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船級社 劉孟云 羅林軍
2018年,環(huán)境保護部批準并與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發(fā)布了國家環(huán)境保護標準《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GB3552-2018),該標準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下強制執(zhí)行的標準,已于2018年7月1日起實施。
此外,新國標實施后,《內河船舶法定檢驗技術規(guī)則(2019)》《國內航行海船法定檢驗技術規(guī)則(2020)》也先后納入了新國標的檢測和排放要求,將分別于2020年6月1日和2020年8月1日起實施,同時,交通運輸部印發(fā)的《交通運輸部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水污染防治法>執(zhí)法檢查有關港口與船舶水污染防治要求任務分工》文件中,明確要求400總噸以下內河船舶在2021年達到水污染物禁止排放的新要求,現有船舶也將在2020年底完成改造。
這些新的排放標準,對船舶生活污水排放技術帶來了哪些改變,產生了哪些影響,實施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問題,如何才能更好地履行新國標要求?
排放標準的技術要求不僅與國際公約接軌,且在某些方面更嚴于國際公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船舶生活污水的排放指標較國際公約不僅對“船舶”的定義更廣,包括了除軍船以外的各類排水或非排水船、艇、水上飛機、潛水器和移動式平臺,而且新增了氨氮指標,并提高了總懸浮物、生化和化學需氧量的限值標準(見表1)。
二是內河、距離最近陸地3海里內污水排放指標和形式更嚴格。MARPOL附則IV及法規(guī)對于經認可的生活污水處理裝置處理達標后的生活污水無論航行中還是靠泊時均允許排放,但是新國標對內河和距離最近陸地3海里內,即使生活污水已經處理裝置處理達標,也要求船舶在航行中排放,即船舶停泊時(靠港或拋錨)不能排放(見表2)。
三是監(jiān)督檢查以實船檢測結果作為判定依據。MARPOL附則IV不要求在港口國檢查時對營運船舶進行生活污水取樣分析,主要是通過產品型式認可、實船安裝驗證和調試、營運后的正確運維,來確保生活污水處理符合排放限值。而國標規(guī)定將生活污水處理裝置排放監(jiān)控位置,生活污水污染物的檢測數據作為判定排污行為達標與否的依據,即PSCO將通過在這個位置對排放的生活污水進行取樣分析來判定船舶是否符合排放要求和處罰。
表1 船舶生活污水排放技術指標
不可否認新國標的實施,比IMO的要求更重視實效,從根本上杜絕了生活污水處理設備成為“擺設”或“濫用”,要滿足排放限值,必須從產品設計、型式試驗、船上安裝、使用、運維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嚴格把關,來確保生活污水處理設備處于正常工作狀態(tài),特別是實船上的使用和運維,一旦處理設備的使用條件遭到破壞,處理設備的處理流程就將失衡,甚至喪失處理能力。
但是,實船檢測現狀形勢嚴峻。在新國標實施前和實施初期,國際、國內都已開展過實船取樣調查,如IMO PPR 6/14 Draft amendments to MEPC 227(64)提及荷蘭對127艘船實船取樣卻只有4艘滿足排放標準,國內某航運公司對旗下34艘船舶的40臺生活污水處理設備進行實船取樣也只有8臺處理設備全部5個指標合格,根據該公司的調查報告:
1、同型號產品,有合格也有不合格;
表2 新國標的污水排放控制要求
圖1 船舶生活污水接收管
2、國產和進口設備均有不合格;
3、新船和舊船都出現不合格;
4、在制造廠代表指導下操作,也存在不合格;
5、排除了實船安裝不合理、廁所不合理使用化學藥品、活性泥培養(yǎng)不合格、操作不當等必然因素后,仍存在不合格。
雖然上述實船取樣檢測結果可能存在實船上的干擾因素,如流入水的質量;處理設備零部件老化,如氣泵泵氣能力下降、紫外線燈管光強性能下降、過濾膜臟堵、破損;運維不當和取樣不合理等情況,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船舶生活污水排放的真實情況,給業(yè)界敲響了警鐘。
新國標3552-2018要求實船采樣按JT/T409執(zhí)行,該標準規(guī)定了生活污水處理裝置排放水和生活污水儲存柜原污水的采樣方法,包括采樣時機、采樣對象、采樣方法、采樣次數、采樣體積、采樣容器、樣品保存和采樣記錄。同時,新國標也確定了水樣檢測方法(表3)。因此,新標準的要求已經完全覆蓋了取樣、檢測和判定各個環(huán)節(jié),然而國際上IMO并無相應的實船取樣導則。
新國標在實際執(zhí)行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尚待明確。首先是取樣時機,采樣標準要求在處理設備穩(wěn)定工作狀態(tài)后采樣,但是如何判別“穩(wěn)定工作狀態(tài)”,標準并未給出解釋或定義。而處理設備按IMO MEPC.227(64)進行處理設備型式認可時,除查看設備運行情況外也允許正式試驗前進行水樣檢測來判斷是否處于正常穩(wěn)定工作狀態(tài);其次是采樣次數,采樣標準只規(guī)定了采樣總數,沒有對采樣時間或間隔給出原則,集中采樣是否合理,是否已包括平行樣的采集,而產品型式認可時,取樣則覆蓋了每天的使用工況、水質環(huán)境和設備環(huán)境,同時還會采集一定數量的平行樣品,排除干擾數據;再者是檢測數據直接作為判定數據是否合理,相比產品型式認可將試驗過程的所有檢測數據的幾何平均值作為判定值,新標準中未明確數據處理方法;還有就是樣品保存和分析方法,是否接受使用表3之外的其他等效標準,如產品認可導則要求對BOD5和COD檢測用的ISO標準;最后是檢測數據的誤差系數,特別是在采集數據較少和使用快速檢測設備時,是否可以考慮引入誤差系數。
表3 新國標確定的水樣檢測標準
因此,鑒于上述執(zhí)行新標準時遇到的問題,業(yè)界也迫切希望能有一個類似取樣導則一樣的“標尺”,規(guī)范取樣和檢測。
考慮業(yè)界在履行船舶生活污水排放新標準的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很多,各地域也從實際情況出發(fā),給出了監(jiān)督檢查和處罰的時間表,如滬交航函[2020]178號文,但這基本跟新法規(guī)生效日期一致,即2020年下半年。如何確保履“標”安全呢?
首先,根據新標準在內河和距離最近陸地3海里內,不論是否安裝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只要船舶停泊,都需要設置收集艙,未安裝和暫停使用生活污水處理裝置的船舶還需將收集的船上生活污水接入接收設施,能正常使用生活污水處理裝置的船舶則用來收集經處理合格的排放水,在航行中排放。因此,所有船舶都應考慮設計安裝好收集艙/柜/裝置。
圖2 船舶生活污水接收處置和監(jiān)管的解決方案
同時,全面排查、解決實船安裝和運維中可能導致處理設備失效的各種因素,提高管理和運維水平,必要時委托專業(yè)檢測機構按新標準要求進行實船取樣和檢測,以確保處理設備處于正常穩(wěn)定的工作狀態(tài),避免違規(guī)風險。
此外,實船上的應用需求,也促使業(yè)界思考如何進行產品升級,提高產品處理能力和穩(wěn)定性,以及操作和運維的便利性。因此,更便捷、更智能、更穩(wěn)定的設備將逐漸成為市場新寵,目前國內已有多家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制造廠開發(fā)了生化膜化法、電解膜化法等改進型產品。
多管齊下,促進了環(huán)保的船舶設計、船舶營運方案的誕生,也促進了智能化岸基船舶生活污水接收裝置、移動式船舶污水接收船、岸基船舶污水處理單元、便攜式一體式便器等新型產品制造。這些設計和方案針對船舶個性設計,確保船舶生活污水排放達到要求;智能化的處理設備根據船舶使用工況自動調節(jié)工作狀態(tài),給出運維方案;智能化的接收裝置能夠識別船舶信息、記錄排放數據,并與大數據比對,也能做到遠程監(jiān)控,方便監(jiān)督檢查,從根本上解決偷排漏排;移動式智能處理單元也解決了污水上岸轉運難處理的難題,圖2是某公司設計的船舶生活污水接收處置和監(jiān)管的解決方案,利用北斗系統、互聯網、大數據等前沿科技,設計的船舶生活污水智能處理與監(jiān)控系統。
綜上所述,船舶生活污水排放實施的新標準高于IMO要求,這體現了我國對保護水環(huán)境的力度和決心,促使了我國船舶行業(yè)進行產品升級,提升了從設計到使用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重視程度。業(yè)界也迫切希望能有配套的執(zhí)行導則,完善現有標準的技術細節(jié),促進業(yè)界高效、便捷的履行新標準,推動船舶及相關裝備制造業(yè)綠色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