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翠
[提要] 根據《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規(guī)定,政府會計改革后,高校以權責發(fā)生制為基礎將同時實行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采取“雙功能”、“雙基礎”、“雙報告”核算模式。在新的核算模式下,高校資產的管理以及核算等也發(fā)生相應的變化。本文通過闡述固定資產新舊科目的變化、計提折舊、固定資產處置等方面的賬務處理,探索新制度下固定資產核算及管理所面臨的挑戰(zhàn),并提出相應建議,以期使固定資產管理更加高效化、科學化、智能化。
關鍵詞:固定資產;政府會計改革;核算管理;挑戰(zhàn)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20年2月20日
一、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前固定資產的核算
在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前,按《高等學校會計制度》,固定資產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來進行相應的核算:
購入固定資產時根據資產相關成本列出支出:
借:教育事業(yè)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等
貸:銀行存款/財政撥款收入/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等
借:固定資產
貸:非流動資產基金——固定資產
部分高校對于折舊的賬務處理通常通過借“非流動資產基金——固定資產”,貸“累計折舊”,不難看出這種計提折舊實際上是“虛提”折舊,并未影響當期支出,導致無法準確核算高校的成本費用;或者部分高校選擇不進行折舊的賬務處理,這會導致固定資產價值虛增,造成固定資產實際價值與賬面價值不符,進而影響相關報表及會計信息的客觀性及真實性。
二、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后固定資產的核算
(一)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后固定資產相關的賬務處理。新政府會計制度下,采用“平行記賬”的方式來進行賬務的處理,以權責發(fā)生制為基礎,對于已經納入部門預算管理的業(yè)務,在賬務處理時要求財務會計核算和預算會計核算同時進行,那么對于其他業(yè)務,只需進行財務會計核算即可。主要賬務處理如下:
1、購入固定資產:
財務會計:
借:固定資產
貸:財政撥款收入/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銀行存款等
同時,預算會計:
借:行政支出/事業(yè)支出/經營支出等
貸:財政撥款預算收入/資金結存
2、固定資產有關的后續(xù)支出:
財務會計:
借:在建工程/業(yè)務活動費用/單位管理費用等
貸:財政撥款收入/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銀行存款等
同時預算會計:
借:行政支出/事業(yè)支出/經營支出等
貸:財政撥款預算收入/資金結存
3、固定資產處置時:
財務會計:
借:待處理財產損益/無償調撥凈資產/資產處置費用等
固定資產累計折舊
貸:固定資產(賬面余額)
同時若涉及資金支付的預算會計:
借:其他支出
貸:資金結存
(二)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后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賬務處理。《政府會計準則第3號——固定資產》規(guī)定,應對除文物和陳列品、圖書、檔案、動植物、單獨計價入賬的土地以及以名義金額計量以外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且計提折舊應當按月來計算,并根據用途計入當期費用。對符合條件的固定資產進行計提折舊,并根據其用途將折舊額計入相應的費用,按月對相應的固定資產進行折舊,賬務處理簡述如下:
借:科研活動費用/教育活動費用/行政管理費用/后勤活動費用等
貸:固定資產累計折舊
在新政府會計制度下,通過這種“實提”折舊,更能準確反映固定資產實際價值,進而使得高校的成本核算工作更加準確。
三、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后固定資產管理核算所面臨的挑戰(zhàn)
(一)固定資產分類的復雜性。財政部頒布的《事業(yè)單位財務規(guī)則》中規(guī)定固定資產一般分為六大類:房屋及構筑物,專用設備,通用設備,文物和陳列品,圖書、檔案,家具、用具、裝具及動植物。按照教育部頒布的《高等學校固定資產分類及編碼》固定資產一般分為十六大類:(1)房屋及構筑物;(2)土地及植物;(3)儀器儀表;(4)機電設備;(5)電子設備;(6)印刷設備;(7)衛(wèi)生醫(yī)療器械;(8)文體設備;(9)標本模型;(10)文物及陳列品;(11)圖書;(12)工具、量具和器皿;(13)家具;(14)行政辦公設備;(15)被服裝具;(16)牲畜。高校平時進行固定資產管理,是根據教育部頒布的“十六大類”基礎上再進一步二級、三級分類來進行分類管理的,但是財務部門在上報相關資產報表時,是根據財政部頒布的“六大類”進行上報的,這就需要在“十六大類”和“六大類”之間進行轉換,在實際操作中會存在問題。以筆者所在高校為例,各部門固定資產管理員根據經辦人提交的資產名稱進行分類并提交固定資產入庫單直接轉換成相應的“六大類”,財務部門根據經辦人所提供的固定資產入庫單上的“國標大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六大類”進行賬務處理,這種對應關系很復雜,無法確保唯一的一一對應,這會使得固定資產統(tǒng)計及折舊不夠準確。
(二)固定資產管理模式有待完善。大部分高校實行財務部門和資產管理部門共同對固定資產進行監(jiān)管,財務部門使用財務系統(tǒng),資產管理部門使用資產系統(tǒng),兩者在日常管理中同時使用,這樣對固定資產價值做到了有效地監(jiān)管,但是由于兩個軟件系統(tǒng)的數據是獨立的,容易導致“賬賬不符”、“賬實不符”,進而影響固定資產折舊。例如:資產管理部門根據經辦人提供的固定資產入庫單,在資產系統(tǒng)中對該固定資產審核通過,如果經辦人一直未對該固定資產辦理財務報銷手續(xù),則該固定資產無法在財務中進行入賬處理,則導致財務賬與資產賬不相符;另外,有的固定資產經辦人已在資產管理部門辦理了資產審核,同時也在財務部門辦理相應的報銷手續(xù),財務部門也做了相應的入賬處理,但實際上該固定資產實物并未到貨,則會導致“賬實不符”。
(三)固定資產管理信息化建設有待加強。如若固定資產的使用者將其相關的固定資產信息傳遞給資產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但實際未存在固定資產實物,會導致“賬實不符”,對于高校龐大的資產來說,盤點并非易事;資產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所收到的經辦人所提供的固定資產信息卻不能實時共享,則會導致“賬賬不符”。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鑒于新政府會計制度對固定資產的精細化管理的要求,能否優(yōu)化固定資產的相關管理系統(tǒng),是一個巨大挑戰(zhàn)。
四、新政府會計制度下固定資產核算解決思路
(一)將固定資產分類更加規(guī)范化及智能化。新政府會計制度下固定資產“實提”折舊,并計入相關費用,若固定資產分類不規(guī)范,會直接導致費用的不準確,為了使各類固定資產的管理更加規(guī)范,可以制定相應的智能軟件或相應具體的轉化模板使“十六大類”與“六大類”自主轉換一一對應,并對各部門的資產管理員進行固定資產分類的相關培訓,以盡量避免出現分類模糊混亂的現象。
(二)完善固定資產管理模式。固定資產的核算及管理需要固定資產使用者、固定資產管理者、固定資產使用部門、資產管理部門、財務部門等的協(xié)作。各部門資產管理員要切實做到驗收入庫,確保資產實物與資產信息的一致性,以期避免出現“賬實不符”,核實無誤后經辦人應將資產信息及時傳遞到資產管理部門,資產管理部門審核無誤后,應及時到財務處報銷進行固定資產入賬處理。為了避免出現“賬賬不符”,資產管理部門可設定每月最后幾天不進行資產審核,以便當月經辦人可進行報銷及財務部門進行資產入賬。
(三)加強固定資產管理信息化建設。新政府會計制度下,固定資產的管理,離不開優(yōu)質的信息化平臺,例如,構建一個實時監(jiān)管固定資產系統(tǒng)并使其與相關固定資產管理人員進行綁定,這樣可以了解該固定資產從購入到處置的所有數據的變化,這在一定程度上規(guī)避了“賬實不符”,為固定資產折舊計提提供準確的數據基礎;另外,可以對未及時到資產管理部門進行審核以及未及時報銷的固定資產入庫單,進行設置提醒經辦人盡快辦理功能,對超過一定時間未進行處理的固定資產入庫單進行清理,以期在一定程度上規(guī)避“賬賬不符”。
本文結合新政府制度下固定資產核算的變化,重點分析了固定資產的管理及核算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zhàn),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同時高校也應不斷優(yōu)化自身固定資產的管控,提高對固定資產管理的效率,使其固定資產的管理更加高效化、科學化及智能化。
主要參考文獻:
[1]財政部.政府會計準則第3號——固定資產[Z].2017.
[2]耿曉霞.政府會計制度下高等學校固定資產核算實務探討——以S高校為例[J].財務與會計,2019.10.
[3]王峻錢.政府會計改革背景下高校固定資產核算淺析[J].財務與管理,2018.12.
[4]楊會娟.政府會計改革對高校固定資產核算和管理的影響[J].科技經濟導刊,2018.12.
[5]林曉丹.關于高校固定資產管理與核算的思考探究實踐[J],納稅,2019(10).
[6]張婧.政府會計改革下的高校固定資產核算案例解析——區(qū)別、優(yōu)化與挑戰(zhàn)[J].現代經濟信息,2019.9.