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秀芝
(北大醫(yī)療淄博醫(yī)院影像科,山東 淄博 255069)
肺癌為我國十分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而早期診斷、早發(fā)現、早治療為挽救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研究顯示,多數肺癌患者在早期主要以孤立性肺結節(jié)形式存在,而X線診斷存在一定局限性,故此選擇其他診斷方式更為重要[1]。本文通過分析兩組肺結節(jié)篩查人員的各項情況,總結其診斷效果,具體見下文描述。
以肺結節(jié)篩查人員作為研究對象,收取例數和時間分為為:100例、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觀察組肺結節(jié)篩查人員50例、對照組肺結節(jié)篩查人員50例。
觀察組(50例):組內男性39例、女性11例,年齡在32-58歲,平均為(45.12±1.32)歲。
對照組(50例):組內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齡在33-58歲,平均為(45.82±1.85)歲。
將2組肺結節(jié)篩查人員性別、年齡等資料進行對比和分析,用P>0.05表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即可比性成立。
兩組受檢人員均選擇GE 64排多層螺旋CT掃描儀進行胸部掃描。取患者仰臥位,檢查過程中均未使用對比劑。
1.2.1 對照組方法
實施常規(guī)劑量,掃描參數為:電流150 mA、管電壓120 kV、準直器寬度在16毫米×0.75毫米,掃描時間為0.4s/r,重建層厚設置為1.25 mm、層間隔設置為1.25 mm。受檢人員應在屏氣狀態(tài)下完成胸部掃描操作,掃描時間約為9秒~12秒,肺窗圖像窗寬在1500 Hu,窗位在600 Hu,縱膈圖像寬窗為400 Hu,窗位在40 Hu。
1.2.2 觀察組方法
實施低劑量CT掃描,電流為70mA,其余與對照組相同。
對比和分析組間(觀察組、對照組)指標:掃描輻射劑量。
數據分析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涉及計數資料資料用卡方檢驗,用率表示;涉及計量資料資料用T值進行檢驗,用均數表示;指標中掃描輻射劑量對比以P<0.05作為是否存在差異性的標準
觀察組肺結節(jié)篩查人員掃描輻射劑量低于對照組,差異表示為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100例肺結節(jié)篩查人員掃描輻射劑量(±s)
表1 100例肺結節(jié)篩查人員掃描輻射劑量(±s)
組別 mAs DLP(mGy-cm) effmAs(mAs) Total mAs(mAs) CTDI(mGy)觀察組 70 173.21±1.32 52.16±1.32 1178.32±2.68 5.88±1.32對照組 150 512.55±2.54 115.74±1.98 3210.28±2.74 10.54±1.12
肺癌是導致我國多數人群死亡的重要疾病,且發(fā)病率逐漸呈上升趨勢,故此需對其進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由此降低患者死亡率。目前臨床對于該疾病主要以X線診斷為主,但存在一定局限,而通過實施CT診斷具有效果,但臨床對于不同劑量CT的診斷效果存在爭議[2-3]。隨著管電流的降低,輻射劑量也隨之降低,通過實施低劑量CT掃描,能夠避免肺尖偽影的干擾,提高檢出率。
本文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肺結節(jié)篩查人員掃描輻射劑量低于對照組,差異表示為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低劑量CT在肺結節(jié)篩查中具有較高應用價值,值得進一步推廣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