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亮
[摘要] 習近平強軍思想在黨的十九大上首次被寫進黨章,這是新時代強軍興軍的根本遵循和路徑導向。習近平強軍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之一,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如何建立一支強大的現代化軍隊:通過政治建軍,以達到政治生態(tài)重塑;通過改革強軍,以達到組織形態(tài)重塑;通過科技興軍,以達到力量體系重塑;通過依法治軍,以達到作風體系重塑。
[關鍵詞] 習近平強軍思想;政治建軍;改革強軍;國防科技現代化;軍民融合
[中圖分類號] E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921(2020)01-0063-09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孫子兵法l)邁進新時代的中國雖沒有生死存亡的燃眉之急,但安不可以忘危,治不可以忘亂。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國夢,必須“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yōu)良的人民軍隊”①。沒有強軍夢作為后盾,強國夢的實現難免遙遙無期、外強中干。反之,沒有強國夢的實現,強軍夢亦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故強國必強軍,強軍國方安。黨的十九大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正式把“習近平強軍思想”寫進了黨的章程,為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從理論上闡述習近平強軍思想的“本”與“源”,從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興軍、依法治軍等四個維度全方位探究習近平強軍思想的實踐路徑,有助于加強對習近平強軍思想的理論把握和實踐貫徹。
一、政治建軍,重塑政治生態(tài)
政治建軍是由中國共產黨及其所領導的人民軍隊的性質、宗旨和任務所決定的,同時也是人民軍隊的特色和優(yōu)勢。政治建軍具有悠久的歷史,同時又具有鮮明的時代色彩和實踐特征,深刻反映了近代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曲折發(fā)展過程。1927年“三灣改編”是新型人民軍隊建設的偉大開端。1929年《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古田會議決議》)的通過標志著人民軍隊“思想建黨、政治建軍”思想的形成。之后中共中央圍繞人民軍隊政治建軍又相繼通過了1960年《關于加強軍隊政治思想工作的決議》、1978年《關于加強軍隊政治工作的決議》以及1999年《關于改革開放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軍隊思想政治建設若干問題的決定》等等。2014年12月,《關于新形勢下軍隊政治工作若干問題的決定》由中共中央向全黨全軍轉發(fā),這是新時代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也稱新古田會議)所取得的最終成果,這份由習近平領導和主持起草的文件凝聚著習近平“建軍治軍的雄韜偉略,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芒”①。
(一)賦予軍隊政治工作新內涵
2014年10月,習近平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作出了“政治工作永遠是我軍生命線”的重要論斷,強調要“緊緊圍繞我軍政治工作的時代主題,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我軍政治工作,充分發(fā)揮政治工作對強軍興軍的生命線作用”。②早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我們黨就已經明確把思想政治工作比作“生命線”。1934年2月召開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次全國政治工作會議指出:“政治工作是紅軍的生命線?!雹?951年毛澤東在審閱《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草案)》時特意加上“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政治工作是我軍的生命線”④。習近平所作出的“政治工作永遠是我軍生命線”論斷,強調了“永遠”一詞,一方面體現了核心要義的傳承性,堅持黨的絕對領導、保證部隊戰(zhàn)斗力的提升以及維持軍隊性質、宗旨絕不動搖;另一方面,體現了時間、空間的創(chuàng)新性,把人民軍隊在歷史、現在、未來的時間區(qū)域以及革命、建設、改革的空間區(qū)域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從而賦予了軍隊政治工作更深遠的意義。
(二)首次明確軍隊政治工作的時代主題
時代主題是一定時期內某一領域的主要任務或者主要矛盾,時代主題的科學判斷能夠為政策制定和任務實施提供科學依據。習近平首次明確提出了新時代軍隊政治工作的時代主題是“緊緊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提供堅強政治保證”①。軍隊政治工作時代主題的提出和確立具有以下重要意義:首先,把中國夢和強軍夢有機結合起來,從而為強軍夢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其次,彰顯了人民軍隊的宗旨、性質和使命,從而為新時代人民軍隊的建設發(fā)展提供了政治基礎;再次,時代主題會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變動,相應的主要任務和主要矛盾也會隨之調整。這凸顯了習近平用發(fā)展的眼光、辯證的思維對黨、國家、軍隊等各方面中心任務作出科學判斷和統(tǒng)籌布局。
(三)提出軍隊政治工作新方略
軍隊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也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習近平在關于軍隊政治工作的重要論述中以問題為導向,在“破”“立”結合中實現了軍隊政治工作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第一,牢固樹立理想信念,著力抓好、筑牢軍魂工作?!盀閷⒅?,當先治心”。(蘇洵《嘉祐集·權書上·心術》)新時代軍隊政治工作要矢志不渝以培育“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②的新時代革命軍人為目標,要以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為強軍之魂,從而塑造出“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yōu)良”的新時代軍人。第二,牢固樹立黨性原則,著力抓好高中級干部管理。習近平認為,“堅持黨性原則是軍隊政治工作的根本要求”,“批評和自我批評是堅持黨性原則、解決黨內矛盾和問題的有力武器”。③因此,軍隊各級指戰(zhàn)員尤其是軍隊高中級干部應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嚴守紀律底線,敬畏黨性紅線。第三,牢固樹立戰(zhàn)斗力標準,著力抓好戰(zhàn)斗精神培育。軍人的天職就是保家衛(wèi)國,沒有戰(zhàn)斗力或戰(zhàn)斗力不強是難以履行軍人的天職和捍衛(wèi)軍人的榮譽的。因此,習近平指出:“戰(zhàn)斗力標準是軍隊建設唯一的根本的標準?!雹芤颜喂ぷ髋c戰(zhàn)斗力標準有機結合起來,而不是對立起來,要把政治工作融入戰(zhàn)斗力建設和軍事斗爭的全過程。第四,牢固樹立政治工作威信,著力抓好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歸根結底,軍隊政治工作威信的建立要落實到行動中。習近平強調行勝于言,“要把政治工作的威信樹立起來,回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則、以上率下等這樣一些基本原則上來”①。其中,軍隊政治工作人員尤其是高中級領導干部模范帶頭作用非常重要,要引導各級干部特別是政治干部把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統(tǒng)一起來。同時軍隊政治工作方式方法要與時俱進,順勢而為,因勢利導,不能固步自封、墨守成規(guī)。
(四)建立軍隊政治生態(tài)凈化新模式
腐敗是社會之癌,更是軍隊之敵,它極具傳染性和破壞力。對于軍隊而言,它會削弱軍隊戰(zhàn)斗力,污染軍隊政治生態(tài),使軍隊淪為烏合之眾、不戰(zhàn)自潰。習近平在深刻總結歷史經驗和現實案例后指出,要“著力抓好作風建設和反腐敗斗爭”②,并逐漸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治生態(tài)凈化新模式。第一,以作風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為抓手,嚴懲軍隊“老虎”。這對反腐敗斗爭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同時也對軍隊腐敗產生了強有力的震懾作用。第二,強化黨委在軍隊政治生態(tài)建設中的主體責任,嚴格落實責任制。同時建立起一案雙查制度,既要查問題當事人,也要倒查失職瀆職的黨委主要領導。第三,改進方法和手段,完善相關規(guī)章制度。推動巡視全覆蓋,推進軍隊紀檢、審計、司法的協(xié)作配合,以及建立起紀檢工作雙重領導機制,從而為軍隊政治生態(tài)的凈化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新模式。
一、改革強軍.重塑組織形態(tài)
新時代的軍隊改革勢在必行。從國際背景來看,國際格局和國際體系發(fā)生了深刻調整,多極化格局日益凸顯。隨著中國的不斷發(fā)展,面對的外部壓力也與日俱增,周邊安全風險也在增多。對此,習近平認為,和平和發(fā)展作為世界的主題依然沒有變,但必須要有底線思維。維護好國家安全和發(fā)展利益,軍事力量是保底手段必須始終牢記并不斷鞏固加強,必須要爭奪戰(zhàn)略主動權,迎接新軍事革命,應“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③。從國內戰(zhàn)略安排來看,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堅持發(fā)展和安全兼顧、富國和強軍統(tǒng)一”的戰(zhàn)略構想,同時制定了“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相一致,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時間表和路線圖。④習近平深刻指出:“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是這個戰(zhàn)略布局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整個戰(zhàn)略布局的重要支撐,必須圍繞這個戰(zhàn)略布局來謀劃、來推進?!雹輳能婈犠陨戆l(fā)展來看,軍隊內部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和矛盾,特別是腐敗問題,需要通過改革加以解決。在腐敗侵蝕面前,即使是鋼鐵長城也會生銹潰爛。如何解決軍隊腐敗問題,習近平認為首要的就是改革軍隊相關制度,否則“軍隊就有變質變色的危險”①。改革軍隊紀律檢查、人事任命、基建建設等制度,這既遏制腐敗增量,又能有效減少腐敗存量,從而達到標本兼治之功效。
改革是強軍的必由之路,也是人民軍隊從小變大、從弱變強的基色。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國家安全環(huán)境的深刻變化,為了建設一支世界一流的現代化軍隊,習近平對國防和軍事體制進行了改革,其力度之大、范圍之廣、層級之高、任務之艱巨,前所未有,故被稱之為“脖子”上的改革。②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意義重大,影響深遠,鑒于相關改革措施具有關聯性強、耦合性高的特點,故需要始終做到體系設計與頂層設計相配合,體制改革與政策實施相銜接。
(一)改革軍事領導與指揮體制,重塑組織架構
軍事領導與指揮體制改革屬于基礎性、前瞻性的改革,其基本原則是“軍委管總、戰(zhàn)區(qū)主戰(zhàn)、軍種主建”③。通過設立“七部、三委、五機構”的全新組織架構,這能從根本上解決四總部權力相對集中而不利于軍委集中統(tǒng)一領導的問題,④從而使軍委機關真正成為中央軍委的服務機關,最終形成從“四總部”制向“多部門”制的轉變。上述改革的核心要義在于通過建立中央軍委的“多部門”制,精簡了層級機構,對軍事領導與指揮體制進行了革命性組織架構重塑,從根本上維護了中央軍委的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
(二)調整劃設軍區(qū)與戰(zhàn)區(qū),完善組織布局
在經過多輪調研和科學論證的基礎上,通過對國家安全威脅的深入分析以及對新時代軍隊擔負使命任務的統(tǒng)籌布置,中央軍委最終決定把原七大軍區(qū)調整劃設為五大戰(zhàn)區(qū)。從調整“軍區(qū)”到劃設“戰(zhàn)區(qū)”,雖一字之差,但兩者在設置理念、運行模式、功能定位上卻相差甚遠??偟膩碚f,戰(zhàn)區(qū)的劃設更符合現代軍事專業(yè)化分工要求,有助于各戰(zhàn)區(qū)將領專謀打仗,以制敵獲勝,這也有助于各軍種專司訓練管理,以強基固本。因此從軍區(qū)到戰(zhàn)區(qū)絕不是量的增減,而是通過完善組織布局達到了軍隊戰(zhàn)斗力的提升,凸顯了軍事戰(zhàn)略思維的轉變與軍隊內部機構的重組。
(三)優(yōu)化軍隊規(guī)模結構與部隊編成,提升組織力量
從我國國情和軍隊實際情況出發(fā),習近平在總結近現代國內外戰(zhàn)爭的基礎上強調,質量效能型是我軍發(fā)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在建軍90周年的大會上,習近平宣布再裁軍30萬。在壓規(guī)模的同時,習近平還著力調整軍種比例。軍種比例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歷史傳統(tǒng)、戰(zhàn)爭因素、科技水平、經濟能力以及地理環(huán)境等等。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領導下,軍隊領導體制和指揮體制進行了革命性地重組和優(yōu)化,籌建了全新的陸軍領導機構,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實現了第二炮兵到火箭軍軍種更名,組建了戰(zhàn)略支援部隊。上述國防和軍隊體制改革順應了當今世界軍事變革的潮流,打造了具備多種能力和廣泛作戰(zhàn)適應性的部隊,從而有效地提升了組織力量。①
(四)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與后勤政策制度,強化組織保障
欲治兵者,必先選將。軍隊人才的培養(yǎng)和干部隊伍的選拔對于新時代強軍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的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新時代國防和軍隊人才發(fā)展狀況,探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培養(yǎng)與后勤政策制度,為新時代強軍目標的實現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首先,調整和優(yōu)化軍事院校規(guī)模結構,構建特色鮮明、有機銜接、三位一體的新型軍事人才培養(yǎng)體系。其次,改進軍隊政策制度,推進相關制度改革。具體包括組建統(tǒng)一文職人員制度、建立軍銜主導的等級制度、組建退役軍人事務部、全面停止軍隊對外有償服務等。再次,破除唯年齡的用人傾向,對飽受爭議的軍隊后備干部制度進行改革和完善。②
二、科技興軍,重塑力量體系
科技是現代戰(zhàn)爭的核心戰(zhàn)斗力,軍事科技水平的高低和武器裝備的優(yōu)劣會影響到一次戰(zhàn)役的勝負甚至可以決定一場戰(zhàn)爭的勝利。這點在海灣戰(zhàn)爭中體現最為明顯,故有學者就指出,“海灣戰(zhàn)爭成為高技術戰(zhàn)爭登上世界軍事舞臺的顯著標志”③。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從戰(zhàn)略高度和全局角度多次論述科技創(chuàng)新對于新時代強軍興軍的重要性,指出:“當今世界,誰牽住了科技創(chuàng)新這個‘牛鼻子’,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yōu)勢。”①習近平關于科技興軍的重要論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牢記歷史教訓,軍事力量是保底手段,國際較量說到底在于實力
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對于中國近代史而言,這句話顯得尤為深刻。習近平熟讀中外歷史,尤其對于中國近代史更是有著獨到而深刻的見解。以史為鑒,可知興替,可資政輔治。習近平以深邃的歷史視野仔細分析了當代國際政治軍事競爭,指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孕育興起,世界新軍事革命加速發(fā)展,國際軍事競爭格局正在發(fā)生歷史性變化?!雹?1世紀新軍事革命方興未艾,軍事力量競爭的中心日益轉向以高科技領域,其典型特征就是武器裝備遠程精確化、智能化、隱身化、無人化,其本質是爭奪戰(zhàn)略主動權。在國際較量中,國家實力是維護國家利益和實現發(fā)展目標的重要保障,而以高科技為基礎的軍事力量則是保底手段。②
(二)看清現實差距,搶占未來軍事競爭戰(zhàn)略制高點,實現彎道超越,完成由跟跑者向領跑者的轉變
西方國家由于經過上百年工業(yè)革命的歷程,加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調整以及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洗禮,其軍事理論和軍事技術具有一定的戰(zhàn)略優(yōu)勢,長期領先于其他國家,這也成為他們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重要根基。③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中國,維護世界和平和發(fā)展是義不容辭的使命,也是維護國家利益的重要方式。只有增強自身實力和敢于面對競爭,才是維護自身利益的有效手段。以斗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習近平指出:“要牽住‘牛鼻子’,把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建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作為推進自主創(chuàng)新的主攻方向,選準突破口,加強預先研究和探索,努力在前瞻性、戰(zhàn)略性領域占有一席之地。”①我們必須選準突破口,提前布局前瞻性和顛覆性的重大技術,才能在未來謀取軍事技術競爭優(yōu)勢。
(三)構建軍民融合創(chuàng)新體系,打破二元分離結構,驅動資源互補整合
軍民融合是世界各主要國家普遍選擇的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發(fā)展道路。新中國成立后,我國軍工業(yè)主要是參照蘇聯模式發(fā)展起來的,軍工和民用工業(yè)兩大體系相對獨立。改革開放以來,軍民融合改革提上日程,國家相繼實施了“軍民一體化”(1978~2002年)、“寓軍于民”(2002~2012年)、“軍民融合”(2012年至今)等戰(zhàn)略工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高度重視軍民融合發(fā)展,對此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首先,戰(zhàn)略上高度重視,把軍民融合發(fā)展提升到國家戰(zhàn)略層次。這是“我們長期探索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xié)調發(fā)展規(guī)律的重大成果,是從國家發(fā)展和安全全局出發(fā)做出的重大決策,是應對復雜安全威脅、贏得國家戰(zhàn)略優(yōu)勢的重大舉措”⑤。此舉有利于凝聚國家意志,也能夠充分調動軍地兩者的積極性。其次,制度上全面改革。破除壟斷、封閉的市場格局,充分發(fā)揮資源整體效益,對本位主義、自我中心主義發(fā)展模式堅決破除。改革相關組織管理體系,完善相關政策制度體系,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發(fā)展格局”①。
四、依法治軍,重塑作風形象
法治是現代國家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同樣也是新時代國防和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guī)化的重要保證。依法治軍就是通過法律程序把黨的意志和人民的意志轉化成法律法規(guī),從而實現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以推進和提升人民軍隊建設的科學化、制度化和規(guī)范化水平。這里的“法”不僅僅指軍事法律法規(guī),也包括憲法在內的國家法律法規(guī)。換句話說,此處“法”不僅包括“軍法”,也包括“國法”。從某種層次上可以說在新時代依法治軍的過程中,遵守包括憲法在內的“國法”是基礎和前提,遵守“軍法”則是關鍵和核心。
(一)依法治軍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建軍治軍的基本方略
法治是一個國家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一支現代軍隊的鮮明特征。習近平指出:“深入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強軍目標的必然要求?!雹诜ㄖ问屈h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軍隊作為國家政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緊跟國家法治建設發(fā)展進程,使部隊法制建設與時代發(fā)展要求相適應、與國家法制建設相銜接、與社會法制環(huán)境相協(xié)調。③從人民軍隊創(chuàng)立之初制定“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到不斷完善的軍事法規(guī),依法治軍一直是中國共產黨從嚴治軍的基本遵循,新時代依法治軍基本方略的確定是對以往依法治軍的歷史傳承和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也是貫徹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的重要法律保障。新時代只有進一步加大依法治軍,才能不斷提升軍隊正規(guī)化建設向更高水平發(fā)展,不斷提升軍隊戰(zhàn)斗力,建設好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yōu)良的人民軍隊。
(二)依法治軍的關鍵是依法治權
由于權力本身所固有的主體利益性、強制約束性和擴張延展性等特征,④權力必須受到制約和監(jiān)督。法治的本質是治權,法治國家就是公權力始終在法治軌道上運行。習近平指出:“黨內不能有腐敗分子的藏身之地,軍隊是拿槍桿子的,更不能有腐敗分子的藏身之地。”①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強力正風肅紀反腐,整頓組織、整頓紀律,堅決反對軍隊腐敗,人民軍隊政治生態(tài)得到有效治理。國防和軍隊有關部門相繼推出了依法治軍的相關政策和制度,具體包括組建新的軍委紀律檢查委員會、推動紀委雙重領導體制的貫徹落實、改革審計監(jiān)督體制、調整軍事司法體制等等,從而逐漸形成了“決策權、執(zhí)行權、監(jiān)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xié)調的權力運行體系”②。
(三)依法治軍的基礎是構建中國特色軍事法治體系
軍無法不立,法無嚴不威。2002年黨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健全軍事法規(guī)體系”,黨的十八大以后習近平明確指出要“著力構建中國特色軍事法治體系”,實現了由“健全軍事法規(guī)體系”到“構建中國特色軍事法治體系”的重大發(fā)展。習近平指出:“要緊緊扭住依法治軍不放松,著力構建中國特色軍事法治體系,推動實現治軍方式的根本性轉變,提高國防和軍隊建設法治化水平?!雹蹣嫿ㄖ袊厣娛路ㄖ企w系,一要堅持在法治軌道上積極穩(wěn)妥推進國防和軍隊改革;二要健全適應現代軍隊建設和作戰(zhàn)要求的軍事法規(guī)制度體系;三要加大軍事法規(guī)執(zhí)行力度;四要健全軍事法制工作機制。④需要注意的是,在軍事立法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為原則不動搖,這是在革命、建設、改革歷程中形成的寶貴經驗。在軍事法規(guī)制度制定的過程中要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對涉及根本性、戰(zhàn)略性、全局性的體制機制進行及時立法跟進。同時,各個軍事法規(guī)、條文之間應該有機銜接、高效耦合。
習近平強軍思想內容宏大,體系嚴謹,立意高遠,是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理論遵循和路向選擇。在深入理解習近平強軍思想的過程中,不能片面孤立去把握,要結合其形成的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找到解讀它的精準坐標。而從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興軍、依法治軍等路徑上去領會把握習近平強軍思想,顯然具有一定的探索和啟示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