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龍瑜
(山東省莒縣果莊鎮(zhèn)中心初級中學 山東 莒縣 276500)
江澤民同志在《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中強調“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從而在素質教育中對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作了明確的闡述。在新形勢下怎樣做好學生的德育教育,是我們每位班主任思考的課題,也是我們教育的最高目的!
我們都知道,冰山露在水面上的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都隱藏在水面之下,很顯然,冰山浮在水面上面的部分其實其體積是很小的,而水面下的部分,卻體積巨大,據(jù)科學統(tǒng)計:水上與水下其體積之比能夠達到驚人的1:9,而我們大多數(shù)人在觀察冰山的時候,往往看到的是水面上露出的一小部分,而忽視了水下部分,即作為冰山主體的絕大部分,往往就認為冰上的部分就是冰山的全部。尤其在巨輪航行中,如果不了解這部分知識,總是認為航行離冰山還很遠,那就大錯特錯!學校教育德育教育中,也是不要只看顯性部分,隱性部分更重要!
而我們在班級教學、班級管理等工作中,德育教育往往不僅僅體現(xiàn)在表面(顯性教育)而更大部分往往是隱形的、看不見的(隱性教育)。
冰山模型: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麥克利蘭于1973年提出的,就是將人員個體素質的不同表現(xiàn)表式劃分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用冰山模型來形容班級德育是比較貼切的:我們可以把班級的德育分成顯性和隱性兩種德育。
顯性德育相當于冰山的水上部分,隱性德育相當于冰山的水下部分。顯性德育以課程為載體,主要是事實和原理的知識,其廣泛存在于學校、班級等為單位的組織活動中。學校的道德與法制課,團會、隊會活動、集體文娛活動等具有明確的目標和指向安排,屬于顯性德育。而位于水下部分的隱性德育則滲透在學科教學、師生交往、班級文化、校園環(huán)境中的潛在的影響。大多數(shù)的隱性知識是隱藏在底部的,只有通過底部的運作,顯性教育效果才會呈現(xiàn)。
我們老師往往把關注的重心是水面上的這塊“冰山”,即顯性教育,卻忽視了“冰山”下面的部分,即隱性德育教育,忽視了教師的挖掘、引領作用,把教師的價值教育僅僅局限于作為一個知識的傳授、班級組織管理上去了。教師自身卻未能從學生的內心、精神高度去定位引領了。
隱性德育是感觸、體會而成,絕不是教來的,須觸動學生的靈魂,學生的情感,不能像知識傳授一樣,通過強化記憶去完成。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僅需要轉變教育理念,更需不斷創(chuàng)新學校德育的模式、方法,切實提高班級德育的實效性,分享下面的案例
奶茶和串珠子的故事
串珠子與喝奶茶似乎沒有什么關聯(lián),但是,一次體驗活動卻把它們聯(lián)系在了一起。某中學學校門口有個快餐餐廳,學生們經常光顧且學生們在餐廳里買奶茶很隨意,喝不完就倒掉,甚至很多學生買了并不喝,僅僅為了面子,表現(xiàn)所謂的瀟灑。其實作為鄉(xiāng)村中學,家長都是農村家庭,家庭條件并不富裕,于是決定組織一次體驗,到附近箱包廠進行體驗勞動。就是串珠子。
起初,學生們都覺得讓串珠子太簡單了,然而真正輪到他們做的時候,才知道得經過紉線、數(shù)珠子數(shù)(20個一串)、系扣等過程,而且一個成品完工才得5分錢,有同學手指都磨破了、眼都花了,最快的一小時才穿了20串,計掙1元錢,然而購買一杯奶茶卻是5元錢,這得相當于父母在這里重復干5個小時的過程呀!想想看,一天干完12個小時,父母才掙多少錢呀?同學們這才真正體會到父母賺錢的不易和工作的艱辛!內心感觸滿滿的,以后亂花錢的現(xiàn)象就少很多了。
很顯然,在這個案例中,老師并沒有泛泛而談、空洞的說教,而是借助用親身體驗、用實踐教育的活動方式,讓學生在真實的體驗中獲得切身的感悟,并引導了情感指向,實現(xiàn)感恩教育。因此,德育應該更多地關注和研究情感這個切入點,讓德育更多地從情感開始,從情感切入。情感體驗會對人的行為產生積極的增力作用。情感的感染性是強大。
唐代詩人劉長卿在《送士元》中寫到“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詮釋了一些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要想達到預期的效果,班主任老師作為第一執(zhí)行人,必須注重德育教育中隱性德育的理念,和學科課程、學科教學、實踐活動等進行有機融合,真正使班級德育走出單向通道和強制灌輸?shù)鸟骄?,讓德育變成“濕衣細雨”“落地閑花”,指導好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