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青
摘? ? 要:在全媒體時代下,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方式已經是通過各式各樣的新聞網站和微博等平臺來閱讀新聞,這也使得人們了解和閱讀新聞更加的快捷,時政新聞的報道,在全媒體時代的背景下,也面臨著很多的難題,對于如何去加大新聞的影響力度和傳播力度已經成為了新媒體行業(yè)中最為關鍵的問題,本文主要從全媒體時代下如何對時政新聞進行創(chuàng)新的問題進行分析與研究,探究和討論關于新時政新聞創(chuàng)新的各種方法,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全媒體;新聞創(chuàng)新
一、時政新聞
時政新聞,在新聞事業(yè)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存在,它主要作用是頒布與傳播國家一系列政策與引領正確的輿論方向,維護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時政新聞想要在媒體時代中發(fā)揮自身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必須要不斷的改革創(chuàng)新來適應這個時代的發(fā)展。
二、在全媒體時代下,時政新聞報道中的現(xiàn)狀
越來越多的官方新聞在微博上第一時間報道,之后人民群眾就開始通過微博對整個事件進行全方位報道,讓人們更加了解整個新聞的實際情況,由于時政新聞具有準確性和嚴謹性,這就導致時政新聞的編輯與報道中存在一些不足,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約束了報道與傳播價值的有效性。
1.新聞主題沒有深度
時政新聞主要頒布國家政策及報道國家會議等重要事情,所以這就需要新聞主題以及新聞報道編輯注意措辭,而報的內容與主題比較刻板,運用眾多專業(yè)名詞,還大幅度的引用國家領導人的發(fā)言,這就導致了編輯人員直接套用,形成了一個比較固定的編輯模式,導致記者減少了對新聞事件的探討興趣,從而導致了讀者缺乏對新聞的閱讀興趣,不去深刻的報道所要表達的思想與政策,導致人民群眾在閱讀文章時不易懂,提不起閱讀興趣。比較簡易并且缺乏建設性的內容,新聞記者在編輯報道過程中運用敘述的方式,大篇幅的引用領導人的講話內容,缺乏對新聞主題的凝練,這就降低了時政新聞在社會傳播中的價值。
2.新聞的內容比較簡潔
因為時政新聞主要是報道一些國家會議或者國家領導人的動態(tài),所以要求新聞報道的內容準確和嚴謹,但是新聞報道內容卻與人們的實際生活之間沒有很大的聯(lián)系,就導致實質新聞的內容比較單一,使得觀眾與讀者缺乏觀看與閱讀的興趣。
3.新聞報道的方式不先進
由于新聞記者對于時政新聞的報道中采用比較模式化的報道方式,這種方式雖然是能夠全方面的展現(xiàn)出新聞的內容,減少了新聞記者的一部分工作量,提升了采集與編輯新聞內容工作的效率,但是這種報道方式比較枯燥乏味,無法吸引人民群眾的閱讀興趣,也無法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需求。
三、全媒體時代下,時政新聞的創(chuàng)新方向
1.創(chuàng)新時政新聞的文風
時政新聞要從人民群眾興趣方面去創(chuàng)新,要讓時政新聞所頒布的政策與所表達的思想讓每一位人民都能夠懂。比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談論中國夢時曾說過一句民間俗語"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這句話表達的思想就是選擇一條適合中國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道路,而不是去盲目運用外國的發(fā)展道路。
2.創(chuàng)新時政新聞形式
時政新聞主要報道的是國家政治大事和人民群眾比較關心的生活等各方面問題,所以新聞所報道的內容是要符合老百姓實際生活的,首先一個新聞要做到人民群眾有興趣去觀看,這樣才能體現(xiàn)出一個新聞報道的真正價值,所以新聞報道不要去局限于報道的版面大小,是要去實際的報道與百姓們生活相關的問題。
3.創(chuàng)新時政新聞的宣傳手段
時政新聞作為新聞行業(yè)的權威,對于推動新聞媒體的影響力等方面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傳統(tǒng)的報道方式和手段,對于現(xiàn)在來說也比較過于規(guī)矩死板,已經不符合當前社會的發(fā)展潮流了,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時政新聞要想增強傳播的力度與速度,擴大影響力,需要通過各種方式來進行傳播。
4.創(chuàng)新時政新聞的編輯技術
對于創(chuàng)新時政新聞的編輯技術方面,應該去利用科學技術來不斷的提高編輯技術,利用電子采集新聞技術、新型的編輯技術等,這就保證了時政新聞的時效性,從而提高了時政新聞的傳播效率。
5.創(chuàng)新和豐富時政新聞的編輯職能
目前,時政新聞的編輯在全媒體時代下,應該從以往比較簡單的編輯流程中進行改變,需要建立一套比較現(xiàn)代化嚴格的流程,要對編輯充分的審閱和負責,新聞編輯要從高思想政治水平出發(fā),運用較強的綜合能力作為保證,正確的去了解和把握黨與政府的工作核心,用豐富的方式來進行傳播發(fā)布,從根本上提高時政新聞的影響力度與傳播力度。
6.創(chuàng)新時政新聞的編輯理念
執(zhí)政新聞的編輯與發(fā)布,應該改掉以往傳統(tǒng)觀念的思想理念,運用新的時政新聞編輯理念,提升新聞編輯的質量。報道應從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問題出發(fā),要從人民群眾感興趣的內容與人民群眾利益相關的問題進行報道編輯,新聞要時刻體現(xiàn)出與人民群眾生活的聯(lián)系,要將宣傳力度與收視率協(xié)調統(tǒng)一,多報道一些人民群眾感興趣的內容,將宣傳力度與收視率成正比。
四、結論
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fā)展,全媒體時代的到來,時政新聞也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方向,我們應該運用新的手段與方式來對時政新聞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應該從人們貼近的生活方式與人民群眾拉近距離,各個網絡平臺去提高時政新聞的宣傳力度與影響力度,人民群眾才能夠更好地去了解和理解實政新聞,體現(xiàn)時政新聞的真正價值。
參考文獻:
[1]嚴蓓蓓.試析全媒體時代的時政新聞創(chuàng)新[J].記者搖籃,2019(12):138-139.
[2]韓寶貴.全媒體時代的時政記者怎樣做[J].中國地市報人,2019(12):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