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燕,曾 琨,姚志廣,鐘建華,吳銳發(fā),林錦輝
(廣東省東莞市第八人民醫(yī)院,廣東 東莞 523320)
糖尿病在我國發(fā)病具有普遍性的特點,發(fā)發(fā)病率與我國人口結構有關,朝老齡化發(fā)展的人口結構也是導致糖尿病發(fā)生的因素[1]。糖尿病本身不具有較大的危害性,但是糖尿病可引發(fā)多種并發(fā)癥,危及患者身體健康。若糖尿病未得到有效控制,會增加家庭經(jīng)濟負擔,同時嗎,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社會負擔。糖尿病已經(jīng)成為社會公共健康問題,成為目前此領域的重點研究課題[2]。近年來,不斷有學者在研究中指出糖尿病風險評分適用于糖尿病篩查,可有效降低糖尿病的發(fā)生。基于此,本次研究以我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210例健康體檢者為例,皆行C-DRs與F-DRs篩查,分析影響糖代謝異常的影響因素,目的提高糖代謝的防治效果,如下。
設置本次實驗研究起止時間為2018.2-2020.2,對象為210例健康體檢患者,患者男110例,女100例;年齡≥50歲有150例,年齡30~49歲有40例,<30歲有20例;病程2-16年,平均(9.12±3.29)年;既往病史:高血壓病史100例,糖尿病家族史110例;吸煙≥8年有120例,<8年有90例。根據(jù)血糖檢查有70例患者確診為糖尿病,有140例患者血糖正常。
納入標準:(1)參見健康體檢的人群;(2)患者可正常溝通,無精神異常;(3)本次實驗在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下進行,全部患者及家屬自愿加入本次實驗,且已經(jīng)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排除心臟、腎臟等其他器官存在嚴重的病變的患者;(2)排除患有癌癥的患者;(3)依從性較差或生存期不超過三個月的受檢者;(4)一般資料不全或中途退出的受檢者。
1.2.1 一般資料的收集
收集體檢者的一般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年齡、高血壓病史、吸煙史、飲酒史、糖尿病家族史等內容,臨床資料通常由專業(yè)醫(yī)護人員進行詢問調查,并做好資料記錄。
1.2.2 受檢者樣本的采集與檢測
行健康體檢前,叮囑受檢者禁食禁水12小時,體檢前保持空腹狀態(tài),采用靜脈抽血的方式抽取2-3ml的靜脈血,進行離心分離后裝入試劑管中,標本采集完成后送往檢驗科室進行檢查,檢測甘油三酯、谷丙轉氨酶、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總膽固醇、血尿酸、血肌酐哪一集OGTT2小時后血糖等指標,仔細記錄檢查結果[3]。
1.2.3 糖尿病風險評分篩查方法
所有受檢者均接受糖尿病奉獻評分篩查,具體篩查方法為:給予受檢者C-DRs與F-DRs篩查,并做好記錄。注意篩查人員需由2名接受過專業(yè)培訓的醫(yī)務人員進行,并由其共同得出結果。
(1)比較不同糖尿病風險評分篩查的特異性與敏感度,包括中國糖尿病風險評分(C-DRs)與芬蘭糖尿病風險評分(F-DRs)[4]。
(2)分析糖代謝異常的影響因素,回顧性分析體檢者的一般資料,采用Logistic分析影響因素。
采用SPSS21.0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經(jīng)t檢驗,計數(shù)資料經(jīng)x2檢驗,以(%)表示,當P<0.05時,有統(tǒng)計學意義。
C-DRs的敏感度與特異性顯著高于F-DRs(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種糖尿病風險評分篩查敏感度與特異性對比[n(%)]
將一般資料作為自變量,通過Logistic因素分析可知,高血壓、糖尿病家族史、年齡≥50歲、吸煙史以及高甘油三酯是糖代謝異常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詳見表2。
表2 糖代謝異常的影響因素分析
糖尿病屬于代謝性疾病,檢測機體血糖,血糖水平異常升高,臨床上主要表現(xiàn)為多飲、多尿以及消瘦等癥狀[5]。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未得到有效控制,可對患者機體造成極大損害,容易出現(xiàn)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較為嚴重的并發(fā)癥,導致患者死亡[6]。糖尿病的發(fā)病率與日俱增,與人口結構老齡化關系極為密切,應及時對糖尿病進行有效篩查并給予針對性治療。
C-DRs與F-DRs篩查是國際上糖尿病篩查的常用方法,皆具有較高的敏感度與特異性,皆可在一定程度上檢查出糖尿病,臨床診出率較高[7]。相較于F-DRs,C-DRs是在中國人群的基礎上研制出來的,更適用于中國體檢者[8]。此次研究結果顯示,C-DRs的敏感度與特異性顯著高于F-DRs,說明C-DRs在臨床糖尿病篩查上的應用價值明顯,體檢者更為認可與滿意,得到了臨床醫(yī)師的支持,對比F-DRs優(yōu)勢明顯。
從此次研究結果可以看出,高血壓、糖尿病家族史、年齡≥50歲、吸煙史以及高甘油三酯是糖代謝異常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原因可能是:收縮壓的提高會影響機體體內血液內循環(huán),從而使得代謝異常的發(fā)生;通常情況下,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受檢者更容易發(fā)生糖代謝異常;當患者年齡增大時,機體的各項功能、臟器均會出現(xiàn)退行性改變,免疫能力也會有所下降,對外界的各種疾病均抵抗能力較差,從而增加發(fā)生糖代謝異常的可能性;甘油三酯是衡量糖尿病的重要指標,將直接影響機體糖代謝情況。因此,針對糖尿病的防治,應格外注意老年人群,制定簡單易懂的科普及宣教計劃,針對有吸煙、酗酒等不良習慣的患者,應囑其戒掉;對于高血壓病史以及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降壓、降糖等對癥支持治療,以免導致病情進一步加重,增加臨床治療難度,給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生存質量產生不良影響;對于高甘油三酯的需進行降脂治療,促使血脂指標恢復正常;同時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飲食,減少攝入含糖量高的食物,從而降低糖尿病的發(fā)生;加強運動,保持正常的體質量,從而降低糖尿病發(fā)生的風險性。
綜上所述,C-DRs是臨床初篩選糖尿病常用的工具,具有比較高的特異性與敏感度;高血壓、糖尿病家族史、年齡≥50歲、吸煙史以及高甘油三酯是糖代謝異常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有助于提升C-DRs的敏感度與特異性,減少糖尿病的發(fā)生,值得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