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紅
(內蒙古自治區(qū)婦幼保健院兒內科,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腦性癱瘓為小兒大腦發(fā)育尚未成熟前受損傷而出現的各類綜合征,以姿勢異常、中樞性運動障礙為主要表現形式,如若不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會對其今后運動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1]。腦性癱瘓往往伴隨癲癇出現,為患兒腦損傷進一步加重的表現。在本文中,筆者選取我院于近年來收治的50例小兒腦性癱瘓合并癲癇的臨床樣本用于研究,針對臨床治療效果展開深入研究?,F做如下報道。
以我院兒科在2017年3月~2019年5月期間收治的50例小兒腦性癱瘓合并癲癇的臨床樣本作為本次回顧性分析的對象,所有患兒均符合1988年全國腦性癱瘓座談會關于疾病的相關標準規(guī)定與分型。男性27例、女性23例,患兒年齡范圍為6個月-3歲5個月,平均年齡為(1歲3個月±3個月);其中低張力型8例、痙攣型28例、手足徐動型6例、混合型5例、其他3型。經統(tǒng)計,與小兒腦性癱瘓合并癲癇相關的可能致病因素如:早產兒24例、顱內出血5例、新生兒窒息14例、高膽紅素血癥4例、其他3例。經檢驗,所有新生兒對象基本信息無顯著性差異,P>0.05,能夠用于本次臨床研究。
所有患兒均接受針對性綜合治療方法,①如基于患兒疾病病情而利用簡單器械開展鍛煉,如運動功能鍛煉、日常生活鍛煉等[2]。②為患兒提供基礎推拿按摩,通過刺激四肢軀干提升其肢體感知功能等。③為患兒提供抗癲癇藥物,如奧拉西坦等。④有針對性給予中醫(yī)針刺療法或電治療。
從臨床治療有效性、腦電圖檢查結果兩方面出發(fā)進行研究。其中,臨床治療有效性方面,將療效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類。顯效:患兒癥狀基本消失,且癱瘓肢體功能基本得到恢復,未再發(fā)作癲癇且無異常反射動作[3]。有效:患兒癥狀得到一定減輕且癱瘓肢體功能有所恢復,癲癇發(fā)作次數明顯減少,存在一定頻率的頭控、肢體擺動異常但有所減輕。無效:患兒運動功能未改善,異常反射存在且無減少,甚至嚴重,癲癇未好轉。
以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于患兒治療前后癥狀改善情況、腦電圖改善情況兩方面進行對比檢驗,P<0.05,則表明差異顯著,即臨床治療效果明顯
經治療,50例患兒中共有16例顯效,24例有效,10例無效。與治療前相比,差異顯著,P<0.05。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治療前后小兒腦性癱瘓合并癲癇臨床治療有效性
經治療,50例患兒中共有腦異常者43例(86%),其中非特異性10例、局灶性癇樣放電23例;與治療前(52例均腦異常)相比差異顯著,P<0.05。
腦性癱瘓作為常見、典型的小兒神經系統(tǒng)疾病,通常為多種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伴隨當前我國臨床醫(yī)學水平的發(fā)展,婦產科新生兒搶救技術的逐步提高,盡管危產兒的存活率相比于過去顯著提升,但腦癱發(fā)病幾率仍然居高不下。臨床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小兒腦性癱瘓發(fā)生幾率在8‰—4%。眾所周知,小兒腦性癱瘓嚴重影響小兒智力、運動功能,患兒往往伴隨不同程度的癲癇、智力低下、感知功能異常以及行為異常等癥狀,對于其今后的生長發(fā)育、生命健康極其不利。癲癇是小兒腦性癱瘓最為常見的合并損傷,臨床研究表明,癲癇與小兒腦性癱瘓兩者間存在著極為相似的病理基礎與發(fā)病病因,如若兩者合并存在,十分容易促使癲癇持續(xù)狀態(tài),嚴重者危及生命。
腦性癱瘓首次發(fā)作時間往往較早,患兒發(fā)病多在1歲內,往往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早期驚跳,并且十分容易誤診。值得關注的是,小兒腦性癱瘓合并癲癇患者的腦電圖出現異常的幾率非常高,故可作為其臨床疾病的診斷依據;且腦電圖異常表現特征不同往往表示著其癲癇療效的不同。與其他疾病一樣,小兒腦性癱瘓合并癲癇的早期及時診斷與治療,以及后期的定期隨訪、疾病控制是防止病情發(fā)作造成二次腦損傷的關鍵點。當腦性癱瘓患兒癲癇發(fā)作時,為了降低對于腦部的損傷,要迅速采取癲癇發(fā)作控制措施,部分患兒需要長期服用大劑量兩種或兩種以上抗癲癇藥物;但在這一過程中,鑒于患兒年齡尚且較小,較大的藥物使用劑量與較長的藥物使用周期往往容易對患兒產生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如何在日常治療過程中通過提供科學的功能鍛煉、推拿按摩以及電刺激治療等,輔以一定的藥物治療非常必要。
在本文中,筆者將近年來于我院確診為小兒腦性癱瘓合并癲癇的50例患兒樣本用作本次回顧性分析對象,經一定周期的個性化綜合治療方案后,對于臨床治療有效性、腦電圖檢查結果兩方面出發(fā)進行研究,旨在針對小兒腦性癱瘓合并癲癇進行臨床研究。臨床結果顯示,50例患兒中顯效32%,有效47%,無效20%,有效率為80%,同時腦電圖異常者減少至86%。由此表明,及時有效的對癥治療對于提高患兒治療效果,改善預后質量效果理想。
綜上所述,臨床對于小兒腦性癱瘓合并癲癇患者病因、臨床特征的全面掌握是開展后續(xù)治療的重要基礎,而早發(fā)現、早診斷與早治療,能夠有效提升預后治療效果,改善患兒生命質量。由于患兒年齡尚小,各器官、系統(tǒng)擁有較大的可塑性,且神經系統(tǒng)的逐漸成熟,應充分利用該時期推動患兒預后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