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莫扎特作為歐洲古典音樂奠基人之一,留給世人的作品多達600多首,總括當時所有的音樂類型,包括協(xié)奏曲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6987/6771494.htm\"t\"http://baike.baidu.com/_blank\"、交響曲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1346/13543614.htm\"t\"http://baike.baidu.com/_blank\"、奏鳴曲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9864/6202776.htm\"t\"http://baike.baidu.com/_blank\"、小夜曲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2202/5082285.htm\"t\"http://baike.baidu.com/_blank\"、嬉游曲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83382.htm\"t\"http://baike.baidu.com/_blank\",藝術歌曲,歌劇。文章通過莫扎特所處時代環(huán)境所創(chuàng)作的幾首歌劇作品對其演唱風格進行探討研究。
[關鍵詞]莫扎特;歌劇;演唱風格
一、莫扎特聲樂作品風格
作品的風格及個性其本質是在于藝術家自身對客觀生活審美有其獨特的見解和鮮明的表現(xiàn),同時也有著對世間萬物豐富的想象力,由于藝術家們的生活經歷和環(huán)境、自身的藝術素養(yǎng)、各自的情感生活以及審美都大為不同,形成受到時代、社會、民族等歷史條件所表現(xiàn)出來的個性和特色。
莫扎特的一生窮困潦倒,可他是善良的,他就像一個孩子對世間充滿著無數(shù)好奇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盡管自身的生活環(huán)境極其惡劣,也只是自己一人飽受著這其中苦澀,在其創(chuàng)作的作品中往往給人的印象是曲調優(yōu)美旋律朗朗上口、積極樂觀、充滿生機、幽默、活潑。
(一)旋律新穎
莫扎特是古典主義時期的作曲家,當時的音樂大多是服務于宗教和王公貴族。當時的作曲法和人們的審美要求是音樂必須莊重威嚴,讓人們產生敬畏之情,并認為人的耳朵一天能接受的音符是有限的,超過數(shù)額就會產生疲勞,所以當時的音樂大多旋律單一、緩慢。在莫扎特的歌劇《克里特王》公開演出時,褒貶不一,有將其評論為是最平凡、無聊的作品;他們認為這是一個剛到音樂之都維也納的年輕人為了表現(xiàn)自己的音樂,而在自己的作曲中加入太多的音符,花哨、輕浮。有的則認為莫扎特的這部歌劇旋律、音符都恰如其分地表達了那個時代的古典主義所特有的典雅和高貴,若是將音樂中的任何一段旋律或是任意一個音符舍去,都會使得古典音樂中的美和和諧被打破。
莫扎特在旋律音樂的創(chuàng)作上十分注重音樂織體上的律動感,他以非常輕快流動的音樂線條,突出他的精神面貌:自然安詳、典雅純潔。他把器樂伴奏和人聲演唱的曲線達到了最完美的結合,體現(xiàn)了最為融洽的一種并聯(lián)關系。莫扎特的歌曲普遍都是在小節(jié)中的弱拍弱位處開始,有的作品甚至跳過引子直接進入主題。莫扎特作品中的裝飾音最終成為他的一種代表性的產物,在聲樂作品之中的運用既獨特又重要,這些裝飾音作用于豐富音樂的靈動性,推出花哨、華美、浪漫的藝術風格。
(二)語言豐富
莫扎特的聲樂作品在語言取材上經常運用意、德、法三種語言。意大利語一直被認為是得體的歌劇語言,以至于在歌劇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被采用為主流語言,認為受過教育的人都不會認同其他語言來詮釋歌劇作品,而德文太粗野,不適合歌劇。但當時的皇帝認為應該創(chuàng)作一部本國語言的歌劇來讓自己和百姓們欣賞,邀請莫扎特來維也納是很有趣的構想,讓莫扎特創(chuàng)作一部德語體裁的歌劇。這一主張也促使莫扎特打破了意大利語言為歌劇服務的唯一語言,促進了德奧聲樂藝術歌曲、歌劇的發(fā)展,推動了歌劇題材風格的多元化,使其成為德國藝術歌曲早期的經典,他有著良好的語感,加上熟練的掌握、運用和理解使其譜寫出動聽的歌曲有著巨大的先決條件。
(三)題材多樣
莫扎特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題材新穎獨特,有的是意大利式的歌曲;有的像歌劇的詠嘆調;有的則是兒歌;還有的運用詩人的韻文。歌劇創(chuàng)作中所講述的故事內容也豐富新穎。
歌劇詠嘆調風格:作品《路易斯燒毀情書》,這部聲樂作品展現(xiàn)出莫扎特過人的抒情及戲劇才華,講述了一位名叫路易斯的婦女把對她不忠誠的愛人的來信付之一炬,在鋼琴伴奏里出現(xiàn)了描繪火的旋律音樂。并使人們源源不斷地在他的歌曲中獲得情感的迸發(fā)和心靈上的共鳴。[1]
兒歌風格:莫扎特非常喜歡小孩,他的《初春》《兒童游戲》《渴望春天》都具有濃厚的兒歌和民謠風格,這幾首都作于1791年,歌詞用德語譜寫。其中《渴望春天》這首作品生動形象地體現(xiàn)了孩子們在凄涼寒冷的冬天里對溫暖春天的盼望和思念,表達了孩子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詩歌風格:《紫羅蘭》此歌以歌德的一首小詩為素材,運用擬人化的手法描繪的一朵紫羅蘭對草原牧羊女的癡情和幻想,以及牧羊女沒在意將紫羅蘭將其一腳摧殘的故事。該曲在伴奏上,鋼琴第一次脫離了主旋律。
2、《我心愛的寶貝》
(一)作品背景
《我心愛的寶貝》這首男高音詠嘆調選自歌劇《唐璜》中的第二幕,由安娜的未婚夫劇中男高音角色奧塔維奧演唱。選段背景介紹的是安娜的父親為了保護女兒,被貴族唐璜無情殺害,奧塔維奧通過各種證據,推斷出殺人兇手是花花公子唐璜,告訴鄉(xiāng)間百姓,他要去報官,讓唐璜得到法律的制裁,奧塔維奧同時立誓要與唐璜生死決斗,為安娜的父親報仇。突出了奧塔維奧的正面形象和他下定決心與唐璜決斗的勇敢,以及他對未婚妻安娜真摯的愛。
(二)演唱的處理
莫扎特作品被視為世界音樂文化珍寶,其中他的聲樂作品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存在價值。莫扎特作為歐洲最杰出的古典主義音樂家之一,他的聲樂作品嚴格體現(xiàn)了歐洲當時發(fā)聲體系的所有要求。被譽為聲樂訓練的“試金石”。在學習莫扎特聲樂作品時,不僅可以讓初學者對美聲聲樂的狀態(tài)和氣息支持上容易有所領悟,同時莫扎特的一些聲樂作品極具難度,對聲音的練習和揣摩也頗有其藝術價值。
1.聲音的要求
莫扎特作為歐洲古典主義音樂的集大成者,他的音樂以連貫、典雅、高貴為主要特征,聲樂作品在學習過程中,要求把每個音符唱得連貫,一氣呵成,不能有停頓、轉音和滑音,這些正是美聲唱法的基本和精髓,莫扎特在此要求上強調聲音的器樂化?!段倚膼鄣膶氊悺愤@首歌劇詠嘆調在聲音的運用和處理上面,對歌唱者的基本功和技術來說,所需的要求十分嚴格,莫扎特的聲樂作品在演唱時,聲音清脆、靈活地跑動,同時還要能渲染觀眾,音色悅耳、動聽、充滿活力。此曲前后兩段中,每段的A樂段(8-29小節(jié))聲音要求親切、溫柔、明亮,大線條地把旋律放出來。在演唱A樂段的時候音域從中音區(qū)逐漸往高音區(qū)延伸,伴奏聲部為二八的平穩(wěn)地進行,我們在演唱的時候應注意,因為歌詞較多,喉頭要穩(wěn),否則聲音斷斷續(xù)續(xù)會破壞聲音的連貫性;音質上唱得不要太重,不用將聲音打太開,要相對輕柔;同時在演唱時多看伴奏聲部的表情術語,樂段句首(第8小節(jié))dolce,以及12-13小節(jié)的漸強漸弱,這些地方都能促進歌劇主人公情緒的醞釀,所以不可忽視。
2.節(jié)奏、音準的準確
節(jié)奏上,我們從伴奏聲部不難看出,作品前后兩段,每段A樂段為八分音符分解和弦組成,B樂段為十六分音符組成。A段輕松,平穩(wěn);B兩段緊張,激進。兩段形成鮮明對比,對這種松緊交錯的節(jié)奏演唱者需理性控制,收放自如,不可隨著情緒的變化越唱越快,最后成斷線風箏,不受控制。
音準上,第一段和第二段旋律音大致相同,其中后段中的A樂段與前段A樂段有幾處臨時變化音的不同需注意;后樂段中的B樂段與之前產生了一些新的旋律升華,這都是一些譜面上能看出來的音高變化。要說的是在唱兩段的A樂段時,每次起音的第一個音不要產生滑音,這是許多聲樂學習者在處理作品時不細心的壞習慣;再者是在演唱兩段的B樂段中的華彩部分時,由于音程太過密集,很多聲樂學習者想蒙混過關,濫竽充數(shù)。把華彩部分的音唱得模模糊糊,敷衍了事,這既是對自己的專業(yè)性的否定,對聽眾的不負責,也是對作曲家的一種不尊重。在練習這段華彩時,一定要有一個意識,慢速、慢速、再慢速。將華彩部以四音為一單位,每組的起音唱的略微重一點,慢速地哼唱出來,務必把每個音都唱準,時值唱飽滿,然后再逐步將速度提升,并且隨著華彩音高由低轉高,口腔的打開程度也由小變大,反之則由大變小。這樣長期的練習才可攻破音準在華彩上的難關。
3.元音的規(guī)范
聲樂是語言的藝術,在演唱的過程中為了刻畫鮮明的人物形象,語言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莫扎特的聲樂作品中,男高音往往給人的印象是一個小清新,小王子的印象。演唱者在演唱時,不應該追求聲音的集中和金屬色彩,使得聲音聽上去僵硬、機械?!段倚膼鄣膶氊悺愤@首歌,在歌詞上來說可謂是難度頗大,由于旋律聲部音程眾多,歌詞也不少,導致每個字在音上的停留時間都非常短促。同時由于小音程上下波動的頻率很高,使得演唱在初學此作品時,歌唱語言往往都是斷斷續(xù)續(xù)、一瘸一拐,不連貫,不平穩(wěn)。讓人在聽覺上產生一種不安和焦躁感。因為意大利語在語言上每個詞都是元音結尾,且歌曲中延長音普遍是元音,所以我們在學習此歌曲時可以先把每個單詞當中的元音“a,e,i,o,u”摳出來,再帶上旋律來慢速練習調整,做到一個音到另一音的過度上能讓元音氣息平穩(wěn)、位置統(tǒng)一的唱出來,然后逐步的練習,讓自己養(yǎng)成習慣,以字、詞、句為單位把整首作品把握好。
莫扎特的歌劇作品是他所有聲樂作品中最輝煌的,也是他一生中最高的藝術成就。有人曾說:想了解莫扎特,就得先學習、解讀他的歌劇。莫扎特的歌劇,充滿了戲劇性的魅力,充分表現(xiàn)了莫扎特在音樂上的戲劇天賦。他的歌劇中,合唱、重唱、詠嘆調將他的音樂才華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而劇中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刻畫,也在他的詠嘆調里表現(xiàn)得栩栩如生。[2]
注釋:
[1]劉 凱.莫扎特藝術歌曲賞析[J].時代文學,2009(07):127—128.
[2]呂 環(huán).淺談莫扎特聲樂作品演唱技巧[J].運城學院學報,2005(03):94—95.
[收稿日期]2019-10-08
[作者簡介]鄧 羽(1992— ),男,湖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教師。(黃石 435109)
(責任編輯:崔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