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婉真
【摘要】 目的:探討高危孕產婦管理中婦幼保健信息化的應用及對孕產婦、圍產兒死亡率的影響。方法:將婦幼保健信息化實施前2017年1-12月
收治的80例高危孕產作為對照組,將2018年1-12月婦幼保健信息化實施后接收的80例高危孕產婦作為研究組。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管理模式,研究組采用婦幼保健信息化管理模式。比較兩組滿意度及孕產婦、圍產兒死亡率。結果:研究組高危孕產婦死亡率、圍產兒死亡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高危孕產婦管理中實施婦幼保健信息化管理,可顯著降低孕產婦、圍產兒死亡率,同時還能提升高危孕產婦滿意度,效果理想,可考慮推廣。
【關鍵詞】 高危孕產婦管理 婦幼保健信息化 死亡率
doi:10.14033/j.cnki.cfmr.2020.01.07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20)01-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informatization in high-risk maternal management and its impact on maternal and perinatal mortality. Method: A total of 80 high-risk maternal receive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7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informatization were taken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80 high-risk maternal receive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8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informatization we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ode, 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adopted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 model. The satisfaction and maternal and perinatal mortalit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high-risk maternal mortality rate and perinatal mortality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research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in the management of high-risk maternal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maternal and perinatal mortality, and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high-risk maternal. The effect is ideal and can be extended.
[Key words] High-risk maternal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Mortality
First-authors address: Quanzhou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Quanzhou 362000, China
高危孕產婦是指孕產婦患有各類妊娠并發(fā)生或者患有急慢性疾病,或因社會、環(huán)境等不良因素使孕產婦出現(xiàn)的高危妊娠狀況[1]。高危孕產婦其胎兒易出現(xiàn)宮內發(fā)育遲緩、早產、畸形、死亡等狀況。在高危孕產婦臨床中,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預防、早治療,對高危因素及時控制,可有效避免孕產婦、胎兒死亡[2]。如何為高危孕產婦提供全面、高效的護理管理服務,已成為婦產科的臨床重難點。為了強化高危孕產婦的管理工作,探討有效的干預措施,本研究對高危孕產婦管理中應用婦幼保健信息化,并對該管理模式孕產婦、圍產兒死亡率的影響進行探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筆者所在醫(yī)院于2018年1月開始在高危孕產婦管理中實施婦幼保健信息化管理,將實施婦幼保健信息化管理前(2017年1-12月)收治的80例高危孕產婦作為對照組,將實施婦幼保健信息化管理后(2018年1-12月)接收的80例高危孕產婦作為研究組。納入標準:(1)完善相關檢查,確診為高危妊娠[3];(2)精神功能正常,具備交流溝通學習能力;(3)心、肝、肺、腎等重要臟器及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無功能障礙。排除標準:(1)臨床資料不完整者;(2)中途退出本研究者;(3)心肝肺腎等多器官功能衰竭[4]。對照組年齡25~39歲,平均(32.3±1.4)歲;其中初產婦42例,經產婦38例;孕次1~3次,平均(1.5±0.2)次;均為單胎妊娠;高危類型:23例妊娠高血壓,28例不良產史,29例瘢痕妊娠。研究組年齡24~38歲,平均(32.1±1.2)歲;其中初產婦44例,經產婦36例;孕次1~3次,平均(1.6±0.2)次;均為單胎妊娠;高危類型:25例妊娠高血壓,24例不良產史,31例瘢痕妊娠。兩組孕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孕產婦及其家屬均悉知本研究內容,表示自愿同意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筆者所在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管理模式,方法如下:對高危孕產婦監(jiān)管主要應用專人專冊負責制。高危孕產婦被限制只可在高危妊娠門診掛號,高危妊娠的評定主要由門診主診醫(yī)生負責給出,再由負責護士統(tǒng)一登記管理[3]。
1.2.2 研究組 研究組采用婦幼保健信息化管理模式,方法如下:(1)完善綜合信息管理平臺的建立。將筆者所在市、區(qū)進行聯(lián)網,全市建立互聯(lián)網婦幼保健信息化平臺,將該信息平臺貫穿至整個孕前、圍產期保健、孕產婦就診、兒童保健等各個環(huán)節(jié)[5]。(2)完善信息管理。分級管理婦幼保健信息,可依據(jù)區(qū)、鎮(zhèn)、村進行分級,可通過信息管理平臺對高危孕產婦的相關信息進行篩選,依據(jù)具體信息反饋把高危孕產婦進行分色管理,分別設為紅、黃、綠、橙、紫,便于對其進行篩查、分級、管理、轉診、追訪[6]。(3)對高危孕產婦開展信息化知識技能培訓。高危孕產婦的相關信息管理由市保健所負責,對該平臺的安裝、應用等開展知識、技能學習、培訓。(4)信息管理工作的保障。不定期婦幼保健信息化平臺情況進行監(jiān)督管理,監(jiān)督管理可通過現(xiàn)場指導、網絡、電話等方式結合進行,及時找出平臺管理中潛在及出現(xiàn)的問題,并予以及時糾正整改[7]。利用電視、網絡、短信等信息手段,來強化婦幼保健信息化管理工作,達到提升孕產婦依從性、知曉率的目的。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比較兩組高危孕產婦死亡率、圍產兒死亡率。于產后半年內隨訪統(tǒng)計對比。(2)比較兩組對高危孕產婦管理工作的滿意度。應用筆者所在醫(yī)院自擬的滿意度調查量表進行評價,滿分100分,≥80分表示非常滿意,60~79分表示比較滿意,<60分表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率+比較滿意率。于產婦出院前對產婦或其家屬進行滿意度調查。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高危孕產婦死亡率、圍產兒死亡率對比
研究組高危孕產婦死亡率、圍產兒死亡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對高危孕產婦管理工作滿意度對比
研究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既往應用的紙質信息管理模式,已不能滿足時代需求,紙質資料不但浪費資源,不夠環(huán)保,且易丟失,還會使孕產婦隱私泄露,還會加大醫(yī)護人員工作量。既往高危妊娠門診僅在每周固定一天開放,日接診量可達60人次,醫(yī)護人員的勞動強度頗高,不能滿足患者迫切診療的需求,導致醫(yī)患糾紛發(fā)生率增高[8]。此外,提醒患者至院復診工作較為繁重,還需確定復診日期、查找核對號碼、需逐個電話通知患者及其家屬,大量消耗耗醫(yī)務人員的時間精力,且無人接聽電話的情況時有發(fā)生,追蹤效果不理想?;颊咴谧≡悍置潆A段,需對患者的門診信息、住院信息等進行重新整理建冊。產后復診時除登記圍產保健手冊外,還需查找既往登記信息及附加記錄。該傳統(tǒng)模式下,高危孕產婦管理的連貫性雖可努力達到,但不保證效率[9]。信息化管理平臺實施掃描條形碼,孕產婦信息不會丟失。婦幼保健信息化管理的建設,實現(xiàn)了孕產婦信息在全市范圍內的共享,對高危孕產的篩查及時、準確,便于及時診治、干預,提升了系統(tǒng)的規(guī)范性[10]。
婦幼保健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高危妊娠管理是圍產保健的重點工作,加強信息化管理可降低孕產婦及圍產兒的死亡率[11]。所以,每例高危孕產婦都有必要進行管理。本研究顯示,研究組高危孕產婦死亡率、圍產兒死亡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婦幼保健信息化的應用對高危孕產婦管理對降低孕產婦、圍產兒死亡率,提升孕產婦滿意度的積極意義。
婦幼保健信息化管理的可行性,婦幼保健管理中,利用信息化手段使婦幼保健工作得以實現(xiàn),能使婦幼保健信息中蘊含的大量資源被利用,利于婦幼保健事業(yè)的發(fā)展。婦幼保健信息化管理以互聯(lián)網平臺為依托,可使管理系統(tǒng)操作簡便快捷,醫(yī)生僅需具備電腦操作基礎,通過電腦即可進行管理工作,同時系統(tǒng)升級維護也通過互聯(lián)網絡進行,不會對工作的開展產生影響[12]。信息化管理平臺的使用,省去了醫(yī)護人員煩瑣的手工登記工作,不但節(jié)省了紙張,還使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同時對孕產婦的系統(tǒng)管理水平也得到提高,為衛(wèi)生部門進行干預措施制定提供了及時的數(shù)據(jù)信息。
綜上所述,在高危孕產婦管理中實施婦幼保健信息化管理,可顯著降低孕產婦、圍產兒的死亡率,同時還能提升高危孕產婦滿意度,效果理想,可考慮推廣。
參考文獻
[1]董曉靜,常青,李力,等.重慶市危重孕產婦預警管理、救治和轉診系統(tǒng)構建與實施[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7,52(5):103-107.
[2]隋夢蕓,曹曉琳,李玉剛,等.危重孕產婦救治網絡建設評估及政策建議[J].中國婦幼保健,2018,33(18):6-11.
[3]王紅燕,馮素文,謝臻蔚,等.孕產婦盆底功能康復信息化管理平臺的構建及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8,53(7):35-39.
[4]張為遠,鄒麗穎.加強高齡孕產婦管理保障母兒安全[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7,52(8):505-507.
[5]張雪,齊慶青,劉鳳潔,等.年齡對經產孕婦孕產期健康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8,33(23):107-110.
[6]陳敦金.加強孕期和產時管理降低中國死胎發(fā)生率[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7,52(12):801-804.
[7]孟利平,李建梅.高危妊娠管理模式探討及效果評價[J].公共衛(wèi)生與預防醫(yī)學,2016,85(6):120-122.
[8]姚海宏,曹黎靜,高新躍,等.新媒體對孕產婦健康教育管理[J].解放軍醫(yī)院管理雜志,2018,25(11):70-72.
[9]丁臘春,劉朝鳴.基于移動互聯(lián)網+物聯(lián)網的孕產高危管理信息系統(tǒng)研究與設計[J].中國數(shù)字醫(yī)學,2018,52(11):336-338.
[10]張雪,齊慶青,劉鳳潔,等.年齡對經產孕婦孕產期健康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8,33(23):107-110.
[11]楊金菊.高危妊娠的的發(fā)病率與妊娠結局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18,26(11):78-80.
[12]馬常蘭,王燕,連燕舒.248例高齡經產婦圍產期結局的臨床分析[J].安徽醫(yī)藥,2017,21(12):2250-2252.
(收稿日期:2019-11-15) (本文編輯:桑茹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