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次,王其兵,顧曉鵬,楊孟其,姚 敏
(儀征市中醫(yī)院,江蘇 儀征 211400)
據統(tǒng)計,我國目前總計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數量超過2.9億,其中腦梗死患者數量超過1300萬,且超過70%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后遺癥表現[1]。臨床將腦梗死劃分為三個階段,即首次發(fā)病1個月內稱作急性期,發(fā)病2-6個月稱作恢復期,發(fā)病6個月以上稱作后遺癥期。腦梗死患者恢復期良好治療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及致殘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2]。腦梗死中醫(yī)將其劃歸入“中風”范疇,認為病因在于血氣虧虛、脈絡阻塞所致,可通過活血行氣、疏通經絡予以治療。黃芪丹參湯為常用治療方劑,具有調經通絡、益氣活血功用。本文以2018.2-2020.10我院收治66例恢復期腦梗死患者為例,分析黃芪丹參湯效果,內容具體如下。
選擇2018年2月-2020年10月我院收診治療腦梗死恢復期病患66例觀察分析,以雙盲法分組,對照組總計患者33例,其中男患20例,女患13例,年齡范圍:50歲-88歲,平均年齡(68.9±1.5)歲。其中14例患者梗阻位置為中基底,9例患者梗阻位置為小腦,6例患者梗阻位置于腦干,4例患者梗阻位置于丘腦。觀察組總計患者33例,其中男患21例,女患12例,年齡范圍:51歲-89歲,平均年齡(69.0±1.4)歲。其中15例患者梗阻位置為中基底,8例患者梗阻位置為小腦,5例患者梗阻位置于腦干,5例患者梗阻位置于丘腦。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對照組采用西藥依達拉奉治療,用量用法為:每次30mg,每日1次,靜脈滴注。
觀察組在其基礎上配合黃芪丹參湯治療,藥物組方為:黃芪:50g、地龍:30g、丹參:20g、川牛膝:6g。以水煎煮,留汁150ml,早晚分服。
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同時接受常規(guī)降壓、抗凝等治療。兩組患者治療時間均為14d。
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患者8ml空腹靜脈血進行炎癥水平檢測,通過酶聯免疫檢驗MMP-9(血清基質金屬蛋白酶-9)、hsCRP(超敏C反應蛋白)。觀察兩組患者用藥后出現不良反應,計算總發(fā)生率。
經SPSS 26.0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計量資料分別經卡方、t值驗證,P<0.05表示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兩組患者未經治療前測定炎癥水平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均有所改善,觀察組患者測定結果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炎癥水平變化分析
觀察組患者用藥后1例患者出現皮疹,1例患者主訴胃腸道輕度不適,1例患者感覺輕度眩暈,總不良反應概率為9.09%。對照組患者治療后1例患者出現眩暈癥表現,1例患者表示胃腸道不適,總發(fā)生率為6.06%,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間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x2=0.216,P>0.05)。
腦梗死屬于典型的腦血管意外性病變,病因是由于腦血管阻塞或損傷所引發(fā)的急性破裂,或血管阻塞本身導致局部缺血性病變,局部腦組織無法得到應有的血液供給而產生損傷。根據其發(fā)病原因不同可分為缺血型和出血型兩類,其中缺血型腦梗死的發(fā)病率相對較高,占所有腦梗死患者群體的70%左右。根據現代醫(yī)學研究指出,腦梗死的病灶位置多在于頸內動脈、椎管內動脈等,且發(fā)病年齡集中在40歲以上的中老年群體,男性發(fā)病率略高于女性,如病情在急性發(fā)作期內快速加重,則有較高幾率導致死亡,一般出血性腦梗死所引發(fā)的死亡率偏高[3]。國內大數據調查結果顯示,整體數據中腦梗死死亡率位列首位,也是國內相關致殘性疾病中的首位,說明腦梗死不僅發(fā)病率高,且致殘、致死率也均相對較高。實際臨床治療時需根據腦梗死的類型、病情進展階段予以相應的干預,其中急性發(fā)作期應及時開展外科手術,確定出血點或缺血組織狀態(tài),并給予相應的治療。處于恢復期階段的腦梗死已經轉變?yōu)槁匝仔圆∽?,因此治療時應以保守性藥物治療為主,加之大多數患者可能伴有肢體、語言、認知等功能障礙,或出現口眼歪斜、咀嚼困難等情況,還需輔助康復訓練對病癥進行緩解,有效確保臨床治療效果的同時,穩(wěn)步提升其生活質量。
根據現代藥理學、中藥學等研究顯示,黃芪丹參湯不僅可以擴張血管,使原本阻塞的血液循環(huán)得到有效改善,還可降低血小板的聚集程度,藥物有效成分中還具有溶栓效果,快速疏通本已阻塞的血管,有效保護腦組織內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正常功能,使損傷的組織得以快速恢復[4]。該方劑主要包含黃芪、丹參、川牛膝、地龍。以黃芪作為君藥,具有促進血行、補益正氣的功效;丹參作為臣藥,不僅能夠活血化瘀,還可通絡行氣;地龍、牛膝為佐藥,其中地龍可通竅活血,而牛膝則具有引血下行的功效,配合黃芪、丹參的活血功能可有效改善閉塞的血運狀態(tài)。而根據現代藥物分子學研究顯示,黃芪中的有效成分不僅可以擴張腦血管,還可抑制血栓的形成速率,并且可在一定程度上調節(jié)血脂、抗氧化,降低冠脈內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幾率。丹參則能夠加快纖維蛋白的溶解速率,使其無法附著在血小板表面,也可降低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5]。hs-CRP是臨床評估腦血管疾病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其參與了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各個階段,且隨著指標的提升腦梗死患者的炎性病變、腦缺血等程度也會增加。MMP-9屬于缺血后繼發(fā)性腦組織損傷時產生的相關指標,其數值升高說明血腦屏障功能已經被突破或破壞,即繼發(fā)性腦損傷發(fā)生。當腦梗死患者服用黃芪丹參湯后,其hs-CRP、MMP-9均明顯下降,因此提示用藥后相關腦組織損傷程度降低。
總之,腦梗死恢復期患者予以黃芪丹參湯治療效果確切,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炎癥水平,且安全性高,宜推廣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