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娟
初中生想法很多,個性也很鮮明,但受以往固定的寫作格式的束縛,在寫作時難以展現(xiàn)獨特的寫作個性。按照既定的寫作格式寫出來的文章都是千篇一律的。教師應重視初中生的獨立思考,讓他們在寫作中展現(xiàn)自己的個性,創(chuàng)造出獨具魅力的作品。
現(xiàn)在很多學生的作品大都千篇一律,完全沒有個人特點,不能體現(xiàn)學生自身的個性。原本初中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個性特點,讓學生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融入自己獨具個性的感受、感悟、思考和認識。
一、重視學生的想法
每一名學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初中生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想象力獨特,他們喜歡幻想,對事物也都有自己的看法,當自己認定一件事或是一種思路的時候,就會一直貫徹下去,對寫作更是如此。學生在寫作之初都會有自己的構思和寫作方式。在寫作時,也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寫出有個性的文章,給其他同學帶來不同的靈感。
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教材第一單元的寫作內容是“寫出人物精神”,不同的學生所用的描寫方式不同,運用的修辭手法,描寫人物的方法也不同。就如《回憶魯迅先生(節(jié)選)》一文對魯迅先生生前的一些事件的描寫非常詳細,不同的學生閱讀,對魯迅的認知可能是不同的:有些學生認為魯迅先生很平凡;而有的學生就會認為魯迅先生很偉大。這兩種完全相反的認知就表明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的認知是不同的。
當教師給學生限定了寫作思路后,學生就會認為教師規(guī)定的思路和方向一定是對的,從而把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全都隱藏起來,導致寫出來的作品千篇一律。在寫作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面對同一個作文題目,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認知,寫作角度也不盡相同,寫出來的文章可能會異彩紛呈。教師在閱讀學生作品時,也會發(fā)現(xiàn)自己從未想到過的角度,所以,教師不要人為去限定學生的寫作思路。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特點
初中生對寫作的了解還不是很全面,也沒有固定的寫作方法。剛開始鍛煉學生寫作能力時,教師要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寫作方法。在這個階段,教師的干預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影響,學生如果按照教師的規(guī)定和要求去寫作,若是習慣了就很難展現(xiàn)自己的寫作個性,也會降低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在該階段,培養(yǎng)學生自己的寫作個性是最重要的,教師可以給與相應的指導,但不能干預太多。
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教材第四單元的寫作要求是怎樣選材。材料來源于生活,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不同,選材自然不同,可以是身邊發(fā)生的事,也可以是從書籍資料中讀到的材料。教師可以提供一些資料供學生參考。
學生所選材料一定是觸動了自己的,教師可以給出一個中心,讓學生判斷所選題材是否與中心相符。當學生選擇的題材與中心差距太大時,教師可以聆聽學生的想法,然后引導學生準確理解,找到合適的材料。學生有自己的想法,教師要尊重學生,并幫他們完善看待事物的方式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個性。
三、培養(yǎng)個性,完善寫作
學生的個性存在很大差距,他們的寫作也獨具特色。這個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叛逆期,有的人活潑、外向,有的人沉靜、內向,這也決定了他們所寫的文章風格不同,或狂放熱情,或內斂含蓄。教師要把學生的個性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讓學生培養(yǎng)自己獨特的個性,同時也完善自己的寫作,讓作品展現(xiàn)自己的個性。
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教材第二單元的寫作內容是學習抒情。抒情方式有很多種,文章運用抒情方式會更動人,更富情感,讓讀者產生強烈的共鳴。學生性格不同,所用抒情方式也就不同。我們常見的抒情方法有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學生要對這兩種抒情方法運用自如,根據(jù)不同的寫作內容,靈活運用。
不同的學生對不同的事物理解不同;對相同的事物,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理解。對同一件事,有人看到了幸福和喜悅,但有人卻感到了悲傷,在寫作時就會抒發(fā)不同的情感,就會體現(xiàn)作者不同的個性。教師指導學生怎樣在文章中更好地抒發(fā)情感,什么樣的情感可以表達,而什么樣的情感不需要表達,讓學生明白寫作中如何把控自己的個性,以幫助學生完善寫作。
初中生的寫作呈現(xiàn)出極強的個性色彩。教師在教授學生寫作時,可以適當引導學生在寫作時更好地展現(xiàn)自己的個性。要尊重學生的想法,引導學生在作品中抒發(fā)真情實感,培養(yǎng)自己的寫作個性,完善寫作內容,找到適合自己的寫作方式,避免作品千篇一律,重視個性化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