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美珊
2019年全國卷化學考試大綱明確指出:“學生需具備通過對圖形、圖表的閱讀,獲取有關的感性知識和印象,并進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儲的能力;從提供的新信息中,準確地提取實質性內容,并與已有知識整合,重組為新知識的能力”。電解質溶液中的平衡圖像題是高三學生化學備考的重、難點之一。本文通過分析兩道全國卷理綜化學試題的特點,采取“小題大做”的方式,層層遞進,突破學生的疑點,以幫助學生提高高三化學的復習效率。
從近四年的全國卷理綜化學試題涉及電解質溶液的考查情況分析,選擇題中必有一題,命題情境主要以坐標圖的形式給予解答問題所需的信息??键c設置上,既包括對中和反應、弱電解質電離、鹽類水解、溶液導電能力的影響因素、混合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的比較、沉淀溶解平衡的影響因素等知識點的考查,也包括對數(shù)學圖形信息提取、定量推理等能力的考查。
選擇題涉及的電解質溶液中的平衡圖像題綜合性強,大多數(shù)考生存在畏難情緒,基礎較差的考生甚至隨意選取答案。同樣的題目學生經過幾次練習后,正確率并無明顯提升。筆者通過不斷反思和嘗試,發(fā)現(xiàn)若將該類選擇題改編成填空題,每個圖像可以承載多個不同的選項,設置梯度、拓展考點由易到難,可以幫助學生懂一題會一類,使得學生變得樂學且對該類題目的分析能力增強,再遇到類似題目時能夠靜心分析,不隨意選擇。此類試題經過“小題大做”改編訓練后,很多學生的做題正確率都有了明顯的提升。
電解質溶液中的平衡圖像題的類型可分為酸堿中和滴定曲線、難溶電解質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分布系數(shù)圖等。下面以滴定曲線為例進行分析,首先學生要了解橫、縱坐標的代表意義;然后觀察各曲線的變化趨勢(其中對比曲線找出同一條件下曲線之間的差別與聯(lián)系,多曲線時注意分析曲線變化的原理和交點);最后結合選項理解各特殊點(如零點、中和點、中性點)的含義并以此作為答題的突破口,逐步建構答題的思維模型。
滴定曲線包括中和滴定、氧化還原滴定等,其中中和滴定是高考的熱點,近四年的全國Ⅰ卷理綜化學均考查了這一熱點,雖然載體不同,但答題模式有跡可循。學生只要熟練掌握基礎知識,仔細分析題干或圖表,準確提取信息,就可以找到解題的突破口,從而順利解答試題。
例1(pH-lgc圖)(2017年高考全國Ⅰ卷理綜第13題改編)常溫下將NaOH 溶液添加到己二酸(H2X)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 與離子濃度變化的關系如圖1所示。
(1)曲線_____(填“M”或“N”)表示pH 與_____的變化關系。
(2)Ka2(H2X)的數(shù)量級為____。
(3)NaHX 溶液中,c(H+)_________c(OH-)(填“>”“<”或“=”)。
圖1
(4)當溶液的pH=4.6時,c(HX-)_____c(X2-)(填“>”“<”或“=”)。
(5)當混合溶液呈中性時,X2-、Na+、HX-、H+、OH-的離子濃度大小關系為_____。
解題策略:準確地從圖中獲取信息是解答此類陌生試題的關鍵。橫坐標為0.0 時(突破口),溶液中的c(X2-)=c(HX-),c(HX-)=c(H2X),因為Ka1(H2X)>Ka2(H2X),故c(H+)大(即pH 小)的為第一步電離,即曲線N代表第一步電離,曲線M代表第二步電離。當c(X2-)=c(HX-)時,Ka2=c(H+)≈10-5.4,所以Ka2(H2X)的數(shù)量級為10-6,此時溶液中NaHX、Na2X 的濃度相等,故NaHX 溶液中的c(H+)>c(OH-)。pH=4.6 時,由圖可知,即溶液中的,故c(X2-)<c(HX-)。當溶液的pH=7(中性點)時,由曲線M可知,,即溶液中的,故c(Na+)>c(X2-)>c(HX-)>c(H+)=c(OH-)。當,即溶液中的時,c(HX-)=c(H2X)。
例2(電導率-V圖)(2019年高考全國Ⅰ卷理綜第11 題改編)用NaOH 溶液滴定鄰苯二甲酸氫鉀(鄰苯二甲酸氫鉀H2A 的Ka1=1.1×10-3,K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對導電能力變化曲線如圖2 所示,其中b點為反應終點。
(1)混合溶液的導電能力與離子的濃度和種類有關,滴定至終點時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
圖2
(2)a、b、c三點的溶質分別是____。
(3)常溫下,b點混合溶液的pH_____7(填“>”“<”或“=”)。
(4)Na+與A2-的導電能力之和____HA-的(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c點的混合溶液中,Na+、K+、OH-、H+的離子濃度大小關系為____。
(6)在相同溫度下,a、b、c三點溶液中水電離出的c(H+)由小到大的順序為____。
解題策略:導電能力和加入NaOH 溶液的體積、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的關系是解題的關鍵。根據(jù)題干信息可以書寫出滴定至終點時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2KHA==K2A+Na2A+2H2O,從而推知a、b、c三點的溶質。常溫下,b點的混合溶液其pH>7,由方程式可知,滴定的過程中,c(K+)、c(HA-)減小,而導電能力上升,說明Na+、A2-的導電能力強于HA-的。滴定至終點時,c(Na+)<c(K+),由b點滴定至c點時,加入的NaOH 溶液體積較小,可得c(Na+)>c(K+)>c(OH-)>c(H+)。
在高三二輪復習中,匯集各種類型的電解質溶液中的平衡圖像題,可以幫助學生形成一個全面的認識。再根據(jù)薄弱知識進行“小題大做”的不斷強化,更新題目載體,可以加強學生適應新信息的能力,從而熟練應用已有知識和模型順利解答題目。
一是在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上延續(xù)穩(wěn)定的考查頻率,例如對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的比較、平衡常數(shù)的計算及其應用等的考查;二是增加陌生物質和陌生橫、縱坐標的含義在題中并存的情況;三是增強在圖像題的基礎上對數(shù)據(jù)的定量分析考查。
綜合以上分析,學生在高三復習備考過程中,要在平時的訓練中嚴格要求自己,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根據(jù)對應的題型,合理分析圖像和題干的信息,選準題目的突破口,選取合適的方法和技巧,只要落實好各個環(huán)節(jié),電解質溶液中的平衡圖像題一定能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