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瑩
“老師,佳慧又不見了。她的爸爸媽媽就在外面?!?/p>
午值班時看著她空蕩蕩的座椅,以及教室外面走來走去焦急等待的父親。我心里納悶,發(fā)生了什么事呢?她的爸爸說其實沒什么大事:不過是佳慧的創(chuàng)造日記又沒有交,父母從家趕過來追問原因,媽媽責備了幾句,她就跑了。
找了幾個可能的地方,我們一無所獲,作為這個班的科學老師,也是德育團隊的成員,我有點焦急,有點困惑。既然只是創(chuàng)造日記沒有交,交了不就行了嗎?為什么父母要到學校來?佳慧又為什么要跑?
我開始回想這個孩子所有的情況。她是個比較有主見、也有點倔強的孩子,在處理人際沖突方面存在誤區(qū)。這個孩子并不壞,但這樣下去可能會學壞。我想幫幫她。怎么幫呢?得先和她談談,了解她的想法。
第一節(jié)語文課之前,她笑嘻嘻地自己回來了。于是我主動請纓和佳慧找地方談一談。她的班主任非常支持,痛快地答應了。
我輕聲地問她:“你去哪里了?我們都為你著急?!彼龥]有回答,微笑著反問了一句:“你覺得我可能去哪里了呢?”我也笑笑,說:“我不知道,但我猜想你肯定去了一個能讓自己平靜下來的地方,對吧?”她點點頭,有些得意地告訴我這一段時間去了哪幾個地方,為什么選擇這些地方。從她的話中我感覺到她的想法很單純,似乎是在玩游戲。我又問:“你為什么躲起來?”她說她很反感自己的父母小題大作跑到學校來,讓她感覺很沒面子,并且交完本子還責備她,于是她選擇想辦法逃走。另外,當與同學產生矛盾時她也以這種方式來報復同學。我覺得有點好笑,但又不能笑。我說:“咱們想想還有什么方法能表達自己的憤怒,但又不傷害自己?”她說:“那我下次就找機會偷偷推翻他們的桌子。哦不,我推翻全班的桌子,然后就留那幾個惹我的同學的桌子不推。”面對我的質疑,她又說:“我還想過在他們的杯子里放點東西,無色無味透明的?!蔽矣悬c毛骨悚然,只能硬著頭皮把馬加爵和林森浩的故事講給她聽,重點說了他們事后體驗到的惡果以及他們的悔恨和家人的痛苦。聽完后,她沉默了。我問她,為了一點矛盾,付出這么大的代價,值得嗎?她搖搖頭。我趁機勸說:“以后同學惹你,如果一時想不出辦法來,可以先警告對方,如果不行,寫封信說服對方,再不行,告訴我,我來協(xié)助你解決。有困難時求助別人,這不是什么丟人的事?!彼c頭答應了,還承諾以后不再玩失蹤。我伸出了手指,她也伸出了小手指,我們的手指拉在了一起。
送走她以后,我又分別給班主任和家長打了電話。我建議班主任讓其他同學不要議論她,相信她會改變自己的行為。我也建議她的家長在孩子認錯以后不要再過多責備,遇到事情好好溝通,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辦法,平時多帶她出去活動,盡量讓孩子的生活多一點歡樂,多一點陽光。班主任和家長都開明地答應了。
通過這次談話,我相信佳慧以后處理問題會更加靈活,而不再那么愛鉆牛角尖。隨后的日子里她的各種變化都證實了我的判斷,我很開心。我相信:只有先了解孩子,再設法引導他們改變,這樣的思路才是對的。
[責任編輯:白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