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 超 (成都天府新區(qū)人民醫(yī)院,四川 成都 610213)
膀胱腫瘤為當前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泌尿系統(tǒng)腫瘤,多見于50~70歲人群且好發(fā)于膀胱側壁和后壁,在男性泌尿生殖器腫瘤中僅次于前列腺癌而位居第二位[1]。該腫瘤包括良性及惡性兩大類,但無論是良惡性腫瘤均會給患者排尿帶來不利影響,加重其心理負擔并導致患者生活質量隨之下降,故必須予以及早治療。手術是目前臨床治療膀胱腫瘤的首選治療手段,特別是隨著醫(yī)療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手術方案越發(fā)多樣。經尿道膀胱腫瘤等離子整塊切除術為微創(chuàng)技術快速發(fā)展下衍生出來的一種全新術式,將其應用于膀胱腫瘤的治療成為研究領域的熱門議題之一。為觀察經尿道膀胱腫瘤等離子整塊切除術的臨床應用效果,將本次研究內容如下。
1.1一般資料: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我院2014年8月~2018年8月收入的58例膀胱腫瘤患者分為兩組各29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5例;年齡42~73歲,平均(65.78±1.42)歲;病程7個月~5年,平均(2.38±0.12)年;腫瘤直徑5.5~24 mm,平均(14.11±1.01)mm;職業(yè)類型:上班族9例,務農7例,事業(yè)單位6例,退休5例,無業(yè)2例。觀察組中男26例,女3例;年齡44~75歲,平均(65.75±1.46)歲;病程8個月~5.5年,平均(2.42±0.14)年;腫瘤直徑5~24.5 mm,平均(14.17±1.09)mm;職業(yè)類型:上班族11例,務農8例,事業(yè)單位5例,退休4例,無業(yè)1例。納入標準:①經臨床診斷確診為膀胱腫瘤者;②凝血功能正常,無經尿道膀胱腫瘤等離子整塊切除術或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禁忌者。排除標準:①術前合并未經控制的重度感染者;②膀胱腫瘤患者或患者家屬不同意此次研究方案。兩組膀胱腫瘤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分組比對。
1.2方法:對照組采取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治療,使用的儀器設備為ACMI(美國順康)經尿道單極電切鏡系統(tǒng),切割功率120~140 W、電凝功率60~80 W。常規(guī)消毒鋪巾并實施全身麻醉,在電切鏡輔助下環(huán)狀切割膀胱腫瘤,至基底部2 cm左右為止以便于徹底切除病灶。膀胱腫瘤體積較大的患者則是沿著腫瘤側壁作一切口,將蒂部組織徹底暴露后仔細切割蒂纖維,隨后再將整個病灶完整切除。
觀察組采取經尿道膀胱腫瘤等離子整塊切除術治療,協(xié)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規(guī)消毒鋪巾后全身麻醉,儀器設備為日本OLYMPUS公司生產的等離子雙極電切系統(tǒng),電切功率280~310 W、電凝功率80~110 W,以0.9%氯化鈉溶液作為沖洗液,經由患者的尿道將膀胱鏡逆行置入,仔細觀察膀胱腫瘤所處位置、與周圍組織的粘連程度等,隨后仔細安裝針狀電極并逐層切開膀胱黏膜組織后采取切割與電凝相結合的方式分離至深肌層,隨后封閉分布于膀胱腫瘤周圍的血管,按照由近及遠的方向逆行切割,將腫瘤內層肌層、結締組織一并鈍性分離,便于術者完整切除病灶,切除范圍延伸至病灶外緣2 cm左右[2]。如腫瘤浸潤范圍較大,則可將切割深度拓展至膀胱外層脂肪組織。多發(fā)腫瘤者則是按照先小后大、先易后難的原則逐一對腫瘤進行整塊剝除,最后利用沖洗液將切除的腫瘤組織沖出體外,反復沖洗術區(qū)后常規(guī)放置引流管引流。
1.3觀察指標:將圍手術期指標、尿流動力學、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選為觀察指標,其中圍手術期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膀胱沖洗時間、導尿管留置時間、肉眼血尿時間、住院時間;尿流動力學包括膀胱殘余尿量、最大尿流率時逼尿肌壓力、膀胱初尿意容量、最大尿流率,分別于術前、術后利用維信(Nidoc970A+)尿流動力檢查儀測定;并發(fā)癥包括尿潴留、閉孔神經反射、排尿刺激,發(fā)生率=(尿潴留例數+閉孔神經反射例數+排尿刺激例數)/總例數×100%。
2.1兩組圍手術期指標比較:觀察組手術時間、膀胱沖洗時間、導尿管留置時間、肉眼血尿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組別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膀胱沖洗時間(h)導尿管留置時間(d)肉眼血尿時間(d)住院時間(d)對照組35.50±1.5046.45±1.1526.10±1.108.55±0.353.25±0.257.90±0.25觀察組27.00±2.0030.38±1.1220.25±1.155.85±0.402.20±0.205.25±0.30t值1.9321.9591.8871.1200.8751.114P值0.0070.0050.0130.0400.0470.043
2.2兩組尿流動力學比較:治療前兩組尿流動力學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組別例數膀胱殘余尿量(ml)術前術后最大尿流率時逼尿肌壓力(cm H2O)術前術后膀胱初尿意容量(ml)術前術后最大尿流率(ml/s)術前術后對照組2948.47±1.535.41±12952.02±1.0539.65±1.20194.88±1.42190.58±1.558.34±1.1620.84±1.16觀察組2948.55±1.554.10±1.3352.05±1.0836.30±1.25194.95±1.45188.20±1.588.40±1.1522.10±1.21t值0.2340.7420.1391.1270.2331.1200.2280.743P值0.6550.0410.7240.0370.6540.0390.6630.041
2.3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例(%)]
組別例數尿潴留閉孔神經反射排尿刺激發(fā)生并發(fā)癥對照組291(3.45)2(6.90)3(10.34)6(20.69)觀察組291(3.45)1(3.45)1(3.45)3(10.34)χ2值0.0001.2133.6974.086P值1.0000.2710.0540.043
受不良生活習慣、長期接觸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具有化療和(或)放射治療病史、慢性膀胱炎、惡性腫瘤病史等因素的影響,膀胱腫瘤發(fā)生率呈現出逐年升高態(tài)勢,其中又以膀胱癌最為常見,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生后質量,甚至還會危及其生命安全,所以予以及時治療成為當務之急[3]。
既往臨床針對膀胱腫瘤的治療多以手術為主,在臨床治療工作中能夠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而受到了患者的廣為青睞。尤其是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臨床所用術式越發(fā)多樣,極大地豐富了已有治療手段。然而,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雖然能夠取得一定療效但在腫瘤病灶切除過程中將會產生電流并流經患者術區(qū)組織,導致此部位的神經組織受到不良刺激或者是熱損傷而造成術后閉孔神經反射發(fā)生率大幅提高,嚴重時還會引發(fā)膀胱穿孔,大幅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并進一步加劇當前緊張的醫(yī)患對立形勢。經尿道膀胱腫瘤等離子整塊切除術的出現給膀胱腫瘤的治療帶來了全新的曙光。與前一術式相比,經尿道膀胱腫瘤等離子整塊切除術采用0.9%氯化鈉溶液作為沖洗液,高頻電流通過電極板后將會形成等離子體并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通過電氣化切割的方式將腫瘤完整切除,整個手術治療給患者機體帶來的創(chuàng)傷更低,不僅縮短了患者術后康復時間,還有效降低了由此所致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故將其應用于膀胱腫瘤的治療工作中尤為適用[4]。
本次研究證實,采取經尿道膀胱腫瘤等離子整塊切除術治療的觀察組圍手術期指標較同期采取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治療的對照組更佳,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更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除此之外本次研究亦對尿流動力學改善效果改善研究,證實觀察組各指標亦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在膀胱腫瘤治療中經尿道膀胱腫瘤等離子整塊切除術取得的療效更佳,更能夠滿足當前臨床治療需求。
綜上所述,經尿道膀胱腫瘤等離子整塊切除術治療膀胱腫瘤效果更為理想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今后臨床治療工作中加以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