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琳
摘 要:紅色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價值,對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具有重要作用。因而,有必要了解新時代背景下的青年大學生對紅色文化認同的新情況,增強青年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本文主要闡述了紅色文化認同的基本內涵,根據(jù)調查數(shù)據(jù)分析了青年大學生紅色文化認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增強青年大學生紅色文化認同的路徑。
關鍵詞: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紅色文化認同;培育路徑
紅色文化具有跨時空的時代價值,對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具有重要作用,青年大學生可以從紅色文化中汲取精神養(yǎng)分。引導教育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也是貫徹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新要求。為此,高校要培育青年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同,發(fā)揮紅色文化在培養(yǎng)和塑造新時代青年大學生中的重要作用。
一、紅色文化認同的基本內涵
“認同”在學界有三層含義,身份、歸屬是第一層含義;第二,認同是一種心理過程;第三,認同就是承認、贊同、接受。而普遍理解和使用的是第三種含義。因此,本文中所指的認同就是“承認、贊同①”。文化認同是指主體針對特定類型的文化予以發(fā)自內心的贊同和接受②,其實質是對價值觀念的認同。因而,本文所指的“紅色文化認同”,特指對紅色精神文化的認同。所以,紅色文化認同是指青年大學生發(fā)自內心的贊成、認可和接受紅色文化所蘊含的價值觀念,并將這一價值觀念內化為自身的思想理念和行為規(guī)范并用以指導自己的實踐活動。
二、青年大學生紅色文化認同存在的問題
本次調查對象為貴州某三所大學在校大學生。主要通過網(wǎng)絡發(fā)放問卷,最終收回問卷347份,回收率為100%,問卷全部有效。
(一)紅色文化的理論認知薄弱
青年大學生只有對紅色文化有一個全面而深入的認知,才能對紅色文化表示承認、贊同和認可。但根據(jù)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新時代青年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知仍較為薄弱。12.1%的學生表示沒聽說過紅色文化,聽說過的也僅僅占25.36%,只有33.14%的學生表示了解一點,有一定了解的也只占26.51%,只有極少部分同學對紅色文化非常了解,也僅占2.88%。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是建立在對紅色文化基本內容認知的基礎上,從這些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出,盡管部分學生對紅色文化有一些了解,但是對紅色文化的了解不夠全面,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和判斷還不夠科學和正確,還有部分學生甚至沒聽說過紅色文化。
(二)對紅色文化的認同存在虛假認同的現(xiàn)象
對紅色文化的虛假認同是指青年大學生在形式上認同紅色文化并認為紅色文化對自己的發(fā)展有重要作用,但實際上其內心和行為并沒有真正的認同。如國家通過多種途徑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青年大學生對所宣揚的理念會產(chǎn)生較為普遍的認同,但是這種認同是受到傳播媒介的影響,并不是他們發(fā)自內心的認同,所以他們的這種認同并不會持久。根據(jù)調查問卷數(shù)據(jù),部分學生對紅色文化并不了解,即使有一些同學了解,但也是一知半解,甚至有部分同學并不知何為紅色文化,但是為了確保自己和其他同學一致,也認為紅色文化對自己的發(fā)展有重要意義,這是一種盲目從眾的心理,實質上是文化自信和知識缺乏的體現(xiàn)。
(三)對紅色文化缺乏興趣和熱情
列寧指出:“沒有情感,就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③”興趣是學習最大的動力。青年大學生只有對紅色文化感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去了解、學習紅色文化的理論知識。從調查數(shù)據(jù)來看,部分同學對紅色文化缺乏興趣和熱情。對紅色文化不太感興趣的高達42.36%,對紅色文化非常感興趣的僅占8.07%,沒有興趣的占了6.05%,感興趣的也只占了43.52%。究其原因,3.75%的學生認為紅色文化是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文化,和平年代不再需要紅色文化;而高達32.85%的學生認為紅色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不多且對自己的生活也沒有多大幫助,更有8.36%的學生表示自己對紅色文化沒興趣是因為對紅色文化一無所知。
(四)對紅色文化存在認知與實際行為相脫節(jié)
對紅色文化的認知并不等于真正的認同和踐行,只有把認同付諸于行動才能達到對紅色文化的真正認同。根據(jù)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部分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同存在知與行相脫節(jié)的現(xiàn)象。高達52.74%的學生認為紅色文化對自己將來的發(fā)展非常有意義,83%的學生認為新時代非常有必要弘揚紅色文化。這表明大多數(shù)學生認識到了紅色文化在社會發(fā)展和個人成長中的重要作用。但實際上他們對紅色文化的理論知識并不太感興趣,缺乏對認識的情感投入。而且25.36%的學生表示沒有參加過學校組織的紅色文化活動,經(jīng)常參加的也僅占12.36%??梢姡糠謱W生在紅色文化認同上存在知行脫節(jié)的問題。
三、青年大學生紅色文化認同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學校在紅色文化教育方面存在不足
首先,在教學方面,學校只注重在特定時間節(jié)點對紅色文化相關內容和意義的宣傳教育,輕視平時教學活動中的紅色文化教育;其次,在紅色文化宣傳方面,其一,宣傳形式缺乏創(chuàng)新性,很多學校的宣傳方式主要是舉辦相關活動,參加革命遺址。其二,宣傳內容缺乏時代性,目前很多學校的紅色文化傳播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脫離,缺乏時代感,很難使學生產(chǎn)生深刻的感悟。其三,宣布力度一般,有57.82%的學生表示學校對紅色文化的宣傳力度一般,16.22%的學生表示不了解情況,從未聽說的占4.13%。學校教育是青年大學生了解紅色文化的主渠道,高校紅色文化教育的缺失導致了學生紅色文化理論認知的缺乏。
(二)歷史虛無主義一定程度上消解青年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同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高速發(fā)展,歷史虛無主義者借助全媒體時代的各種傳播手段傳播質疑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詆毀革命英雄人物的言論。比如,歷史虛無主義者惡意歪曲、篡改黨領導的革命、建設的歷史,顛倒對歷史人物是非功過的評價,打著“揭秘”的旗號,丑化黨和國家的領袖和革命英雄人物,質疑英雄人物的歷史事跡,而過分抬高和美化歷史上的反動人物。為了吸引受眾,許多影視、文藝作品對黨的紅色歷史進行過度的“改造”,隨意添加一些與歷史事實不相符的歷史片段,導致歷史事實被顛覆得面目全非。虛無主義者甚至打著“學術研究”幌子,在研討會、學術著作、學術刊物上等發(fā)表觀點。由于大學生還處在學習和接受知識的階段,這些會影響他們對紅色歷史的理性認知和對黨的正確認識,弱化學生對中國革命歷史和紅色文化的認同。
(三)網(wǎng)絡“三俗”文化盛行侵蝕著青年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同
“三俗”是指庸俗、低俗、媚俗?!叭住蔽幕脨焊?、顛覆、歪曲等手段夸大社會問題和某些不良現(xiàn)象,借助新媒體大規(guī)模地傳播流行文化產(chǎn)品。并且打著“文化”的幌子,以娛樂大眾的文化形式消費紅色文化,對革命歷史任意歪曲,公然丑化英雄人物,在無形中削弱了紅色文化的嚴肅性和崇高性。網(wǎng)絡文化中利己主義、功利主義、拜金主和享樂主義等錯誤價值觀與紅色文化的價值取向相悖,對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造成很大影響?!叭住蔽幕M和娛樂紅色文化,不僅造成了紅色文化傳播的庸俗化,損害了紅色文化的崇高感和神圣性,而且對青年大學生認同紅色文化造成了極大的阻力。
(四)青年大學生自身的個性特點制約著對紅色文化的認同
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生活在社會穩(wěn)定、經(jīng)濟繁榮的環(huán)境中。他們沒有經(jīng)歷過紅色文化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歷史階段,認為紅色文化過于老舊和無趣。因此,他們很難認可紅色文化。而且他們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意志薄弱且辨別能力不強,對事物的本質缺乏一定的判斷力和選擇力,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容易盲目跟風、隨波逐流,這些都不利于正確價值觀的形成,也造成他們知識和實踐不統(tǒng)一。而且他們求知欲望強、思想活躍,喜歡新鮮事物,外來文化深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所以青年大學生難以產(chǎn)生主動了解、學習紅色文化的興趣。
四、 新時代培育青年大學生紅色文化認同的路徑選擇
培育青年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同,首先,學生需要儲備大量的理論認識,這是紅色文化認同的基礎,其次,在具備理論認識的基礎上逐步實現(xiàn)內化,從情感上接受與認可;最后,要把認同外化為實踐行動。
(一)加強紅色文化理論教育,提高青年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理性認同
理論認知是紅色文化認同的基礎。因此,要培育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同,就必須加強學生的紅色文化理論教育。
第一,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對紅色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八颊n”課堂是對學生進行紅色文化教育的主渠道。學生在課堂上可以系統(tǒng)學習關于紅色文化的相關理論。首先,全面系統(tǒng)地學習馬克主義理論,這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辨別能力;其次,學習黨史、國史。系統(tǒng)了解紅色歷史,才能抵御歷史虛無主義的侵蝕,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另外,教育內容要與時俱進,教師要結合最新的社會熱點問題進行紅色文化教育,使紅色文化具有時代感和親切感,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紅色文化的積極性,提升對紅色文化的認同度。
第二,豐富宣傳方式,加強紅色文化理論認知。豐富的紅色文化宣傳方式是學生了解、認知紅色文化的重要渠道。首先,充分發(fā)揮傳統(tǒng)媒體的主陣地作用。校報??V播、展板、文化墻等是學校紅色文化傳播的主陣地。相較于“思政課”課堂主渠道而言,二者在教育的內容重點、方式方法都有所不同,但又能夠充分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互通有無、相得益彰。因此,學校要利用主陣地的優(yōu)勢,宣傳紅色文化知識,增強學生學習紅色文化的興趣。其次,借助網(wǎng)絡傳播紅色文化。學??梢岳镁W(wǎng)絡進行紅色文化傳播,如建立校園網(wǎng)紅色文化專題網(wǎng)站,如在微信、博客、知乎、微博、校園論壇上設立紅色文化教育的專欄,積極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線上紅色文化活動,使學生隨時隨地能學習紅色文化知識,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進一步擴大紅色文化在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的影響力。
(二)大力營造紅色文化氛圍,促進青年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情感認同
情感認同是紅色文化認同的關鍵。校園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地方,校園文化建設能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高校要積極營造良好的紅色文化氛圍。
第一,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首先,優(yōu)化校園物質文化。校園物質文化是指以物質形態(tài)存在的文化設施,包括教室、教學走廊、圖書館、校園雕塑等,學校可以把紅色文化植入到這些基礎設施中,將紅色文化以物態(tài)形式展現(xiàn)在校園中,讓紅色文化、紅色故事融入到學生生活的環(huán)境中。同時,學校還可以利用重要的節(jié)日建設校園文化環(huán)境,讓學生在校園文化的熏陶中感受到紅色文化的魅力,用無聲的語言傳遞紅色文化的精神底蘊,實現(xiàn)潤物無聲的育人作用。其次,豐富校園紅色文化活動。學校應積極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線上線下紅色文化活動,營造紅色文化氛圍。學生學習和生活在一定的紅色文化氛圍中,受到紅色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就會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紅色文化所蘊含的價值觀念,從而發(fā)自內心的認同紅色文化。
第二,營造文明健康的校園網(wǎng)絡文化環(huán)境。全媒體時代下,網(wǎng)絡作為新型的宣傳教育方式,憑借高效便捷的優(yōu)勢成為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重要選擇。然而互聯(lián)網(wǎng)給紅色文化認同帶來的消極影響也不容忽視。為此,學校應完善網(wǎng)站管理,優(yōu)化網(wǎng)絡文化環(huán)境。首先,加強網(wǎng)絡平臺建設,積極搶占網(wǎng)絡宣傳教育的主陣地,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將學生的興趣吸引到紅色文化上來,引導學生正確辨別網(wǎng)絡上的不良信息;其次,加強對校園網(wǎng)絡的監(jiān)督管理,既要強化對信息的監(jiān)控、分析、過濾和控制,及時處理庸俗、低級的不良信息,又要加強紅色文化的宣傳和教育工作,將紅色文化融入校園網(wǎng)絡文化中,營造一個健康良好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讓學生時刻處在紅色文化氛圍當中,受到紅色文化的影響、熏陶和感染,理性應對網(wǎng)絡“三俗”文化的侵蝕。
(三)強化社會實踐,增進青年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行為認同
社會實踐活動能讓學生深刻理解紅色文化的真正內涵,使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的重要手段。
第一,搭建紅色文化實踐平臺。紅色文化實踐平臺是保障紅色文化行為實踐得以施展的重要途徑。首先,建立社會實踐基地。充分挖掘本土紅色文化資源,積極與本地的紅色文化基地建立長期穩(wěn)定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其次,成立紅色文化社團。社團可以結合重要節(jié)日,利用各種契機開展紅色文化活動。例如,清明節(jié)組織學生到本地的烈士陵園掃墓。紅色文化實踐平臺,能夠豐富紅色文化實踐內容,教育引導學生在親身參與中增強實踐能力,實現(xiàn)紅色文化教育的具體化、生活化和實踐化。
第二,開展豐富的紅色文化實踐活動。豐富的紅色文化實踐活動可以更好的推動紅色文化的行為認同。首先,開展體驗式的實踐活動。如在紅軍長征紀念日,高校可以組織學生重走長征路、參觀革命遺址等活動。這種體驗的形式能更好的幫助學生體會到紅色文化所蘊含的精神品質,能夠引導學生真正領悟到紅色文化的深刻內涵;其次,開展志愿服務的實踐活動。例如,組織大學生到兒童福利院、養(yǎng)老院做義工服務等志愿服務活動。在活動中,學生能很好的將學到的紅色精神真正運用到行為實踐中,體會到踐行紅色精神有利于個人品德修養(yǎng)的提升。志愿服務活動不僅能提升青年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行為認同,也能夠很好的引導他們在活動中升華對紅色文化的體驗感受和認知理解,推動他們發(fā)自內心的接受、認同紅色文化,最終積極主動的將紅色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注釋]
①王均熙編著:《漢語新詞詞典》[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3年版,第512頁
②劉占奎,岳冬青:《網(wǎng)絡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認同探析》[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19年第1期:198-202
③《列寧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25頁
[參考文獻]
[1]鄭曉云.《文化認同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版
[2]韓延明.《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3]朱志敏.《大學生中國革命精神認同力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4]呂開東,張彬.《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研究》[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9年版
[5]劉波亞.紅色文化認同的政治邏輯[J].甘肅社會科學,2016年第4期:168-172
[6]王東維,劉佳麗.增強大學生紅色文化認同[J].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第1版:1-2
[7]蘭陳妍.青年更需要紅色文化的滋養(yǎng)[J].文化縱橫:138-139
[8]李文瑞. 紅色文化:消解當代大學生文化認同危機的有效載體[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73-7
(作者單位:貴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