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歡,黎 艷,李 穎,呂建瓊,趙艷華
(三峽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宜昌市中心人民醫(yī)院,湖北 宜昌 443000)
心肌梗死的危險分層能夠確定病人發(fā)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風險,運動平板試驗是了解心肌梗死恢復期病人冠狀動脈病變和心功能狀態(tài)最好的手段[1]。為探討運動平板試驗與動態(tài)心電圖評價心肌梗死后危險分層及處理的臨床價值的研究,選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心梗死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選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心梗死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0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予以確診并接受治療,全部進行介入治療或者常規(guī)的溶栓治療。
對照組患者共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齡32~75歲,平均年齡(51.5±4.3)歲;其中冠脈病變22例,支脈病變18例,40例進行常規(guī)的溶栓治療。研究組患者共40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齡33~75歲,平均年齡(53.2±5.1)歲;其中前壁梗死30例,下壁梗死10例,40例進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本研究經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通過將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后(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的藥物溶栓治療,主要采用的藥物是尿激酶注射劑,取50萬U進行稀釋后靜脈注射,然后取100萬U尿激酶與100 mL生理鹽水進行混合,采用靜脈滴注的方式注射。
1.2.2 研究組治療方法
研究組患者采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首先進行動脈造影,找到梗死的部位和形狀,采用行球囊擴張和支架植入,只處理梗死的血管,即便非梗死的血管非常狹窄也不予處理。
1.2.3 運動平板試驗
本次試驗采用美國蒂姆運動平板儀,根據相應標準進行次級量癥狀的限制性運動試驗。該試驗進行前半小時需要禁食、禁煙以及不得進行過度的身體活動等,患者應當停止服用影響心率的藥物以及洋地黃類的藥物等。如果運動平板試驗中出現心律失常和ST段抬高或降低以及胸痛明顯等狀況時,應該及時停止此次運動平板試驗,并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動態(tài)心電圖:本次試驗采用美國蒂姆動態(tài)心電圖檢測儀,恢復期使用動態(tài)心電圖監(jiān)測患者的體征情況,主要包括心率變異性、心律失常、ST等。
運動平板試驗判定標準:記錄比較兩組患者的陽性比例、運動負荷、運動時間以及ST壓低幅度指標[2]。
數據應用SPSS1 8.0進行分析,其中計數進行x2(%)檢驗,計量進行t檢測(±s)檢驗,P<0.05提示有顯著差異。
研究組患者的陽性比例、運動負荷、運動時間以及ST壓低幅度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具體內容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運動平板試驗結果的比較[n(%),±s]
表1 兩組患者運動平板試驗結果的比較[n(%),±s]
組別 n 陽性 運動負荷(METS) 運動時間(min) ST壓低幅度(mV)對照組 40 28(70.0) 6.5±2.6 7.2±2.1 0.15±0.06研究組 40 17(42.5) 8.7±2.3 9.2±2.3 0.12±0.04 x2 / 4.863 4.529 4.334 4.221 P/<0.05 <0.05 <0.05 <0.05
近幾年來,關于對心肌梗死的臨床診斷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心肌梗死的發(fā)病患者越來越年輕化,很多患者因為急性發(fā)作的心肌梗死而因為心臟惡性事件而死亡,因此,對于心肌梗死的預防就顯得尤為重要[3]。從本研究的結果中可以看出,研究組患者的陽性比例、運動負荷、運動時間以、ST壓低幅、心率變異性、心律失常發(fā)生率等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對心肌梗死患者進行運動平板實驗和動態(tài)心電圖評價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能夠有效篩選出本身存在心肌缺血等情況的患者,能夠及時接受治療從而有效評價患者在恢復期的心肌缺血程度,同時有利于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