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芷儀
眾所周知,領導干部魅商是指領導干部對公眾所產生強烈吸引力的一種量度。[1]它是領導力的靈魂和基礎。領導干部的魅商作為其魅力的表現(xiàn),在領導活動中是極其重要的。魅商高,領導活動就充滿魅力,能產生至高的領導境界;魅商低,領導活動就會暗然無色,只能依靠強權來實現(xiàn)領導目標,然而這是領導活動之大忌。
中國古代思想家老子,曾經針對領導活動境界的高低說過這樣的話:太上,不知有之;其次,畏之;再次,誹之;再次,侮之。意思是說,最高的領導境界就是不知道有領導者的存在,領導者與被領導者在平等融洽的氛圍沒有強制就實現(xiàn)了領導目標;次一級層次的領導境界就是部下因畏懼領導者的權威,而被迫照領導者的要求去做;再次一級層次的領導境界就是部下對領導是產生了抵觸情緒,私下議論領導者的是非;最次一級層次的領導境界,就是部屬當面侮辱領導者,使其徹底失掉了領導權威。這里老子所說的領導境界的差別,實質上就是領導者魅商的差別。我們所要追求的正是老子所說的“不知有之”的領導境界,也可以說是一種無形領導(比柔性領導境界更高)境界,也即無為而治。
領導力是領導科學發(fā)展出的一個新概念。雖然,至今領導科學界還沒有一個關于領導力的確切、統(tǒng)一的定義。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對領導力的含義做出大體上的解釋。領導力是由領導者和領導機構的能力、領導活動推進力度、領導活動的目標方向等因素組成的領導力量的總和。它可以從四個方面去把握,即領導決策力、領導執(zhí)行力、領導監(jiān)控力和領導公信力,而且這其中每一個“力”都是有大小和方向的,即是一種向量而非標量。
領導者魅商與領導力的任何一個要素和任何一個方面都有密切的關系,領導者魅商是領導力的靈魂和基礎。
(一)領導者魅商對部屬而言是對領導者追隨力的量度。
領導者魅商能產生部屬對領導者的認同感,幫助領導者有效地團結和動員部屬為實現(xiàn)領導目標而奮斗。領導活動無非是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活動,領導力就是二者互動的力量。就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關系而言,領導者魅商是領導者團結、影響、激勵被領導者力量之源,也是被領導者仰幕、崇敬、認同領導者進而產生對領導者追隨愿望的心理動力,因而是領導者對被領導者吸引力的核心。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有強大的領導力,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條件下,仍然能夠吸引和凝聚人心,團結、吸引、激勵起千百萬人民為黨的事業(yè)而奮斗,組織起浩浩蕩蕩的革命大軍與敵人作斗爭,除了黨的主張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愿望之外,是與因為黨的領袖們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有關的。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等都是一些具有罕見魅商的領導人。毛澤東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所表現(xiàn)出的偉大政治家、軍事家、戰(zhàn)略家的雄才大略,所經歷的千難萬險,所積累的豐富的革命經驗,以及毛澤東作為浪漫主義詩人和偉大思想家所表現(xiàn)出來的非凡氣質和卓越品格,都使他具備了常人所不具備的領導者魅商。周恩來的溫文而雅、劉少奇的堅定冷靜、朱德的樸實寬厚、鄧小平的舉重若輕……這些都是共產黨領袖群體具有罕見領導魅力的有力證明。人民群眾正是在這些領袖的感召下,追隨黨的旗幟、接受黨的領導、朝著黨指引的方向前進。
(二)領導者魅商對組織體系而言是以領導者為核心的向心力的量度。
向心力能產生強大的磁場,把組織內的一切人力資源,按領導目標的要求組織起來,可以極大地增強組織凝聚力。向心力也是一種能夠排除組織內的一切干擾、防止組織資源分散、組織力量相互抵消的強大的力量,從而使組織目標更加集中,有利于提高領導力。
現(xiàn)代社會的組織往往是一個龐大的體系,要想龐大的組織體系產生巨大的效力,需要解決各種人力、物力和財力等資源的有效配置問題。由于人們利益的多元化,組織內免不了形成不同的利益傾向甚至產生不同的利益集團。各種物力和財力的使用也不免會分散到不同的利益集團。在這樣的條件下,組織必須要有核心,才能形成組織的凝聚力。顯然,作為領導者應該成為這樣的組織核心。問題是應該成為組織核心并不等于必然成為組織核心。這就要看領導者是否有凝聚人心的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說,組織的向心力最終取決于領導者是否具有凝聚人心的人格魅力,也就是是否有足以凝聚人心的魅商。
領導者有足以凝聚人心的魅商,就會形成強大的磁場,一切組織內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力)都會按領導者的意圖進行有效的配置,從而充分發(fā)揮組織資源的力量。與此同時,領導者魅商所形成的向心力,也會抑制一切與組織目標不相吻合的活動,排除一切與組織共同愿景不相容的噪聲干擾。如果領導者缺乏足夠的魅商,領導者的權威就會下降,雖然通過強制權力可以維持表面的和短暫的組織統(tǒng)一,但是組織必然會逐步渙散,長期下去組織的凝聚力必然消散??梢婎I導向心力,是以領導者的魅商為基礎的。
在領導活動實踐中,一些組織的領導者,不注重領導魅商的作用,或者說這樣的領導者根本就不具備做一個領導者所應有的魅商。在領導實踐中,由于沒有足以凝聚人心的力量,人民群眾不愿意追隨他們。當發(fā)生各種矛盾和糾紛時,他們所能使用的僅僅是強制權力,對人民群眾施壓,甚至動不動就濫用警察的力量。結果,社會沖突不斷,社會和諧和穩(wěn)定經常遭受破壞。在中國改革和社會轉型時期,人民內部的利益矛盾凸顯,這時特別需要領導者具有足以凝聚人心的人格魅力,也就是要極大地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的魅商。這是保持社會和諧穩(wěn)定,形成和諧的黨群關系、干群關系的必要條件。
(三)領導者魅商對領導過程而言是事業(yè)發(fā)展疏導力的條件。
領導者魅商能幫助領導者克服領導過程中的困難和障礙,有效提高領導活動中的執(zhí)行力,是領導事業(yè)成功必不可少的保障。
現(xiàn)代社會充滿各種挑戰(zhàn)和壓力,領導過程必然充滿各種困難、阻力和障礙。領導者的一個重要職能,就是排除種種障礙,克服各種困難,解決各種問題。這就需要有疏導力,即疏通社會協(xié)商對話的渠道、建立社會利益表達的機制、引導社會階層朝著理解互利的方向前進。顯然,這一切都不是簡單的行政命令可以實現(xiàn)的,必須建立起人民群眾對領導者的信任和認同。
領導者的魅商,在領導過程中的巨大作用,主要就是從領導者擔負的疏導社會職能中體現(xiàn)出來的。領導者魅商高,就會提高領導者的社會公信力,形成社會響應的人格基礎。有一個案例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湖南省某縣曾因一起交通事故引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群體性事件,近千人堵塞交通。有關部門正準備出動警力強制恢復交通之際,一位曾長期在出事地工作的領導干部主動要求只身前往出事地做說服疏導群眾的工作,結果問題很快得到解決。交通得以恢復,事故得到了合理處理。為什么這位領導干部的個人作用比出動幾百警力還管用?其實,就是因為這位領導干部曾長期在出事地工作,在工作中與當?shù)厝罕娊⒘撕芎玫男湃侮P系,具有很高的人格魅力,即這位領導干部在當?shù)厝罕娦闹杏休^高的魅商。
(四)領導者魅商對社會公眾而言是領導者感召力的量度。
領導者魅商能極大地增強領導者的個人權威,幫助領導者樹立高尚的社會形象,增強領導者的公信力。
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公開透明的社會,民主政治建設要求領導者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同時,在改革和社會轉型時期,領導者應該更多地發(fā)揮民間團體和群眾自治的作用。這就必然會形成領導作用的發(fā)揮與群眾自治的矛盾,給領導工作帶來新的難題和課題,也給領導活動以巨大的挑戰(zhàn)。迎接新的挑戰(zhàn),要求領導活動必須創(chuàng)新。這就是說,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領導者要改變官僚制條件下過多依靠權力性影響力的習慣,代之以更多地依靠非權力性影響力的模式。
前已述及,更多地依靠非權力性影響力的模式,實質上就是更多地依靠領導者魅商的模式。這種領導模式的重要特點是,領導者個人素質要求高,特別是領導者的知識、經驗、道德、氣質等優(yōu)秀品格,是做好領導工作的前提條件,而領導者法定權力的大小反而成為做好領導工作的次要因素。在這種領導模式下,領導者對社會公眾的感召力是評價領導活動是不是有效的關鍵指標。在這種領導模式下,領導者和領導機構,都要努力提高社會公信力,樹立公正、廉潔、勤政、務實、創(chuàng)新的領導形象,以贏得社會公眾的信任、支持、認同作為領導者追求的重要目標。在這種領導模式下,人民的滿意不滿意、支持不支持、擁護不擁護,是判斷領導活動是非成敗的重要價值尺度。
綜上所述,領導干部的魅商,是領導力的重要構成要素,沒有較高的領導干部魅商,就沒有高效的領導力。同時,領導力往往又是領導魅商的外在表現(xiàn)。那些能夠創(chuàng)造高效的領導力,并且能夠創(chuàng)造高尚的領導境界的領導者,無疑一定具有較高的領導者魅商。
[參考文獻]
[1]《領導干部魅商及其界定》 2019年第十期 第140頁
(作者單位:中共株洲市委黨校 株洲行政學院, 湖南 株洲 41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