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麗琴,劉 行,杜雨恒,陳倍彬
(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奔騰開發(fā)院,吉林 長春 130012)
電喇叭在整車上的主要功能是發(fā)出警示音警示車輛和行人,保證交通安全。電喇叭的音量大小采用聲壓級進行衡量,單位dB。整車聲壓級要求在GB15742—2001《汽車電喇叭的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中進行了明確的定義,要求在93~112dB之間。
汽車電喇叭分為機械喇叭和電子喇叭兩種,機械喇叭具有結構簡單、低成本的優(yōu)點,在中低端車型中應用十分廣泛。本文只對機械喇叭進行分析。機械喇叭內部示意圖見圖1。機械喇叭工作原理如下:接通喇叭開關后,電源通過繼電器接通喇叭線路。線圈通電產生磁場,在電磁力的作用下,銜鐵帶動膜片向擋鐵運動。當運動到一定行程后,銜鐵會壓開上下觸點,斷開電路。電磁力消失,銜鐵在膜片的彈力作用下復位。而后觸點重新接通,再次產生電磁力,拉動銜鐵向擋鐵運動。重復上述過程,膜片不斷往復振動,推動揚聲筒內空氣振動發(fā)聲。
圖1 機械喇叭內部示意圖
以市場車型A為例,機械蝸牛喇叭售后出現喇叭不響、喇叭間歇性失效現象,售后故障率高達50.6‰。對故障件進行拆解分析,部分電喇叭內部上下臂的觸點表面有氧化,萬用表測試局部電阻偏大。部分觸點不導通或者線圈燒蝕,這類統(tǒng)稱為觸點燒蝕問題 (圖2),約占總數47.5%。部分電喇叭聲道內有水漬并有泥沙附著,泥沙附著位置見圖3。進水故障件約占總數45.46%。
圖2 觸點燒蝕故障件
目前機械喇叭觸點一般采用高純度鎢材料制作。由于喇叭工作電流較大(5~6A),銜鐵、擋鐵及線圈組成的電感在喇叭工作過程中會存儲較大能量,每次觸點斷開瞬間,存儲在此電感中的能量無處釋放,從而擊穿觸點間空氣,在上下觸點之間產生電弧放電現象。上下觸點之間產生電弧放電導致的不利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①觸點間的放電會導致喇叭線路中產生電壓波動,導致喇叭瞬態(tài)傳導值超標,可能對車輛上其他用電器產生EMC干擾。②觸點間的放電電弧電壓超過100V,極高溫度能達到上千度,會破壞觸點材料結構、加速觸點氧化 (觸點燒蝕),并加重上下觸點的磨損 (氧化鎢沒有純塢強度高)。電弧形成的鎢氧化層電阻率大,極易導致觸點不導通。③觸點間的放電產生的電火花在喇叭內部飛濺,會破壞產品內部材料鍍層。同時放電產生的高溫及有害物質也會加速產品內部材料的腐蝕,影響產品性能。觸點燒蝕問題原理圖見圖4。
圖3 進水故障件
圖4 觸點燒蝕問題原理圖
觸點燒蝕問題的原因明確之后,解決措施主要從降低能量釋放和能量吸收入手。機械喇叭的電流越大,工作時產生的熱量越多。通過降低喇叭工作電流,減少喇叭工作產生的熱量。通過改進喇叭內部結構,減少彈片觸點厚度,增加線圈圈數,可以減小工作電流。電流越小,產生的電磁力也減小,喇叭的整車聲壓級也會跟隨減小。為了滿足法規(guī)要求,電流得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電壓13V時控制在4~5A最佳。喇叭內部采用并聯電容方式可以吸收產生的能量。在觸點斷開瞬間,線圈L和電容C形成內部LC振蕩電路,存儲并消耗掉線圈中存儲的電能 (圖5)。此時,需要通過觸點間電弧放電釋放的能量大幅減少,觸點間的電弧明顯減少,觸點燒蝕現象減輕,同時可以降低瞬態(tài)傳導電壓幅值。
汽車電喇叭的進水問題主要和電喇叭自身結構及整車布置位置有關,如圖6所示,由于車型A的機械喇叭無防水罩,喇叭聲道口垂直于地面,且喇叭的布置位置在一個開放空間,汽車在行駛過程中,水和泥沙會隨著車輪旋轉進入到喇叭聲道內。改進電喇叭自身結構方面,增加防水罩可有效減小進水的可能,防水罩的形狀為雙層錯開的類似于百葉窗的形式。增加防水罩及防水罩形式見圖7。
圖5 并聯電容的電路原理圖
圖6 進水問題示意圖
關于電喇叭在整車的布置位置,為了兼顧預防進水和滿足法規(guī)要求,有以下3點建議:①電喇叭的安裝高度應高于地面350~500mm;②電喇叭揚聲筒盡量朝前;③喇叭盡量布置在封閉空間。
觸點燒蝕和進水問題是電喇叭的主要失效形式。本文通過分析問題發(fā)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對應的措施,提高了電喇叭的壽命,為主機廠的汽車電喇叭設計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