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興市教師發(fā)展中心,江蘇 泰興 225400)
“探究冰熔化特點”是初中物理的必做學生實驗,也是初中熱學部分的重點和難點。每年的中考題都會涉及熔化曲線的分析,然而有的考題中溫度與時間的量化關系存在科學錯誤,與實驗結果嚴重不符,筆者認為很有必要厘清并進行修正。
2018年隨州市中考物理第15題、蘭州市中考物理第29題、通遼市中考物理第20題中冰熔化曲線圖像分別如圖1、2、3所示,類似的試題還有很多,在此不一一枚舉。
圖1
圖2
圖3
現(xiàn)對冰熔化的問題從理論上進行分析,如圖4所示,冰加熱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冰吸熱從-T1升溫到0℃,第二階段冰吸熱從0℃的冰熔化成0℃的水,第三階段水吸熱從0℃升溫到T2(T2<100℃)。
圖4
三個階段吸收熱量的表達式為:第一階段Q吸1=c冰mΔt1,c冰=2.1×103J/(kg·℃),冰升高的溫度Δt1=T1。第二階段Q吸2=L冰m,L冰為冰的熔化熱,是指單位質量的晶體在熔化時變成同溫度的液態(tài)物質所需吸收的熱量,在1標準大氣壓下L冰=3.35×105J/kg。第三階段Q吸3=c水mΔt2,c水=4.2×103J/(kg·℃),水升高的溫度Δt2=T2。
加熱的過程中均是用同一熱源持續(xù)加熱,設單位時間物質通過熱源吸收的能量恒為q,三個階段的時間分別為t1、t2、t3,則三個階段吸收的能量表達式分別為:Q源1=qt1,Q源2=qt2,Q源3=qt3,由能量守恒可得:Q吸1=Q源1,Q吸2=Q源2,Q吸3=Q源3,所以c冰mΔt1=qt1,L冰m=qt2,c水mΔt2=qt3。
將圖1、圖2、圖3有關數據呈現(xiàn)在表1中,對表格中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可以看出:理論計算與已知數據中t1、t3的比值關系均一致,t2與t1、t3的比值均不一致,因此在命題過程中,命題者對t2數值的設置要根據理論公式進行修正,與實驗數據一致,保證數據的真實性。
表1
筆者認為有以下三點原因造成了t2數據的不真實。
(1) 對冰熔化熱這個概念不了解。由于初中階段對熔化熱不作要求,很多老師也就沒有思考在0℃的冰融化成0℃的水的過程中,吸收熱量是否存在規(guī)律、存在何種規(guī)律。
(2) 冰加熱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在實際過程中要想準確畫出,存在不少困難,這與環(huán)境溫度、器材選擇、實驗方案的設計都有關系。
(3) 命題教師知道冰和水的比熱容關系,畫圖時有意識地關注了t1和t3的比值關系,解題時一般用不到t2數據,從而忽視了t2的準確性。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更是一門嚴謹的自然學科。中考物理題應當具有權威性與嚴謹性,命題者應當慎之又慎,切不可出現(xiàn)與真實實驗現(xiàn)象相背離的情況,否則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希望命題者在今后命制這類試題時避免類似錯誤再次發(fā)生。一線教師平時不僅要有做實驗的實踐意識,而且要認真鉆研、改進實驗,提高實驗的精確度。要多讀物理專著,提高理論素養(yǎng),用理論指導實踐,從而更好地服務教學,提高中考命題的嚴謹性和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