比問題突出。與普通班相比,中德諾浩項目要小班化教學,所需資源大幅增加,包括教師數量。過招生造成班級增多,使本就緊張的教師問題愈加突出。由于沒有老師上課,就使該變小的班級無法實現(xiàn),教學班級人數不斷增長,“小班”不再“小”,造成課堂上依舊一大幫學生圍著一個老師。
由于上述原因,造成這個起初被大家寄以厚望的中德諾浩項目在教學、實訓質量方面無法讓人滿意。以第一屆中德諾浩畢業(yè)生為例,2013年進入該項目學習學生150人(其中技術工程專業(yè)120人,服務工程專業(yè)30人),最終完成3年學業(yè)104人(技術工程專業(yè)92人,服務工程專業(yè)12人),畢業(yè)率為69%,通過中德諾浩組織的德國證書考核的學生人數為79人(其中技術工程67人,服務工程12人),占畢業(yè)學生的76%。在校學習2年后由中德諾浩公司推薦進入廣州、深圳等城市的汽車4S店實習,一年后能堅持下來的人數不及30%。
3? 搞好本土化“雙元制”中德諾浩職教模式需解決的問題
由此可見,該項目學生淘汰率高,通過第三方證書考核比例也不高,多數學生無法實現(xiàn)入學夢想,從這個意義來說,筆者認為這種教學模式至少到今未能算是成功的。如何辦好這個項目,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根據學校的實訓條件和師資水平制定合理的招生計劃,切忌好高騖遠、打腫臉沖胖子。該項目原本是按“小班化”設計的,“小班化”勢必帶來教學資源的增加,是要辦學質量還是要招生數量?學校領導可要先考慮清楚。
(2)該項目應確立為學校招牌專業(yè),將其精心打造為品牌專業(yè),對就讀該項目的學生進行考核及面試,提高該目入學門檻,保證學生入學質量。學生過低的文化基礎影響該項目的辦學質量。當前我國中職教育的現(xiàn)狀是學生初中畢業(yè)之后,成績好的學生都升入普通高中學習,只有成績差、上不了普通高中的學生進入了中職學校學習。由于這些進入職業(yè)學校就讀的學生都是一些中考淘汰下來的學生,首先他們會產生自卑心理,自尊心不強;其次他們文化基礎差,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強,自覺和自律能力缺欠。雖然這一狀況我們無法改變,但為了辦好這個項目,我們也要劣中取優(yōu),通過提高學生入學門檻,以招收素質較好的學生,決不能有錢就行,否則,一旦將0.01×17=?、0.35/2=?這樣的題目都無法算出的學生招進來,又如何完成該項目的教學?
(3)總部要加大對合作院校的支持,加強教學實訓過程監(jiān)管。該校與中德諾浩的合作至今,得到中德諾浩公司的支持主要有:①教師培訓,任課老師都需經過中德諾浩培訓;②實訓室建設方案;③提供了人才培訓方案和課程資源包;④每年一次的技術支持,主要形式是聽課、座談。
筆者認為,要辦好該項目,以上這些支持是遠遠不夠的。第一,學校最缺乏的設備問題沒有得到任何支持。第二,沒有激發(fā)教師工作積極性的手段。中德諾浩對實訓條件要求高,任課教師備課,實訓工具和設備準備等都要付出比其他普通班任課教師要多的時間和精力,但中德諾浩項目任課教師并沒有從中德諾浩公司得到什么額外的補貼,老師們都在抱怨自己“楊白勞”,致使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受影響。第三,沒有對合作學校任何監(jiān)管制度。教師培訓解決了老師的一些教學方法和技能問題,卻沒能解決教師的師德師風問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如沒有嚴格完善的檢查和監(jiān)管制度,再好的方式、模式都會大打折扣??陀^地講,中德諾浩項目的引入,使該校領導認識了先進的職業(yè)教育,教師學習了先進的教學方法,思想認識和觀念獲得一定提升;使該校的招生多了一個宣傳亮點,其引領作用對學校發(fā)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擴大了學校的影響力,也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果。但在學生起點低、師資和實訓條件又不足的條件下,學校既想要數量,又想要質量,真是勉為其難。6年實踐證明,該項目招得學生人數越多,教學質量越低,學生在被推薦到實習單位后能堅持下來人數越少,流失率和淘汰率赿高,這些學生要么自己不能堅持下去,要么不符合企業(yè)的要求被掃地出門。如果以上問題無法得到解決,中德諾浩項目最終將只剩外殼,該校的職業(yè)教育終將回歸原來老路,無法擺脫原有的痼疾。
(4)在先進教育模式中浸透我國優(yōu)秀民族傳統(tǒng)文化,守護國人的靈魂。在吸收和借鑒國外先進教育方式的同時,不要忘記了我國是有著五千多年文明的國度,有著五千多年從不間斷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我們應當將它融入到職業(yè)教育中,在進行專業(yè)教學的同時浸透傳統(tǒng)美德教育,“尊師重教,吃苦耐勞,勤奮好學,刻苦鉆研,干一行愛一行,三人行必有我?guī)?,不恥下問”等,本來都是我國人民的好品德,但時代發(fā)展到今天,有些東西在我們學生身上已經逐步消退,表現(xiàn)為:學生在校不愿學習,上課不聽課,實訓不愿動手,怕苦怕累,頂崗實習一嫌工資低,二嫌工作條件差,三嫌工作累,嫌這嫌那根本無法堅持,絕大多數學生在實習階段就已經當“逃兵”。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顯得格外重要。無論多么先進的職業(yè)教育模式,如果思想出了問題,永遠也不會做好。因此,抓緊專業(yè)技能學習的同時,也要抓緊思想教育工作,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對此,我們要對我國悠久文明和傳統(tǒng)文化保有足夠的自信,相信通過我國優(yōu)秀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浸透,能解決好我們學生的思想問題。
4? 結語
優(yōu)秀民族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民族的血脈,是我國人民的靈魂和精神家園。為建設社會主義科技強國、文化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引導青年學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是我們的責任。中西合璧,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融合。我們不僅在《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yè)借鑒“雙元制”并融合中國文化探索開展德育建設和技能學習,也在其他專業(yè),如數控應用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等專業(yè)上運用雙元制職教模式浸入中國優(yōu)秀民族傳統(tǒng)文化教育,讓先進的職業(yè)教育模式成為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沃土,促使學生德育建設、專業(yè)技能水平雙提升。
參考文獻
[1] 王曉麗.踐行中德諾浩教學模式[J].職業(yè),2017(30):116.
[2] 魯杰,陳宏圣,趙仁高.“雙元制”課程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34):190,220.
[3] 張建雄.“雙元制”試點班教學實踐探討[J].江蘇教育:職業(yè)教育,2009(9):48-50.
①基金項目: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有效融入職業(yè)教育課程教學的研究與實踐——以《二維動畫制作》課堂教學為例(項目
編號:GXZZJG2018B075)。
作者簡介:羅忠可(1968—),男,壯族,廣西德保人,本科,高級講師,高級網絡工程師,研究方向:汽車、自動化技術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