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康玲 李杰峰 吳樂昌
1.廣東省五邑中醫(yī)院恩平分院腎內(nèi)科,廣東恩平 529400;2.廣東省江門市五邑中醫(yī)院腎內(nèi)科,廣東江門 529400
尿毒癥是腎內(nèi)科常見疾病,也是慢性腎衰的終末期表現(xiàn)。由于尿毒癥的發(fā)生可降低患者腎臟清除功能,進而導致患者機體各種代謝紊亂,影響血漿同型半胱氨酸在其體內(nèi)的分解和代謝,因此絕大部分尿毒癥患者都存在體內(nèi)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的情況[1-2]。而又有大量研究表明[3-5],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可增加患者發(fā)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如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每升高5個單位,患者腦卒中發(fā)病風險就會增加59%,而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每降低3個單位,其腦卒中發(fā)病風險則可降低約24%。鑒于此,本研究考慮尿毒癥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其動脈粥樣硬化可能存在一定的相關性,故對50例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進行了研究,旨在明確二者之間的關系,為臨床工作者有效防治尿毒癥患者的動脈粥樣硬化提供參考,現(xiàn)報道如下。
從2017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中抽選50例納入本次實驗作為研究組,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23~62歲,平均(41.9±3.6)歲,吸煙者28例,透析時間1~137個月,平均(41.57±5.79)個月。另選取同期健康體檢正常者5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齡22~61歲,平均(41.8±3.5)歲,吸煙者27例,均經(jīng)體檢排除高脂血癥、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以及肝腎等疾病。兩組男女比例、年齡、吸煙情況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組納入標準:(1)符合尿毒癥診斷標準[6];(2)患者均已知曉、同意并愿意配合本次實驗;(3)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4)均在我院接受相同方式和相同頻次的血液透析;(5)進入研究前2周內(nèi)未服用過維生素類藥物。研究組排除標準:(1)存在慢性感染、惡性腫瘤以及肝臟嚴重疾病者;(2)血漿C反應蛋白檢測值異常者;(3)其他原因導致同型半胱氨酸濃度升高者;(4)既往有各種心腦血管疾病病史者。
收集患者的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吸煙情況等,并檢測患者血壓、血糖、血脂、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濃度以及動脈粥樣硬化相關指標。
1.2.1 血壓測量 在患者安靜狀態(tài)下,采用日本歐姆龍HBP-9020型電子血壓計測量患者收縮壓和舒張壓。
1.2.2 血糖檢測 在患者空腹狀態(tài)下,于清晨抽取其5mL靜脈血,并在每分鐘3500轉的情況下離心分離后,采用西門子1800全自動生化檢測儀進行檢測。
1.2.3 血脂檢測 于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患者的靜脈血,分別采用一步GPO-PAP法、氧化酶法和過氧化氫酶清除法對患者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進行檢測,檢測儀器采用西門子1800全自動生化檢測儀。
1.2.4 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濃度檢測 在患者空腹狀態(tài)下,采血后采用同型半胱氨酸檢測試劑盒(重慶中元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chǎn))通過循環(huán)酶法進行檢測,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濃度超過15μmo/L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
1.2.5 動脈粥樣硬化相關指標檢測與計算 采用西門子ACUSON X300 PE彩色多普勒超聲儀,對患者的頸總動脈內(nèi)膜中層厚度和斑塊進行檢測,并計算斑塊陽性率,所有數(shù)值均測定3個心動周期,頸總動脈內(nèi)膜中層厚度不低于1.5mm為斑塊。
比較研究組和對照組血漿總同型半胱氨酸濃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發(fā)生率,分析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各一般資料、臨床資料與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之間的關系。
應用SPSS18.0軟件對研究中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濃度(17.49±4.74)μmol/L高于對照組的(8.87±1.59)μmol/L,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發(fā)生率68.00%(34/50)高于對照組的4.00%(2/50)(t/χ2=12.192、88.889,P<0.05)。
50例患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者34例,發(fā)生率為68.00%,根據(jù)患者是否發(fā)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分為尿毒癥正常組和尿毒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組。通過單因素分析可知,患者血壓、血脂以及動脈粥樣硬化程度均與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存在一定的相關性(P<0.05)。見表1。
表1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單因素分析
通過Logistic回歸分析可知,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濃度與頸總動脈內(nèi)膜中層厚度、斑塊陽性率均呈正相關性(r=0.36、0.27,P<0.05)。
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謝產(chǎn)物,當患者機體各項功能均正常時,其可被有效分解和代謝,以較低濃度水平存在于患者體內(nèi),但如果患者受各種原發(fā)性或繼發(fā)性原因的影響,其體內(nèi)同型半胱氨酸濃度水平就會上升[7-8]。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9-10],人體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濃度與其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均密切相關,但是關于其與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風險的相關性目前臨床上還存在諸多爭議。
對于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來說,其腎臟功能的衰竭,可導致其對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攝取和代謝能力顯著降低,而血液透析治療對其體內(nèi)血漿同型半胱氨酸的清除率又僅可達到19%左右,導致即使經(jīng)過血液透析治療,其體內(nèi)同型半胱氨酸濃度也會有明顯升高[11-12]。而本研究中,研究組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濃度高于對照組,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發(fā)生率68.00%也高于對照組的4.00%(P<0.05)。進一步證實了絕大部分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都存在體內(nèi)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濃度升高的情況。另外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濃度與頸總動脈內(nèi)膜中層厚度、斑塊陽性率均呈正相關性(P<0.05)。與鄧利榮[13]研究結果一致,提示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濃度的升高確實可能會增加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的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風險??紤]是因為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可能會引起患者機體內(nèi)氧自由基水平的升高而損傷血管內(nèi)皮細胞,并可通過促進血管平滑肌的增生而加速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氧化、削弱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保護作用,引起泡沫細胞的形成而促進患者血管壁進一步增厚和形成硬化斑塊,另外還可通過促進凝血惡烷的生成來激活凝血作用[14-15]。
綜上所述,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濃度的升高可能是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需引起臨床工作者的重視,不過本研究樣本量較少,患者之間存在個體性差異,可能會影響研究結果,還需今后進行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