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楊
【摘 要】 ?目的 : 關于CT影像診斷支氣管擴張癥的臨床檢出率的評價。方法 : 本文的研究對象來自本院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經臨床病理診斷最終確診的32例支氣管擴張癥患者,所有患者病理結果診斷證實存在有59個支氣管擴張肺段,在患者確診之前,所有患者均開展常規(guī)的CT診斷和多層螺旋CT診斷,對兩種不同的檢驗診斷方案檢出率進行評價。結果 : 對所有患者進行常規(guī)CT診斷共檢出存在支氣管擴張肺段33個,診斷檢出率為55.93%,為患者選擇多層螺旋CT診斷共檢出存在支氣管擴張肺段57個,診斷檢出率為96.61%,多層螺旋CT的檢出率明顯高于常規(guī)CT,P<0.05,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 臨床對支氣管擴張癥進行影像學診斷時,通過螺旋CT診斷能夠發(fā)揮出一定的診斷效果,而多層螺旋CT的檢出率能超過90%以上,是一種有效的對支氣管擴張癥診斷的影像學檢查方法。
【關鍵詞】 ?CT影像診斷;支氣管擴張癥;臨床檢出率
導致患者出現支氣管擴張癥的發(fā)病因素比較復雜,患者在出現病癥以后存在有咳嗽、咳痰和咯血等相關癥狀[1]。對患者如果不能開展及時有效的治療,將會導致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嚴重的威脅,因此在干預的過程中就需要為患者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明確的診斷。在傳統(tǒng)診斷方法中,為患者選擇X線診斷是最常應用的影像學診斷方案,但是這種診斷方法沒有理想的診斷效率,準確率相對較低。近幾年隨著影像學技術的不斷普及,臨床CT開始被普遍應用在臨床各個病癥的診斷當中,通過CT方案對支氣管擴張癥進行診斷也越來越廣泛[2]。本文基于此,主要分析采用CT影像診斷技術對支氣管擴張癥進行診斷的效果,主要研究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選擇的所有患者來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均經過臨床病理診斷為支氣管擴張癥,共32例患者?;仡櫺苑治鏊谢颊叩呐R床資料,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最大年齡為65歲,最小年齡為21歲,平均年齡(42.5±8.4)歲。本文患者經臨床病理診斷證實存在有59個支氣管擴張肺段,患者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并且符合倫理委員會的相關標準。
1.2 方法
對本文的所有患者落實常規(guī)CT檢驗和多層螺旋CT檢驗。首先對患者進行從肺尖到肺底部的CT掃描,設置CT的相關參數,管電流設置為100mAs,管電壓設置為120kV,對于掃描間距和掃描層厚均設置為10mm,控制掃描時間3s。如患者需要進行局部病變位置薄層掃描,掃描的層厚應控制為5mm。對患者進行多層螺旋CT掃描時,在進行檢驗之前,應指導患者屏住呼吸,并指導患者進行吸氣訓練,為患者選擇仰臥位,通過64排螺旋CT掃描儀進行診斷,患者在深吸氣以后屏住呼吸,同時為患者展開快速的從肺底到倍鏡掃描, 設置掃描時間為9s,管電流設置400mAs,管電壓設置為120kV,掃描的間距和層厚為1.25mm, 螺距設置1.35mm。在對患者掃描時,將相關圖像上傳到工作站,并實施二次薄層圖像重建控制層厚為2mm,在結束掃描以后,可對患者開展多平面重建。閱片的時候通過2名影像科經驗豐富的醫(yī)生進行審閱,如存在意見分歧,需要進行討論后決定。
1.3 觀察指標
對本文所有研究對象經過兩種不同CT診斷關于支氣管擴張癥的檢出率進行評比。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啟動統(tǒng)計學軟件IBM SPSS 25.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所有的數據導入統(tǒng)計學軟件中進行評價,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所有患者進行常規(guī)CT診斷共檢出存在支氣管擴張肺段33個,診斷檢出率為55.93%,為患者選擇多層螺旋CT診斷共檢出存在支氣管擴張肺段57個, 診斷檢出率為96.61%,多層螺旋CT的檢出率明顯高于常規(guī)CT,P<0.05,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詳細檢出情況見表1。
3 討論
支氣管擴張癥在臨床是十分常見的一種病癥,這種病癥發(fā)生率相對較高,而導致病癥發(fā)生的影響因素眾多,比如說患者存在支氣管牽拉,或存在繼發(fā)性感染和阻塞等相關情況都容易導致患者發(fā)病[3-4]。這些因素的影響會導致患者肺部支氣管存在發(fā)育不全,而且隨著支氣管管壁受損程度的加重,會容易導致管腔進一步的擴大化,這就會使支氣管擴張癥狀越發(fā)嚴重。如果因為外界炎癥侵襲患者支氣管壁,或者因為纖維化瘢痕的牽引,也容易導致支氣管擴張癥狀出現,如果患者發(fā)病將會使患者正常的生活產生影響,所以應根據實際情況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避免對患者生命安全產生威脅,盡早對患者采取準確的診斷方案可促進病情的恢復。
通過對支氣管擴張癥病理變化狀況進行分析能夠看出,患者存在囊狀和柱狀兩種結構類型。柱狀結構所占比重相對較大,有些患者發(fā)病部位僅局限在患者肺葉或者一側肺部,還有的患者會累及患者的雙側肺葉,患者存在排痰困難,這樣會使患者肺部下葉的發(fā)生率高于上葉。如患者存在心臟壓迫等相關因素影響,會導致患者肺部左側發(fā)生率高于右側。臨床有研究認為[5],對病灶組織切面進行觀察可以發(fā)現肉眼可看到的支氣管囊腫或者柱狀擴張,而且在患者的支氣管腔中可以觀察到黏液膿樣的滲出物。傳統(tǒng)對支氣管擴張癥進行影像學診斷時,通常選擇X線平片檢驗,這種檢驗方法會具有較高的誤診率和漏診率,因此診斷效率相對較差。造影檢驗雖然具有較高的診斷率,但是是有創(chuàng)的檢驗方法,會導致患者存在痛苦。從本文檢驗角度而言,臨床CT檢驗能夠提升患者檢驗的效率。但是普通的常規(guī)CT檢驗檢出率仍然無法滿足臨床應用的需求,選擇采用多層螺旋CT進行檢驗,檢出率相當優(yōu)越可觀,能夠提高對患者檢出的價值,而且不會對患者產生嚴重的創(chuàng)傷,可以反復性地加以分析,這也為臨床對于該病癥的診斷提供了可行的檢驗手段。
綜上所述,臨床對支氣管擴張癥進行影像學診斷時,通過螺旋CT診斷能夠發(fā)揮出一定的診斷效果,而多層螺旋CT的檢出率能超過90%以上,是一種有效的對支氣管擴張癥診斷的影像學檢查方法。
參考文獻
[1] ?許鳳英.CT影像診斷支氣管擴張癥的臨床檢出率評價[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19,03(08):61-62.
[2] 王斌.CT及多層螺旋CT在支氣管擴張癥診斷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11(27):36-37.
[3] 徐慶東.應用CT及多層螺旋CT對支氣管擴張的診斷分析[J].世界臨床醫(yī)學,2015,09(06):39.
[4] 韋建強,張雅,劉勃,等.多層螺旋CT在小兒氣管支氣管異物診斷中的應用[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4(11):1879-1882.
[5] 劉遠高,婁志穩(wěn).多層螺旋CT在診斷支氣管擴張的要點及價值[J].數理醫(yī)藥學雜志,2015,28(04):575-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