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紅
小區(qū)老年舞蹈隊的王姐最近非常郁悶,問其原因,卻是因為跟老伴感情不合。老伴脾氣倔,認死理,遇到一點小事就會在家里大發(fā)脾氣。而她也是個暴脾氣,老伴挑起事端,她積極“應戰(zhàn)”,那氣勢絲毫不輸老伴。就這樣兩個暴脾氣的人湊一起,幾乎天天吵得天翻地覆。由于長期吵架,夫妻感情被吵冷了,兩個人鬧到了分居的地步,王姐說,她在考慮與老伴離婚的事。
說著王姐給我列舉了幾次她與老伴吵架的原因,均是一些雞毛蒜皮的瑣事,兩個人針尖對麥芒,杠上了,誰都不讓誰,最后弄得爭吵升級,甚至動手。等事情過后回過頭想想,兩個人之間根本沒有大事大非的原則性問題,有時候連什么原因引起的也想不起來。
王姐的話,讓我有點啼笑皆非。但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老年夫妻,兩個人鬧矛盾的原因都跟王姐夫妻一樣,沒有什么大事大非的問題,就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兩個“老小孩”遇到意見分歧,都想爭個高下,結果導致夫妻越吵越疏離,最后走到離婚的邊緣。人到晚年,很多老夫妻一路走來,感情路并不平坦。早些年生活困難,兩個人同舟共濟,一門心思往前奔?,F(xiàn)如今老了老了,日子過好了,很多老夫妻卻出現(xiàn)了白頭夫妻不到老的情況,相守了一輩子,到了晚年勞燕分飛。是真的沒有感情嗎?并非是,在一起一輩子了,不會沒有愛。那么分開的最大原因,就是不能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立場,換位思考,藝術地處理婚姻中的矛盾,總是以自我為中心考慮問題,不具備夫妻同理心。
李姐夫妻也是一對與王姐夫妻同齡的人。但與王姐夫妻不同的是,作為知識分子教書育人半輩子的李姐與老伴在日常相處中更具同理心,有了矛盾,都會站在對方角度,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能夠知道對方想什么,要什么,并做出適當?shù)耐讌f(xié)和讓步。這樣,當夫妻之間有了矛盾,也會通過冷靜思考,以妥善的表達方式委婉地表達出來,得到對方的理解和支持。遇到夫妻意見相左,他們會用同理心接受對方的情緒,不指責,不說教,不企圖說服對方,不將對方置于自己的對立面,而是站在對方的角度學著去理解對方;在處理矛盾的方式上,采取“和稀泥”的態(tài)度,化解存在的矛盾。李姐說:“家不是講理的地方,夫妻相處,不涉及大事大非的問題,就不要較真,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理解對方,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家庭才會和睦。人老了,有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心情才會愉悅,心情愉快了,身體也會健康。”
李姐的話讓我感觸頗深。夫妻要和諧,就要向李姐夫妻那樣,學會培養(yǎng)同理心。家不是講理的地方,夫妻之間學會易地而處,體會對方感受,從而找到調(diào)和矛盾的辦法才是正解。很多老年夫妻說,同理心我也有啊,有了矛盾我也會換位思考,試著去理解他,但他卻不理解我啊,他(她)的想法,并未因為我對他(她)的理解而有所改變。因此,在自認為懷有同理心的一方看來,對方自然是沒事找事,且缺乏解決問題的誠意。這樣一來,當兩個人再次面臨矛盾沖突時,自然誰也不肯退讓,長此以往,矛盾日積月累,分開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但有沒有想過,有時候不見得是對方太偏執(zhí),可能是自己沒有足夠的同理心?對于很多人來說,同理心的作用,僅在于試著去站在對方的角度理解對方,在給對方足夠的理解后,試著去說服對方,讓對方理解自己,同意自己的觀點。這么一來,這種同理心的潛臺詞再明顯不過:能理解你,但是對的一方還是我。這種帶有“但是”的同理心,最終往往會使得對方更加反感,從而走向同理心的反面,不但矛盾得不到解決,反而會激化矛盾。
那么該如何培養(yǎng)同理心呢?首先,你要先了解自己對某個問題的感受,真正地做到“走心”;其次,要學會表達心中的想法。很多女人都是口不對心,明明是在乎的,卻喜歡說反話,這樣會讓誤會更深。最后就是要學會體會對方的感受,并且站在對方的角度,換位思考,做出正確的應對方式。
培養(yǎng)自己的同理心,找回那個最純真、安全、自信的自己,讓別人舒服,也讓自己豐盛。讓這份感情更顯得溫情,婚姻越發(fā)牢固和滿意。對于和諧婚姻來說,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