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志均
[摘 ? ? ? ? ? 要] ?眾所周知,“管理”是各項事務走向成功的必然條件,管理工作是否高效則是決定性因素。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的全面深化與落實自然也不例外,“互聯網+管理”模式顯然是明智之選。為此,立足分析“互聯網+管理”與現代學徒制的含義,以及“互聯網+管理”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yǎng)帶來的新機遇基礎上,圍繞師資隊伍管理工作更具時空感、教學管理平臺實現“產與學”的深度協同、手機App客戶端實現高效連接學生與導師三個方面,對該模式在現代學徒制中的新優(yōu)勢加以論述。
[關 ? ?鍵 ? 詞] ?“互聯網+管理”模式;現代學徒制;含義解讀;新機遇;新優(yōu)勢
[中圖分類號] ?G717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0)17-0156-02
“互聯網+管理”模式在當前我國眾多企業(yè)管理領域已經得到了全面的應用,但是針對我國高職院校而言并沒有得到高度的重視,尤其是在現代學徒制全面深化與落實的教育大環(huán)境下,如何將“互聯網+管理”模式具有的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出來,應作為廣大高職教育工作者關注的主要問題,由此方可確保我國創(chuàng)新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不斷提升。為此,文章以此為課題展開深入的研究與探索,希望廣大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在人才培養(yǎng)實踐道路上能夠得到一定的啟示。
一、“互聯網+管理”與現代學徒制的含義解讀
(一)“互聯網+管理”的含義解讀
從“互聯網+”的概念角度出發(fā),指的是互聯網發(fā)展的新業(yè)態(tài),隨之衍生出了“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yè)的發(fā)展模式,“互聯網+管理”也是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其含義可以解讀為以互聯網技術為載體,通過信息傳導的方式實現各項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實,以求管理模式從“有形”轉變?yōu)椤盁o形”,管理對象輻射到每一位成員,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的各個過程之中,管理工作的高效性不言而喻。
(二)現代學徒制的深層含義
所謂的“現代學徒制”,指的就是產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育人機制,強調施教過程要貫穿學校各項教育教學工作之中,力求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始終能夠與社會人才總體需求相一致。在此期間,導師隊伍建設、課程體系、課程標準、考核方案都必須有合作企業(yè)參與其中。
二、“互聯網+管理”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yǎng)帶來的新機遇
(一)人才培養(yǎng)全過程的便捷性與協同性更為突出
通過分析“互聯網+管理”的基本含義,不難發(fā)現該管理模式的重心更加體現在管理途徑的創(chuàng)新、管理工作的價值兩個方面。其中,在管理工作的途徑上,強調以信息化為主體,管理工作的價值體現在便捷性與協同性兩個方面,力求效率的最大化與工作的全面性,這顯然為現代學徒制的高效運行提供了理想平臺,真正實現學校與企業(yè)在人才培養(yǎng)標準、要求上的高度統一,這正是“互聯網+管理”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yǎng)帶來的新機遇。
(二)創(chuàng)新技術技能人才培養(yǎng)的保障性條件更為充足
“管理”工作的全面開展,涉及多個方面的相互協調,現代學徒制管理工作的重點體現在教師、企業(yè)一線工作人員、場地設施等重要保障性條件。為此,面對面協調和口頭傳達的管理模式顯然不能滿足這些基本要求,“互聯網+管理”模式更加強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全程化、全員化、實時性,所以管理工作開展的效率更高,能夠為現代學徒制創(chuàng)新技術技能人才培養(yǎng)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性條件。
三、“互聯網+管理”在現代學徒制中的優(yōu)勢體現
(一)導師隊伍管理工作更具時空感
導師隊伍管理水平往往能夠決定學徒制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因此把好導師隊伍質量關是廣大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教學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互聯網+”時代和現代學徒制全面落實背景之下,導師隊伍管理工作的實施渠道必然會發(fā)生明顯改變,實施路徑的時空感會更加明顯,導師隊伍管理工作的效率也勢必會有極大程度的提升。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1)導師隊伍向“雙師型”邁進的速度會更快。從“互聯網+管理”模式的基本內涵來看,就是以互聯網技術為平臺,將傳統的管理工作融合到一起,形成非直接性的管理過程。學徒制作為我國企業(yè)技術型人才培養(yǎng)的搖籃,導師隊伍結構與類型的優(yōu)化自然成為管理工作的關鍵所在。為此,在“互聯網+管理”模式的運作之下,導師自然會將教學能力與指導學生實踐的能力同步提升作為當務之急,并通過互聯網平臺尋求合作之道,實現取長補短,這為“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2)導師業(yè)務素質考核變得更具實施性。毋庸置疑,現代學徒制強調導師業(yè)務素質的全面發(fā)展,也就是說導師教學、科研、指導學生實踐能力必須同時具備,而在導師隊伍管理工作中,業(yè)務素質考核恰恰是工作重點所在。為此,在“互聯網+管理”模式之下,現代學徒制的導師隊伍業(yè)務素質考核不再拘泥于定時、定點,而是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己私Y果會始終鞭策導師業(yè)務素質的不斷提升,這也正是師資隊伍管理工作時空觀的又一直觀體現。
(二)教學管理平臺實現“產與學”的深度協同
教學管理平臺是全面確保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主要包括教學服務信息、教學安排、教學評價等多個模塊,涉及人才培養(yǎng)的各個要素。為此,在現代學徒制下,“互聯網+管理”模式以教學管理平臺為主體,更加強調“產與學”的深度協同,確保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與企業(yè)一線用人標準之間的同步性,人才培養(yǎng)質量能夠得到強有力的保證。在此期間,教學管理平臺內部各個模塊的信息以企業(yè)和學校為雙主體,無論是在課程設置的相關信息上,還是在教學評價和信息服務上,都有企業(yè)的積極參與,讓企業(yè)真正進入學校日常教學管理各項工作之中,按照企業(yè)用人標準打造課程教學體系。在教學服務信息模塊中,主要的信息包括理論課程教學資源、理論課程思維導圖、實訓課程流程等相關信息,其目的就是要幫助教師與學生能夠更好地建立知識與技能結構,為全面提高學生知識與技能、能力與素養(yǎng)提供強有力的服務。在教學安排模塊中,主要體現理論課程設置與時間安排、實訓課程設置與時間安排、校外專業(yè)實踐活動與時間安排,確保課程結構高度合理,并做到學生理論與實踐的協同培養(yǎng),為學生知識、技能、能力、素質的全面提升打造一個廣闊的平臺。在教學評價模塊中,主要從學校和企業(yè)兩個視角就學生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實踐操作水平情況、專業(yè)能力養(yǎng)成情況、職業(yè)素養(yǎng)形成情況做出相關評價,以確保學生和教師能夠客觀意識到人才培養(yǎng)的現狀,并有效制定出協同調整方案。
(三)手機App客戶端實現高效連接學生與導師
“互聯網+管理”模式的產生以無線終端技術全面發(fā)展為主要前提,讓傳統的管理工作變得更加方便、快捷、人性化,管理工作效率也因此得到大幅提升。在現代學徒制深化落實的背景下,高職院校運行“互聯網+管理”模式勢必會將學生與導師緊密連接在一起,人才培養(yǎng)的全過程也勢必會從“有形”轉向“無形”。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1)學生“學”的情況更有利于導師及時關注。從當前廣大學生日常學習與生活的標準來看,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無線網絡已經成為不可缺少的三要素,學生了解任何信息的渠道往往都離不開以上三個條件。為此,在“互聯網+管理”模式下的現代學徒制貫徹與落實中,教學管理App的開發(fā)已經成為一項基本工作,學生只要通過手機App客戶端就能及時了解教師反饋的信息,針對學生普遍的學習狀況以及個別存在的問題,導師也能得到及時而又廣泛的關注,學生與導師之間的聯系也會因教學管理模式的改變而變得更加緊密。(2)導師“教”的情況能夠得到學生的積極反饋。學生在了解“學”的相關信息后,必然會有疑惑與不解,并在“教”的過程中產生某些看法與建議,而這些都可以通過手機App客戶端上傳至導師,這顯然為導師制定和調整指導方案提供了有利的依據,進而為教師和師傅聯合提高指導質量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總而言之,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之下,“互聯網+管理”模式在現代學徒制的深化與落實中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也是全面提升高職院校技術型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重要保障所在。為此,如何確?!盎ヂ摼W+管理”模式在現代學徒制中的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出來,不斷深化以上三項工作成為重中之重,這恰恰需要廣大高職院校教師、合作企業(yè)一線員工以及有關學者不斷進行積極探索與研究,由此方可確保我國創(chuàng)新技術技能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林夕寶,余景波.“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提升辦學水平的對策研究[J].武漢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2).
[2]彭哲.“互聯網+”視野下的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31).
[3]丁旭.以“互聯網+”驅動高職院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J].學園,2015(32).
[4]蔣曉虹.論“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學管理探索[J].現代職業(yè)教育,2017(35).
編輯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