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日常音樂教學當中,應當以培養(yǎng)和提高初中生的音樂藝術修養(yǎng)和審美水平為目的,促使學生在良好的藝術學習環(huán)境中積極自主地參與到音樂學習當中,這樣有利于音樂課程教學的有序、順利開展并達到新課標審美教學的要求,提高音樂賞析課程的質量和教學成效。
[關鍵詞]初中音樂;審美教育;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20)04-0037-02
[收稿日期]2019-12-17
[作者簡介]姚松華(1977— ),男,江蘇省高郵市秦郵初級中學一級教師。(高郵 225600)
初中階段音樂課程以培養(yǎng)和提高初中生的音樂藝術修養(yǎng)和審美水平為目的,因此關注初中音樂課程中審美教育的推進和開展,重點要求對學生進行音樂審美賞析教育。本文基于多年的初中階段音樂課程教學經驗,探討審美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學組織策略。
一、初中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重要性
審美教育是指通過有效的教學和引導,使得學生對美有直觀的概念和一定的感知能力,并具備欣賞、分析、評價、創(chuàng)造的素質。音樂是情感抒發(fā)和藝術傳播的載體,音樂文化源遠流長,是學生接觸美和鑒賞美的開端,在初中階段組織開展審美賞析課程教學可以有效觸發(fā)學生的藝術性,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和全面發(fā)展。豐富了音樂課程教學意義,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和音樂鑒賞能力[1]。
二、初中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因地制宜,合理施教
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成長發(fā)育和價值觀建立的關鍵時期,學校教育必須緊抓該時期的審美觀和美學意識,強化對學生“美”的素質培養(yǎng)和正確引導,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和文化修養(yǎng)。因此,在音樂課堂的審美賞析環(huán)節(jié)中,音樂課任教師必須嚴謹、認真篩選課堂音樂素材,挑選經典且意義非凡的、健康且貼合實際生活的音樂作品作為音樂賞析課堂的教學范例,從而在課堂中有效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曲段的審美教學和賞析講解,提高課堂品質和學生音樂品位。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的音樂賞析課來說,這篇樂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深厚的文化故事是學生并不熟知的,它曾是《八路軍大合唱》中的其中一首樂章,更名后歌詞 略有改動,是誕生于中國人民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革命樂章,是我國革命時期的精神集聚。該樂曲氣勢浩大,堅毅豪邁,磅礴奔放,節(jié)奏明朗堅定,歌詞更是雄偉宏大,突出表現(xiàn)了我國人民解放軍英勇奮戰(zhàn)勢不可擋的氣勢和力量。這首樂曲無疑是具有高度的價值和意義的,卻在互聯(lián)網和視頻媒體發(fā)達的今天被改編、被泛娛樂化,失去了它原本莊嚴肅穆的主題和意義。學生在這種環(huán)境下,所聽到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是毫無文化價值,毫無藝術性可言的,且誤導了學生對歌曲本意的理解和感受,逐漸喪失了審美判斷力。因此,教師應該在課堂當中正確傳達樂章的內涵和意義,對學生進行深化教育,引導學生體驗音樂美感和辨識俗雅,針對某些莊嚴肅穆的歌曲應當正確對待,不要被泛娛樂化的媒介錯誤引導,才能有利于學生健康地理解和賞析曲目,促進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審美觀[2]。
(二)注重基礎,掌握要領
基礎樂理知識的學習是學生音樂課程學習的基礎,更是音樂賞析與音樂審美的基礎,只有以扎實的樂理基礎為前提才能更加全面地、充分地對樂曲進行評價和賞析,也才能更進一步加深對音樂藝術的了解。要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就要靠音樂老師對學生進行樂理知識的系統(tǒng)教學和音感培養(yǎng),讓學生具有一定程度的音樂感受力和鑒賞能力。對多樣化的音樂類型進行學習和品賞,有助于學生音樂才華的開發(fā)和音樂興趣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參與到音樂創(chuàng)作當中。此外,初中音樂課程使得學生的樂理知識能夠豐富學生的音樂細胞,有助于學生把握鑒賞樂曲樂章的技巧、步驟,是打開音樂世界大門的一把重要的“鑰匙”。因此,在初中音樂審美教育當中,教師應當極力重視學生對基礎樂理知識和技巧的了解和熟悉,通過反復練習和多聽多體驗樂曲來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注意同一首音樂作品中不同部分的情感、力度、速度的變化去加強對音響的感受和對音樂作品情感的把握[3]。
以《山野放歌》中的欣賞曲目《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為例,教師可以借助本課的曲目對學生的節(jié)奏感和樂感進行啟發(fā)。在練習本曲第一部分開場唱詞“一道道的(那個)山來喲,一道道山,咱們中央(噢)紅軍到陜北”一句時,學生明顯可以了解到該句節(jié)奏奔放不受限制,速度緩慢,每個唱詞猶如空谷來音,帶著悠遠的唱腔;與前一部分截然不同的是,在第二部分熱鬧喧歌當中,伴隨著是愉快且明朗的歌曲節(jié)奏,傳遞出的是鄉(xiāng)村熱鬧的氛圍和融洽和諧的生活環(huán)境,在鄉(xiāng)村里愉快安逸自在地生活。教師必須指導學生從中細細品味理解兩部分感情的變化和轉換。通過對課文曲目材料的對比分析,教師可以側重從曲調、節(jié)奏、力度、速度等方面展開分析,逐步探索音樂作品傳遞出的內容和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有助于學生更貼近曲目傳遞的音樂信息和文化意義。教師還可以通過對比同一作品的不同樂章片段來強化學生對音樂要素的感知和理解,借助多媒體設備,選取一段經典音樂配曲,由學生根據電影場景調試同段音樂作品所適合的不同場景,并利用音樂軟件對音樂素材進行速度加快、放慢,力度加強、減弱等演唱、演奏處理,最終由各小組展示自己配好的音樂作品,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并投票產生最佳的音樂配曲,以此體會不同的節(jié)奏和速度的音樂作品所傳達出來的含義是截然不同的。在教師的指導和分析下,通過不同的樂曲素材的橫向多角度對比,學生能夠在腦海中形成概念,對每個重要音樂要素的作用和曲目風格、樂器風格等都有強烈的感受,在不斷積累賞析曲目當中得到審美提升。
(三)加強訓練,保證效果
大部分學生對音樂課堂的興趣都集中在鑒賞音樂環(huán)節(jié)當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來提升課堂的審美教學效果,選取多元的音樂鑒賞素材作為教學材料,對學生的樂感進行訓練。以九年級(上冊)的欣賞曲目《梁山伯與祝英臺》為教學案例。此曲目有八個樂章,每個樂章有不同的故事階段,整個樂章由一段為人們熟知的凄美愛情故事為情感線索,通過小提琴的協(xié)奏傳達出每個階段的情感和故事,烘托出不同的氛圍。此樂曲是奏鳴曲,曲式結構復雜,以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xiàn)部、尾聲五部分有序展開。在實際課堂賞析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對這個民間故事的熟悉度,引導學生去體會分析每個音樂片段的情感表達和音樂要素。通過對每個音樂片段的細品和賞析,引導學生對音樂片段的情緒表達,通過想象和藝術審美,喚起對曲目的情感共鳴,以此達到理解音樂的目標和提升鑒賞審美能力。例如,教師可以選取呈示部作為音樂賞析的示范,從“草堂結拜、三載同窗、共讀共玩、十八相送”這部的四個樂段中,提問學生對樂章的情緒理解和表現(xiàn)理解,引導學生分析出該部樂段抒情愉悅、輕快歡樂的節(jié)奏氛圍塑造的音樂情感和音樂氛圍,體會音樂的塑造性和變化性。再對比再現(xiàn)部,故事的情節(jié)也相應發(fā)展到高潮迭起的祝英臺抗婚逃走,奔至墳前痛哭,整體的音樂氛圍和樂曲也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教師引導學生細細品味樂曲當中的悲和痛的表現(xiàn)形式,可以通過影片素材或是想象畫面的構筑,與樂曲的情緒產生最大的共鳴。同理,學生在寧靜和安詳?shù)囊魳贩諊锌梢悦黠@感受到該片段的音樂情緒(悲傷與無奈之情)。《梁山伯與祝英臺》的藝術價值不止于其民間故事的傳播度廣和反抗統(tǒng)治階級的精神意義,在音樂教師的引導下,更要結合音樂演奏所表達的情緒去理解,深刻體會作品的藝術性。
(四)培養(yǎng)能力,不斷創(chuàng)新
教師在音樂審美教學中要不斷增強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造力和音樂審美力,學生通過對音樂作品的鑒賞評價,其實是以一定的審美原則、運用一定的技能技巧知識,對音樂作品進行分析評價的過程。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學生可以開展多種表演形式,對曲目進行改編創(chuàng)作和再挖掘[4]。學生在教師輔助下對作品進行二次開發(fā)或再現(xiàn),也是重要的審美途徑之一,更是學生的思想、文化、修養(yǎng)統(tǒng)合后的表達。學生在此過程中完成的不僅是審美,更是創(chuàng)作美。例如,在集體鑒賞《瀑布與溪流》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腦海中構筑出音樂意境,深入感知音樂精髓,并發(fā)揮想象力,將聆聽到的音樂世界用歌唱、語言或圖畫方式進行表達,培養(yǎng)音樂創(chuàng)造力。
(五)發(fā)揮優(yōu)勢,事半功倍
初中音樂的審美教育,目的不局限于對學生樂理知識和樂理技巧的教學和科普,而是在于對學生音樂素養(yǎng)和審美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開發(fā)學生的音樂興趣,帶動學生參與到音樂作品的評價當中,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和鑒賞積極性,增加學生的音樂體驗和樂感、創(chuàng)造力。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創(chuàng)設豐富有趣的課堂情境,使學生對樂曲更深層次地進行理解和演繹,教師也可以通過多種教學方式與審美教學的結合,組織學生表演音樂短劇,在此基礎上,提升學生對音樂素材的理解,使學生投入到音樂作品的審美分析和品味當中去創(chuàng)造全新的藝術形式。
結 語
審美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也是全面提升初中階段學生對音樂鑒賞和藝術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技術和設備,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音樂意境,營造良好的審美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敏銳的藝術審美眼光,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學習了音樂知識,提高了審美鑒賞能力,初中音樂教學得以健康發(fā)展。
注釋:
[1]黃遠春.論初中音樂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5(26):204.
[2]蒲 潔.淺談初中音樂審美教育的對策[J].才智,2014(01):276.
[3]王 艷.新課程背景下初中音樂欣賞有效性教學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19):8—10.
[4]林秀清.淺談如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J].音樂時空,2015(21):179.
(責任編輯:劉露心)當代音樂·2020年第4期陳 珠:慕課在中職音樂課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