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雯,王玲娟
(重慶師范大學 文學院,重慶 401331)
王力先生說:“凡語言對于各種情緒的表達方式,叫作語氣;表達語氣的虛詞叫作語氣詞?!盵1]160王力先生指出了語言表達中語氣的本質(zhì),揭示了語氣和人的心理、情緒等的關系。趙元任先生認為,語氣的表達手段有六種,分別為用實詞、用副詞(狀詞)或連詞、用語法上的變化、用單呼詞、用語調(diào)的變化以及用語助詞[2]。郭錫良先生對此也認為:“表達語氣的語言手段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詞形變化,也可以是語氣詞;可以是詞匯形式,也可以是句式,還可以是語調(diào)。在漢語里,除詞形變化外,其他形式都可以用來作為表示語氣的手段?!盵3]
筆者認為,句子語氣的表達,是由該句小語境的相關詞語和句法手段等在結構中共同完成的,也就是說,語氣詞本身并不單獨表語氣,而是在和其他手段的配合中顯示出其特有的語氣來的。因此,小語境對語氣詞有著規(guī)約作用。
胡明揚先生根據(jù)語氣意義,將漢語語氣詞分為陳述、祈使、疑問、感嘆四種語氣[4]。而賀陽先生則提供了一個詳細的語氣系統(tǒng)的清單,他把功能語氣分為陳述語氣、疑問語氣、祈使語氣和感嘆語氣[5]。這兩位學者都認為語法意義通過語法形式表達,對語氣詞形式與語法意義之間的關系做了探索和研究。筆者根據(jù)意義的限制,適當擴大語氣的范圍,從句類入手研究陳述、判斷、祈使、疑問、感嘆五種語氣,以探討言語表達者的心理與情緒。
我們以《史記》中《屈原賈生列傳》 《孟嘗君列傳》 《淮南衡山列傳》 《仲尼弟子列傳》的語氣詞“也”為例,統(tǒng)計出四列傳句末語氣詞“也”共125例,它們分別用在陳述句、判斷句、疑問句、感嘆句和祈使句中,配合其他表達語氣的手段,包括語氣副詞、疑問代詞、語序的變化、整齊的句式等,共同承擔表示語氣的功能,分別表示陳述語氣、判斷語氣、疑問語氣、感嘆語氣和祈使語氣。句中語氣詞“也”有73例,分別表示提頓語氣和跌宕語氣。具體情況如表1、表2所示。
表1 《史記》四列傳語氣詞“也”的位置分布
表2 《史記》四列傳句末語氣詞“也”在句型中的分布
位于句末的語氣詞是句末語氣詞。當語氣詞“也”居于句末時,黏附在整個句子后面,有表達一定語氣的作用。但是表達語氣意義的不僅僅只有“也”,還有句中副詞、代詞、句式等其他手段。
《史記》這四列傳都主要記錄人物的言行事跡,故多陳述句。作者在陳述觀點時,有肯定性的陳述,也有否定性的陳述。
1.用于肯定性陳述句
(1)臣聞子胥諫吳王,吳王不用,乃曰:“臣今見麋鹿游姑蘇之臺也”。(《史記·淮南衡山列傳》)①本文所引例句均來自韓兆琦評注的《史記》,岳麓書社,1988年版。
(2)材不材,亦各言其子也。(《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例(1) 中語氣詞“也”是對“見麋鹿游姑蘇之臺”一事之陳述,故表陳述語氣。例(2) 中使用了語氣副詞“亦”,使全句有委婉語氣,因而“也”是幫助表示委婉陳述語氣的。
2.用于否定性陳述句
(3) 今天雨,流子而行,未知所止息也。(《史記·孟嘗君列傳》)
(4) 雖古名將弗過也。(《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5) 君急使使載幣陰迎孟嘗君,不可失時也。(《史記·孟嘗君列傳》)
在上述例子中,否定副詞“未”“弗”“不”決定了全句的否定語氣。同時,“雖”是表示“即使”義的連詞,有一種假設的意味在里面;“可”是表示“可以”意愿的助詞。若去掉句子中任何一個表示語氣的成分,句子的語氣都會發(fā)生變化。可見,這些不同的語氣成分同時參與了否定性陳述語氣的表達,也在句末幫助表達了陳述語氣。
“也”常見于判斷句,表示判斷語氣。
1.用于肯定性判斷句
(6) 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義也。(《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7)子曰:“道之將行,命也;道之將廢,命也?!保ā妒酚洝ぶ倌岬茏恿袀鳌罚?/p>
(8)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例(6)主語是由“之”構成的名詞性短語,謂語也是由“之”構成的名詞性短語,結構相同,十分工整。例(7) (8)是由兩個意義相反、相關的短句組成的并列句群,用來強調(diào)某個道理,進一步陳述自己的觀點。在上述結構相同、意義相互照應的句子中,“也”可以更準確地表達語氣。而且,整齊的句子符合史書書面色彩明顯的語體,具有規(guī)范、典雅、莊重的特征。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也”時,它們還會附帶照應功能,即前一個“也”會照應后一個“也”?!耙病钡恼諔δ苁钦Z言使用經(jīng)濟性的一種表現(xiàn),“也”的主要功能在上述例句中仍是表示判斷語氣。
2.用于否定性判斷句
(9)宰我問五帝之德,子曰:“予非其人也。”(《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10)孔子曰:“長可妻也,雖在累紲之中,非其罪也?!保ā妒酚洝ぶ倌岬茏恿袀鳌罚?/p>
上述例子都使用否定副詞“非”,例(10)中還使用了連詞“雖”?!耙病迸c連詞“雖”、否定副詞“非”一起使用,傳遞否定的判斷語氣。
凡對于事情未明真相,因而發(fā)問者,叫作疑問語氣[1]166。疑問代詞和“也”一起搭配,常用來表示疑問語氣。
1.用于選擇問句中的“也”
選擇問句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并列的選項組成,回答者只需選擇其中一個選項回答。
(11) 乃復問被曰:“公以為吳興兵是邪非也?”(《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例(11)有兩個并列的選項,前一個選項后用“邪”表達語氣,后一個選項用“也”表達語氣。同一種疑問語氣用多個語氣詞來表達。這種并列的選擇句式,為句子提供了另外的語氣詞,增強句子的疑問語氣。
2.用于特指問句中的“也”
朱德熙先生在《語法講義》中說過:“在相應的陳述句里代入疑問詞語,加上疑問句調(diào)就變成了特指問句?!盵6]特指問句用疑問代詞表示出疑問所在,或使用疑問副詞來表達疑問。
(12) 子貢既已受業(yè),問曰:“賜何人也?”(《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13)子夏問:“‘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14) 古固有不并兮,豈知其故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15)瞝九州而相君兮,何必懷此都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例(12) (13) 都使用了疑問代詞“何”表疑問,例(14)使用副詞“豈”表達反詰的語氣。例(15) 疑問代詞“何”和“必”一起使用,句子形式上是疑問句,其實只是用疑問句的形式來表示否定。在這些句子中,用來指出疑問所在的語氣詞是句子的焦點,承載疑問信息,表達疑問的語氣?!耙病庇迷诰淠?,表示一種疑問的語調(diào)。有時,“也”用在單音節(jié)動詞后,如例(15),這時它具有湊音作用。
“也”用在選擇疑問句中,疑問語氣由選擇句式提供的“也”及其他語氣詞一起決定;用在特指疑問句中,與疑問代詞、疑問副詞或其他詞一起使用。疑問語詞是句子的焦點,“也”有兩種作用,一是表示疑問語調(diào);二是具有湊音功能。
和其他句類相比,在這四列傳的感嘆句中,“也”表達語氣有兩種獨特的語法手段,一是語序,二是與其他語氣詞合用。
1.與語序變化的配合
漢語缺少形態(tài)標志以及形態(tài)變化,所以語序和虛詞是漢語重要的語法手段。由于情感抒發(fā)的需要,語序變化常常被用來表達感嘆語氣,是感嘆句標志性的表達手段。
(16) 孔子曰:“賢哉,回也!”(《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17) 小人哉樊須也?。ā妒酚洝ぶ倌岬茏恿袀鳌罚?/p>
句子的語序一般是不會輕易變化的,變化語序肯定是出于說話者的特殊考慮。由于受到語調(diào)重音的影響,句子的焦點一般在句末。但是,從心理學上來看,對于聽話者來言,先聽到的印象更深刻,是心理焦點[7]。例(16) (17) 變換語序,將謂語提到主語之前,讓謂語成為表達的重點,更能凸顯說話者的情感態(tài)度。語序的變化導致謂語后增加了一個語氣詞“哉”,“也”與之一起使用更增強了句子的感嘆語氣。
(18) 孝哉閔子騫?。ā妒酚洝ぶ倌岬茏恿袀鳌罚?/p>
有時候只用“哉”來表示感嘆語氣,如例(18),但句子的感嘆語氣相比“哉”“也”一起使用要弱一些,可見“也”在感嘆句中的語氣作用是較強的。
2.與其他語氣詞合用
《馬氏文通》認為:“筆之或不足擬其辭,故助以聲。一之不足,而再焉,而三焉,至辭氣畢達而止”,“故凡句之有合助者,大抵皆由詠嘆而發(fā)”[8]。語氣詞合用以嘆詠,目的在于完盡地表現(xiàn)出句子的復雜語氣。為了完盡地表現(xiàn)出句子的復雜語氣,“也”有時會與其他語氣詞合用,一起承擔句子的語氣功能。
(19) 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ā妒酚洝ぶ倌岬茏恿袀鳌罚?/p>
(20) 衣敝缊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歟?。ā妒酚洝ぶ倌岬茏恿袀鳌罚?/p>
“也與”是“也”和“與”的合用,亦作“也歟”,先秦時期已經(jīng)產(chǎn)生,常用在感嘆句中表示感嘆語氣。從例(19)來看,“其”是表示揣測的語氣副詞,而“也與”“也歟”根據(jù)小語境則表示感嘆語氣。
凡表示命令、勸告、請求、告誡者,叫作祈使語氣[1]171。祈使句中常有“勿”等表示使令意義的詞語,用來傳達指令語氣。
(21) 嬰告其母日:“勿舉也?!保ā妒酚洝っ蠂L君列傳》)
這種祈使的內(nèi)容是由“勿”表示的,“也”是肯定祈使的內(nèi)容,加強指令性語氣。
根據(jù)上文的描寫,筆者把不同句型中“也”與其他語法手段的使用情況作了統(tǒng)計,歸納如下頁表3所示。
表3 《史記》四列傳語氣詞“也”與其他語法手段的句類分布
從表3可知,“也”往往與其他語法手段一起表達語氣,小語境規(guī)約著“也”的語氣類型,影響著“也”的語氣意義和功能。
句中語氣詞“也”主要功能是表示停頓。根據(jù)前面成分結構的不同,“也”的停頓作用也不盡相同。
(22)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饞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也”放在并列成分后面,增強列舉中的停頓語氣??梢哉f,“也”就是停頓的標記。從句法成分來看,幾個相同的結構連續(xù)使用,在句中作謂語,“也”字用來調(diào)節(jié)語音,使得句子富有韻律。
(23) 師也辟。參也魯。柴也愚。由也喭?;匾矊铱?。(《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24) 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后,不可以徒行。(《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25) 孔子以仲弓為有德行,曰:“雍也可使南面?!保ā妒酚洝ぶ倌岬茏恿袀鳌罚?/p>
(26) 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也。(《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上述例子中的“也”放在主語后面,借以引起聽者的注意,有話題標記的功能,同時表示語氣停頓。
(27)昔文王一動而功顯于千世,列為三代,此所謂因天心以動作者也,故海內(nèi)不期而隨。(《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28)其攻秦也,欲王之令楚王割東國以與齊,而秦出楚懷王以為和。(《史記·孟嘗君列傳》)
(29) 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30) 今大王見高皇帝得天下之易也,獨不觀近世之吳楚乎。(《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例(27)的“也”表示的語氣伴隨停頓而起伏,“也”與“者”合用表示語氣,停頓的時間較長,表示跌宕的語氣。例(28)的“也”用在復句中的一個分句末尾,感覺話沒有說完,“也”傳達復句的順承意義,表示提頓的語氣。例(29)(30) 的“也”除了表示停頓語氣,還增強了句子的陳述語義、轉折語義。
用在句中的“也”是停頓的標記,表示停頓語氣或跌宕語氣?!耙病鼻懊娴某煞纸Y構和“也”身處的句子意義都會影響“也”的功能,這是小語境對語氣詞規(guī)約的客觀結果。
語氣詞“也”本身不單獨表示語氣,有的句子中沒有“也”,語氣依然存在?!耙病迸c語氣副詞、疑問代詞、語序的變化、整齊的句式、與其他詞合用等語法手段一起,共同傳達句子的語氣。當然我們也要看到,雖然“也”與其他語法手段一起承擔表達句子語氣的功能,但“也”表達語氣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主要原因在于它表達語氣功能的專用性和多樣性。
總之,不同語境下,“也”所處的句類、句式不同,表達的語氣則不同;小語境規(guī)約著“也”的語氣意義和功能,影響著“也”對句類、句式的配合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