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迪
【摘要】中華文化具有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特點,文言文更是中國歷史留下的瑰寶,它反映出了中華民族的千年發(fā)展進程,是一項老祖宗留下的偉大創(chuàng)作。在新課標不斷深入的情況下,文言文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也變得越來越重要。文言文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代文獻的主要渠道,本文主要就筆者多年語文教學經(jīng)驗對語文文言文教學方法進行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 文言文教育? 有效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4-0048-02
一、課前做好準備,明確文言文的教學目的
教師在上課前,要讓學生們充分了解學習文言文的目的,讓學生們了解學習文言文不光是為了應付考試,更重要是了解中華文化,提升自身語文修養(yǎng)。在高中語文文言文課堂,起著引領作用的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對文言文產(chǎn)生學習興趣。
(一)教師方面
教師在課前要做好充分準備,做好應對學生們提出對課堂內容問題的準備,盡量對學生們的疑問做出良好、有依據(jù)性的解答,作為能夠一個教學多年、且合格的語文教師,在備課時應盡可能多的想到學生們的疑問,并提前做出重點難點分析,在學生產(chǎn)生疑問時及時細致的解答。
(二)學生方面
在課前,學生們應將課文系統(tǒng)的預習一遍,將文言文中不認識的字及字的讀音,弄清楚,可以借助輔導書、字典、詞典等工具書進行學習,大致了解文言文的大概意思,在文言文課文預習過程中,學生們可以采取自主或團隊學習等方式進行預習,將沒有弄懂的句子或詞語標注出來,統(tǒng)一匯總起來交給老師,讓老師在課堂上進行系統(tǒng)性講解,有效的預習好過課后的多遍復習,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功課,才能更好的提升語文文言文課堂的學習效率。
二、轉變傳統(tǒng)的語文文言文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的學習興趣
我國傳統(tǒng)的語文文言文教學中,仍以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為主,這種教師在課堂上處于主導地位,學生處被動地位的形式,使得學生在課堂上不主動思考,全靠教師講解,對課文提不出自己的問題,這種教學方法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失去學習興趣。所以要積極轉變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在學生們的學習過程起到引導作用,不斷地激發(fā)學生們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如,開展游戲形式輔助學生學習文言文,在古詩詞的背誦過程中,讓學生們以古詩詞接龍的形式檢驗古詩文背誦情況,或將學生們進行分組,進行古詩文背誦比賽,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意識,也加深了學生們對古詩文、文言文的印象和學習效率,提高了文言文的教學質量。
(一)了解課文的文學背景
在語文文言文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生活年代、生平經(jīng)歷、感受作者的寫作情感,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例如,在學習蘇軾的《赤壁賦》時,首先了解蘇軾的生活年代是在北宋時期宋神宗在位期間,了解蘇軾的詩詞多以豪放派文風著稱,掌握文章的寫作背景,作者蘇軾在政治上受到了彈劾,被貶黃州,仕途極其不得志,在黃州人團練副使期間,先后兩次游覽了黃州附近的赤壁,寫下了兩篇賦,課文中就是其中的一篇,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曠達自得的性格,也表達了對殘酷現(xiàn)實的憤懣與痛苦,在面對現(xiàn)實時抒發(fā)了其豁達淡然的人生態(tài)度。
(二)在文言文的學習中積累名家名句和成語
在文言文的學習中,要善于積累,熟記名家名句。如《離騷》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句流傳千古的名句,意為要不失時機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表達了路途雖模糊不清,但仍要不失時機的探索前行。積累這樣的名句,將他們有效的運用到平時的生活和寫作中,提高學生們的自身語文修養(yǎng)和文言文素養(yǎng),增強學生們語文作文的寫作能力與語言運用能力。
(三)教學中結合現(xiàn)代科學技術設備
新課改后,現(xiàn)代技術設備多媒體已廣泛的應用到教學中,教師們也越來越擅長運用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在以往的課堂上,教師只能通過黑板書寫板書的形式給學生們講解文章重點難點,但如今的課堂,教師們更多是運用多媒體,通過音、視頻、PPT課件等形式進行教學,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提升了文言文教學質量。
結束語:
教師在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要做到充分的尊重學生,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在課堂上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努力提出自己的想法,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效率,培養(yǎng)語文文言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周衛(wèi)山.淺談高中語文新課改后的文言文教學[J].中國市場,2013(29):201-202.
[2]唐書林.淺談高中語文中文言文的教學方法[J].新課程(中學),2012(11):86.
[3]陳智勇.淺談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方式方法[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