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華民族文化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是我國藝術的瑰寶,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音樂教師要科學滲透民族文化,采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感知民族文化的魅力,探究民族文化的底蘊,增強他們的民族文化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民族文化水平,從小塑造小學生的民族情感與民族情懷,實現(xiàn)民族藝術文化的傳承性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文化
【中圖分類號】G622?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3-0139-01
【本文著錄格式】梁彩嬌.小學音樂教學中民族文化的融入與滲透[J].北方音樂,2020,02(03):139,141.
民族文化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將民族文化滲透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強化小學生的民族音樂文化熏陶,增強他們的民族文化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民族文化水平,不僅可以促使小學生深入學習和掌握民族文化、風俗,也有助于從小塑造小學生的民族情感與民族情懷,產(chǎn)生民族自豪感、衍生民族自信心,進而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形成超強的民族凝聚力。
一、小學音樂教學中民族文化滲透的意義
融入民族文化的小學音樂往往更具文化意義,這是因為民族文化讓小學音樂形成了超濃厚的文化積淀,此類音樂更能經(jīng)起時間的打磨,時代的更迭,無論時代怎么變化,歷史的車輪怎樣前進,時刻銘記于心間的民族文化都能讓小學生終身受益,對于小學生一生的成長都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
當前形勢下,由于受到互聯(lián)網(wǎng)、多元化現(xiàn)代通訊科技的影響,整個小學校園里充斥著來自于網(wǎng)絡空間的流行音樂文化、外來音樂文化,例如網(wǎng)絡歌曲紅遍大街小巷,網(wǎng)絡歌謠被學生廣泛傳唱,然而,這些所謂的流行音樂不僅缺少文化積淀,更重要的是無法達到對學生思想與靈魂的正面教育與引導,導致民族音樂文化逐步被遺忘,面對外來音樂、流行音樂的強烈沖擊,甚至民族音樂文化出現(xiàn)斷層,具體的文化斷層現(xiàn)象體現(xiàn)在:民族樂器在現(xiàn)代生活中成為罕見事物,一些青少年甚至將民族文化視作老古董,持有淡漠、無視的態(tài)度,這些都可能導致民族文化教育的缺失,整個民族的文化信仰將陷入危機。
由此看來,民族文化教育勢在必行,小學音樂教學中需要將民族文化滲透其中, 借助小學音樂科目來傳承民族文化,從小逐步拾起小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才能真正體現(xiàn)民族文化的內(nèi)涵,實現(xiàn)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
二、小學音樂教學中民族文化的融入與滲透
(一)充分利用民歌,塑造民族音樂情感
民歌是民族音樂的典型代表,它凝聚了濃厚的民族文化,支持著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當前的小學音樂教材列表中有來自于各個地區(qū)、各個民族于各個歷史階段的民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比、賞析各個時段、各個民族歌曲的相似性和差異性,同漢族音樂進行對比,從而體會到各個民族民歌的“風格、韻味”,學生能通過真情實感來品味民族音樂,逐步地對民族音樂產(chǎn)生獨特的情感。
例如在學習朝鮮族音樂《多彩的鄉(xiāng)音》時,為了能夠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朝鮮族音樂的特點,體會深刻的民族風,教師不妨先引導學生唱著名的朝鮮民歌《桔梗謠》,深入地體會這首曲目明顯的強弱節(jié)拍,感受內(nèi)在韻律,品味朝鮮民歌的輕快、明朗。借助此朝鮮民歌同其他的普通漢語歌曲對比,體會朝鮮族歌曲中伴隨舞蹈的韻律,并引導學生一邊呼吸傳唱一邊手舞足蹈地發(fā)出動作,從而深刻地理解與認知朝鮮音樂。
學生在一邊唱一邊跳之后,教師則可以逐步引進對朝鮮族音樂的理論性解讀,朝鮮族通常將“鶴”視作長壽的標志,因此其歌曲中常常伴隨著柔軟、輕逸“鶴步”,從中詮釋著朝鮮民族的純真、自然與和善。
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朝鮮族文化,讓學生初步了解我國朝鮮族的居住地、生活習俗、民族風情,讓學生借助民族歌曲來了解民族文化,在音樂欣賞的同時也掌握文化知識,達到兩全其美的教學效果。
(二)演奏民族樂器,賞析民族音樂
對于小學音樂來說,教材中有大量的樂器演奏與曲目欣賞,為了調(diào)動更多的學生認識民族樂器,教師不妨將民族樂器運用到教學課堂中,也就是憑借展示與演奏民族樂器,讓學生深刻認識到民族樂器的特點、風格與聲音特征,以此來調(diào)動學生來更加積極、深刻地賞析民族音樂,從中領略民族文化,需要音樂教師一方面要擁有足夠的音樂理論知識,另一方面也必須多才多藝,能夠靈活地演奏多種民族樂器,這樣才能在需要時以言傳身教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通過花樣的演奏方法、不同樂器的獨特演奏等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逐步對民族樂器產(chǎn)生興趣,帶著更加濃厚的激情和熱情投入到對民族音樂的賞析與品味中。
例如在學習《義勇軍進行曲》也就是《國歌》時,教師可以先借助多媒體視頻功能向?qū)W生展示天安門升國旗的情景,背景音樂則配上《國歌》,這樣通過視覺、聽覺等的熏陶與引導,學生在激昂奮進的節(jié)奏和旋律下則能產(chǎn)生愛國心,心生感動與激情,教師不妨趁此機會來用傳統(tǒng)民族樂器“二胡”“鼓”以及“笛”等來為學生再次演奏這首國歌曲目,而且要教會學生親自演奏民族樂器,讓他們掌握民族樂器的演奏方法,這樣就能逐步地對民族樂器的獨特風格與其中的文化產(chǎn)生興趣和熱情。
通過演奏民族樂器來領略民族樂器的獨特風格,再借助民族樂器來演奏民族歌曲,學生就更加能夠深刻領悟到民族音樂的魅力,不自覺地吸收民族文化。
(三)流行音樂啟發(fā),培養(yǎng)民族音樂熱情
現(xiàn)代社會,流行音樂充斥著大街小巷,簡單易學的流行音樂旋律傳唱在學生的耳畔,學生難免會受到影響,這也是小學音樂教學所面臨的大環(huán)境,應該成為小學音樂教師得以借鑒的一個媒介和途徑,對于流行音樂無法徹底屏蔽,教師可以靈活運用流行音樂來逐步引導學生賞析民族音樂,用流行音樂的旋律、韻律來逐步轉(zhuǎn)移到對民族音樂的追求與賞析上,實際的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不妨根據(jù)學生的接受能力、品味能力以及理解吸收能力等來憑借賞析民族音樂中的流行元素或者流行音樂中的民族因素來逐步地挖掘?qū)W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理解與認知,這樣不僅能積極地引導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不同音樂文化間的共通性。
例如在高年級的音樂教材中有《森吉德瑪》這首典型的蒙古短調(diào)民歌,教師可以將其同學生都熟識的童謠歌曲《數(shù)鴨子》進行對比、對照,通過對比賞析、比較欣賞的手段和方法來呈現(xiàn)出蒙古民族音樂精悍又樸實自然的優(yōu)點,通過這種方式來調(diào)動學生深入分析并理解不同民族音樂的風格、特點,并將曲目的特點同民族所處地域環(huán)境、民族風俗等聯(lián)系起來,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領悟民族文化。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民族文化, 音樂教師要重視民族文化教學的科學滲透,通過流行引入生動民族文化的學習,運用舞蹈教學拓展民族文化的認知,借助音樂欣賞探究民族文化的底蘊,實現(xiàn)小學音樂課堂民族文化學習的全面開展,激發(fā)學生對民族藝術的喜愛之情,實現(xiàn)音樂教學中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這樣不僅可以實現(xiàn)中國民族文化的傳承,也可以較好地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小學音樂教學中民族文化的融入與滲透是當前小學音樂教學面臨的一大任務和挑戰(zhàn),小學教師必須深刻認識到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充分地借助音樂教學課堂來向?qū)W生傳遞民族文化,展示學生積極的民族文化信仰,培養(yǎng)并提高小學生的民族文化熱情。
參考文獻
[1]劉群.音樂課堂中融入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教學實踐[J].新校園(上旬).2018.
[2]楊曉丹.小學民族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學園.2013.
[3]高慧萍.淺議中國民族音樂教育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革新.2011.
[4]王雪紅.如何更好地將民族音樂文化融入小學音樂課堂[J].音樂大觀.2013.
作者簡介:梁彩嬌 (1974—),女,漢族,漢語言文學本科文化程度,廣東肇慶人,音樂一級教師,就職于廣東肇慶端州區(qū)下瑤小學。潛心于小學音樂教育教學的研究及音樂教學與中民族文化的融入與滲透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