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昕
帕金森是一種常見的老年性退行性疾病,除我們常見的運動遲緩,靜止性震顫、姿勢步態(tài)異常外,還常伴隨有便秘、睡眠障礙、抑郁等非運動癥狀,非運動癥狀發(fā)生率為97%,便秘發(fā)生率高達70%[1,2],便秘嚴重影響帕金森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3],臨床常采用導瀉、灌腸等方法治療,不良反應大、操作不方便,療效不滿意,我科特選擇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間收治的80例帕金森伴有便秘患者采用通便散神闕穴貼敷聯(lián)合優(yōu)質(zhì)護理方法治療便秘,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診治的符合帕金森便秘患者80例,隨機將其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60~85歲,平均年齡(70±5.21)歲;病程最短2.5個月,最長12年,平均病程(5±1.3)年。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59~85歲,平均(70±5.68)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11.8年,平均病程(5±1.4)年。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2組患者均明確診斷為帕金森病,且都有便秘癥狀;②影像學及常規(guī)、生化檢查無嚴重心肝腦腎等疾病;③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相關書面文件;④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3 排除標準 ①不符合帕金森便秘診斷標準;②過敏體質(zhì),對膠布及中藥過敏者;③合并有嚴重心腦肝腎疾病、惡性腫瘤等;④人格、精神障礙不能正常溝通,無法配合完成本研究患者。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 2組患者除治療帕金森基礎疾病外,便秘均給予通便散神闕穴貼敷,每日2次,每次貼敷4 h(通便散主要由大黃、芒硝、火麻仁、木香、枳實、黃芪、肉蓯蓉、甘草、蜂蜜香油調(diào)和而成)。
1.4.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普通護理,告知入院注意事項、服藥方法等;觀察組給予優(yōu)質(zhì)護理,14 d后觀察治療護理效果,觀察組優(yōu)質(zhì)護理內(nèi)容具體如下:飲食護理:要求患者多食用粗纖維食物,每日進食粗纖維食物25~30 g,粗纖維食物主要包括蔬菜類芹菜、黃豆芽、茭白、韭菜、芥菜、洋蔥、蘆筍等,豆類如蕎麥、玉米、高粱、豇豆、豌豆等,水果類如山楂、梨子、香蕉、檸檬等水果類;飲水1.5 L,蒸香蕉2根/日(香蕉要求蒸熟,剝皮后見絲瓜絡樣纖維)。運動及鍛煉護理:行走無障礙患者要求每日在家屬陪護情況下,行走3000步,行走快慢自行調(diào)整,注意預防跌倒外傷等;下床活動不便者,要求每日2次晨起及睡覺前以臍為中心分別順時針、逆時針按摩100次[4]。排便護理:要求患者每日晨起及睡前分別在坐便器上進行排便訓練5 min,改善肛門括約肌功能,減輕便秘癥狀。心理護理:帕金森患者因長期行動異常、肌肉震顫,導致焦慮、抑郁,加之便秘,苦不堪言,護理人員應進行積極的心理疏導,增加患者對治療的自信心,首先讓患者敞開心扉說出讓自己一生感覺到興奮的事情,對該事情進行細致分析,并予以鼓勵,增加患者幸福感;再告知患者雖然患病只要有勇氣仍可戰(zhàn)勝病魔,再把治療效果好患者做為例子告訴患者,增加自信心。另外告知神闕穴貼敷優(yōu)點減輕患者心理負擔。每周舉行一次讀書會、帕金森心理疏導講座,讓患者暢所欲言,發(fā)現(xiàn)自己不足之處,以及自己堅持不懈的優(yōu)勢。觀察組入院后由主管護師告知優(yōu)質(zhì)護理注意事項及要求,并逐項進行講解及親自示范,每天早上八點由主管護師對患者前一天飲食、飲水、運動、鍛煉、排便訓練情況進行監(jiān)督詢問,操作不規(guī)范者由主管護師示范,沒有堅持者鼓勵完成或由陪護人員協(xié)助完成,沒按時完成3 d者要求自動退出入組研究。
1.5 觀察指標
1.5.1 排便頻率 即對排便間隔時間進行觀察,主管醫(yī)師在2周后對2組患者大便間隔時間進行咨詢,并積極記錄大便間隔時間。
1.5.2 療效評價 治療護理2周后對療效進行評價,療效評價根據(jù)羅馬III診斷標準[5],通過治療前后癥候評分減少情況確定便秘治療療效,顯效:(治療前癥候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癥候積分×100%>60%;有效:30%<(治療前癥候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癥候積分×100%≤60%;無效:(治療前癥候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癥候積分×100%≤30%。癥候積分具體內(nèi)容如下:排便困難程度評分:排便非常困難、用力無法解出,輔助手法解出(3分);排便困難,用力后解出(2 分);排便困難、用少量力氣大便即能排出(1 分); 排便不費力感(0 分)。 糞便軟硬程度評分:糞便干燥不成形,羊糞狀為3 分;糞便干燥但成形為2 分;糞便稍干燥為1 分;糞便正常為0 分。排便間隔時間評分:≥7 d排便一次為3 分;4~6 d排便一次為2分,2~3 d排便一次為1分,1 d排便一次為0分。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排便間隔時間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大便間隔時間無差異,治療護理后觀察組大便間隔時間為(2.87±0.25)d,對照組大便間隔時間為(3.72±0.60)d,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排便間隔時間比較 (例
2.2 2組患者治療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0.0%,對照組有效率為72.5%,但兩組療效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例,%)
帕金森患者因肢體肌肉震顫活動量減少,部分患者長期臥床,坐臥少動以及口服抗膽堿藥物、飲食不當、飲水不足等,導致氣機郁滯,升降失調(diào),腑氣不通,大便傳導失司,糟粕內(nèi)停,加之病程較長,久病必虛,部分患者表現(xiàn)為氣虛陽弱之便秘,因此出現(xiàn)大便干結,或不慎干結,排便間隔延長,因此中醫(yī)治療原則為補氣溫陽、行氣導滯、潤腸通便,因此根據(jù)經(jīng)驗我們科配制了通便散神闕穴貼敷,通便散主中用大黃、芒硝通便瀉熱,火麻仁潤腸通便,木香行氣,肉蓯蓉溫陽通便,黃芪補氣,蜂蜜香油均有潤便作用,枳實下氣除滿破氣消積,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枳實促進腸管收縮蠕動,起到促進排便作用[6],大黃中含有結合型蒽苷可被腸道細菌酶水解產(chǎn)生對腸黏膜的刺激作用, 并能對腸壁肌層內(nèi)神經(jīng)叢產(chǎn)生刺激, 從而促進胃腸的蠕動[2]。本研究選取神闕穴,神闕穴是人體任脈要穴,人體陰陽交匯之處,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神闕穴即肚臍下表層角質(zhì)較薄,且無皮下脂肪質(zhì),皮膚直接與腹膜、筋膜相連,有利于藥物穿透及吸收[7,8]。
優(yōu)質(zhì)護理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飲食、運動、排便訓練護理使患者身心愉悅,了解便秘原因,能夠對號入座針對自己便秘原因加強注意,同時對病情有了新認識,增強治療信心,優(yōu)質(zhì)護理配合神闕穴貼敷通便散簡單易行,方便操作,經(jīng)濟實惠。
本研究通過優(yōu)質(zhì)護理配合神闕穴貼敷通便散方法治療帕金森患者便秘癥狀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排便間隔時間為(2.87±0.25)d,對照組大便間隔時間為(3.72±0.60)d,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經(jīng)治療2組患者排便時間均縮短,但觀察組排便間隔時間較對照組更短;2組患者療效比較顯示觀察組療效為90.0%,對照組為72.5%,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通便散神闕穴貼敷治療帕金森患者便秘有效,但通便散神闕穴貼敷聯(lián)合優(yōu)質(zhì)護理組較單純通便散神闕穴貼敷組療效更優(yōu),由此可見,通便散神闕穴貼敷聯(lián)合優(yōu)質(zhì)護理縮短排便間隔時間,治療帕金森患者便秘有效,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