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榮
中國教育電視臺總編輯。曾任中國傳媒大學校長、中國視協(xié)第六屆副主席。主要研究傳播學理論、新媒體、國際傳播、傳播政治經濟學等領域。
疫情是大考,后疫情就應該是答卷,媒體融合需要加速度,全媒體需要升維到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高度去建設,從而保障信息傳播和全媒體發(fā)揮在治理中的關鍵作用
中央提出媒體融合已經將近五年了,2018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特別是2019年習總書記1·25講話后,媒體融合加速推進,全媒體建設也已經初見成效。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一些地方的融媒體中心已經成為重大公共衛(wèi)生事件治理中非常重要的信息和服務樞紐,是當?shù)刂匾纳鐣卫砥脚_和抓手。由此看,數(shù)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時代的融媒體中心就需要走這條路,智慧廣電、智慧媒體本身就是智慧社區(qū)、智慧城市、數(shù)字中國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國家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說:“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fā)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對我們來說,這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正如習總書記說的,此次疫情是一次大考,題中應有之義也包括媒體融合之于信息傳播、全媒體之于社會治理這樣的考驗。此次疫情更加凸顯媒體在社會治理中的重要性,也更加凸顯信息化、數(shù)字化和網絡化在社會治理中的基礎作用,下一步智能化的價值會更加重要。因此,疫情是大考,后疫情就應該是答卷,媒體融合需要加速度,全媒體需要升維到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高度去建設,從而保障信息傳播和全媒體發(fā)揮在治理中的關鍵作用。
經過了這次疫情大考,我們對媒體融合、建設全媒體,應該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切身的體會。在宏觀認識、頂層設計、資源配置上,都應該有個質的飛躍。比如通過此次疫情大考,各級領導和決策者能否明白,媒體融合和全媒體對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xiàn)代化建設,到底有什么作用?具體到省市縣,特別是縣級融媒體中心,應該朝著哪個方向建設?如何定位?應該建成什么樣子?融媒體中心的引導作用和服務作用如何發(fā)揮?如此等等。
因此,認清社會發(fā)展趨勢,認清疫情后社會可能的變化,做好省市縣媒體融合的頂層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這種頂層設計表現(xiàn)在幾個方面,首先是當?shù)仡I導對媒體融合與社會治理的認識高度。此次疫情之后,如果還沒有認清上述這些問題,僅僅將媒體融合看作所有媒體的簡單集合,看作就是媒體自身的事情,這樣既有別于中央的要求,更違背了媒體融合的規(guī)律,也與社會發(fā)展日益數(shù)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以及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總趨勢不相符。說到底,媒體融合和全媒體建設就應該定位于國家、省域、市域和縣域綜合治理平臺,升維到智慧省市縣平臺建設,以及國家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現(xiàn)代化建設高度。
其次是當?shù)貨Q策者對全媒體建設的重視程度,以及當?shù)貨Q策者對融媒體中心資源配置和政策支持的深度、廣度和力度。特別是對縣級融媒體中心而言,如果頂層設計不到位、不重視,不給融媒體中心配置必要的核心資源,不給予真正的人財物支持,那么,它根本無法扮演縣域治理的關鍵抓手這一重要角色。像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融媒體中心就應該在當?shù)匕l(fā)揮信息集散地的作用,發(fā)揮服務集約地的作用,從而成為重要的治理平臺。比如我是某縣城的老百姓,我會想知道縣城里哪個小區(qū)有感染病例,我身邊的人會受到多大的影響,我的衣食住行等困難由誰來解決,等等。如果融媒體中心有這種服務功能的話,絕對是當?shù)乩习傩丈钪胁豢苫蛉钡钠脚_。
這其實也是中央對融媒體中心提出的一個基本要求。即通過新聞引導群眾、穩(wěn)定民心,通過服務滿足群眾所需,如給老百姓提供就醫(yī)、求助、購物、社區(qū)溝通等各類服務。但是,從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各地融媒體中心的表現(xiàn)看,不少融媒體中心還處在建設的初級階段。省市縣政府的各種重要信息資源和服務資源、社會各種信息和服務資源等,還遠未聚合到融媒體中心的自有平臺上,新聞、信息、服務等的供給遠遠不能滿足廣大用戶的需求,因此用戶大量轉向社會化媒體和第三方服務平臺。
疫情之后,媒體融合和全媒體建設的認識問題、融媒體中心的定位問題、通過頂層設計配置核心資源和發(fā)揮核心作用問題等,是下一步媒體融合發(fā)展的核心問題,是主流媒體能否成為國家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關鍵環(huán)節(jié)的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